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使肿瘤患者的整体预后得到改善、生存期延长。然而,肿瘤患者常伴有营养状态恶化,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40%-80%,约15%的患者就诊时已出现体重丢失。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不仅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为和代谢特点有关,也与多种抗肿瘤治疗措施相关。
约70%的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多项研究表明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易导致放化疗相关副作用增多、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而放疗本身也可以引起或者加重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患者的长期预后均受到影响。因此,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的营养状况评估及营养干预,对减少放疗相关副作用、增加放疗完成度以及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
01
—
放疗和患者营养的关系
首先,放疗对肿瘤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放疗主要通过致DNA断裂、产生自由基等机制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在放疗计划制定过程中已尽可能对危及器官进行剂量限制和保护,但放疗相关副作用仍然常见,进而影响患者营养状态。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提示放疗对肿瘤患者营养状况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有营养风险者尤其明显。在我们放疗三科的临床工作中,住院患者推荐将营养风险筛查作为常规,并且每周进行动态评估,对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患者及时给予营养干预措施。
其次,营养状态与肿瘤患者预后是否相关呢?
答案是肯定的。营养不良与肿瘤患者机体功能降低、免疫力下降、更频繁更严重的放化疗副作用、放化疗过程的中断或延长、再住院率增高,生活质量降低以及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高BMI与肿瘤预后呈正相关,近年来预后营养指数(PNI)引起了大家广泛关注,研究证实的有贫血,维生素D、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血钙水平等。另外,临床研究发现系统炎症评分(SIS)在食管癌患者中具有独立的预后预测价值。
第三,营养支持对放疗患者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
在临床工作中,对放疗患者进行充分的营养评估(推荐使用NRS2002),及时发现营养不良并给予营养干预治疗,最好在放疗前或放疗开始的2周内给予早期营养补充,可提高患者放疗耐受性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第四,放疗患者营养支持策略。
营养不良治疗的基本要求应该是满足90%液体目标需求、≥70%(70%-90%)能量目标需求、100%蛋白质目标需求及100%微量营养素目标需求,即要求“四达标”;最高目标是调节异常代谢、改善免疫功能、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美国膳食协会推荐营养治疗的四个步骤:营养评定、营养诊断、营养干预和营养监测。
02
—
对于放疗患者如何做好营养支持呢?
首先做好患者营养状态动态评估,包括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早期识别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尽早对患者进行营养治疗和干预。
营养不良患者营养干预五阶梯模式
1、饮食+营养教育;
2、饮食+ONS;
3、全肠内营养;
4、部分肠内营养+部分肠外营养;
5、全肠外营养。
(TPN:全肠外营养;TEN:全肠内营养;PPN:部分肠外营养;PEN:部分肠内营养;ONS:口服营养补充;营养教育包括营养咨询、饮食指导与饮食调整。)
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可采用以上五阶梯治疗:
1.通过营养教育,帮助患者注重营养并且鼓励进食富含能量和蛋白质的膳食,多选择瘦肉、鸡肉、鱼肉、鸡蛋、豆腐等含优质蛋白丰富的食物。
2.肿瘤患者与家人共同进餐,也可能改善患者心情,增加食欲及进食量。
3.放疗反应严重,吞咽疼痛、口腔溃疡时,宜选用半流饮食或管饲营养支持,肉类可炖烂做成肉末状,蔬菜或水果无法咽下可以榨汁。忌狗肉、羊肉、葱、姜等热性食品或辛辣刺激食品。
4.头颈部放疗的患者,以汤水较多、细软食物为主。腹部放疗的患者,饮食多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少量多餐。少吃牛奶、甜食和蜂蜜,以防肠道不适。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充分的营养支持会加速人体肿瘤细胞的生长。当营养支持不能满足60%目标能量需求3-5天时,应选择上一阶梯的治疗方案。大量研究表明个体化膳食指导及ONS可以明显改善肿瘤患者治疗期间的营养状态,是行之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中国肿瘤营养治疗指南(2015)建议: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应进行强化营养咨询教育和口服营养补充。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对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的营养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特别是老年人。
原创文章,欢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