作者:WX
达可替尼片
商品名:多泽润
适应症:单药用于EGFR基因敏感突变(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或21号外显子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
研究背景
2019年5月15日,达可替尼获得CFDA批准上市。作为二代EGFR-TKI,达可替尼在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在ARCHER 1050和ARCHER 1017研究中得到验证,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领衔的ARCHER 1050研究显示,达可替尼是迄今首个且唯一证实PFS和OS均显著获益的TKI。基于此,2019年NCCN指南推荐达可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NSCLC。
研究目的
为对达可替尼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管理,吴一龙教授团队进行了一项关于达可替尼药物不良反应的安全性分析——“达可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NSCLC的常见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管理:安全性汇总分析”,近期发表在《未来肿瘤学》(Future Oncology)杂志。结果显示,达可替尼总体耐受性良好,报道的大部分ADR与EGFR-TKI相关不良反应,可通过标准管理和剂量调整得到有效控制。
研究设计
研究对ARCHER 1050和ARCHER1017(队列A)进行了安全性汇总分析,观察分析药物安全性。
研究结果
共纳入255例患者,251例患者(98%)报告≥1级ADR,其中大部分为轻度。最常见的任意ADR是腹泻(89%)、皮疹(82%)、口腔黏膜炎(72%)、指甲病变(66%)和皮肤干燥(33%)。其中腹泻、皮疹、口腔黏膜炎均出现较早,首次出现的中位时间为7~12天不等;而指甲病变和皮肤干燥出现较晚,首次出现的中位时间分别为48天和50天;但严重ADR均持续时间较短(<20天)
研究显示:通过调整达可替尼剂量,可有效降低主要≥3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达可替尼剂量从45mg减到30mg和15mg后,毒性明显降低,原来的3级ADR发生率减低到个位数甚至更少;3级以上腹泻,明显改善,甚至几乎消失。且在接受达可替尼减量的患者中无4级ADR发生。
ARCHER 1050研究证实,剂量调整不影响疗效,减量组对比原患者组PFS为16.6m VS14.7m;减量组对比原患者组的OS为:36.7m VS34.1m,减量组患者OS、PFS获益均未受到明显影响
研究结论:达可替尼是迄今首个且唯一改善EGFR突变患者总生存的TKI。达可替尼相关的ADR可通过标准管理或剂量调整得到有效控制,延长患者获益时间,且剂量调整不影响疗效。
阅读原文请点击:原文链接
文章转自肿瘤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