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藏
    X
    久坐
    122
    2

    1.多项研究表明,久坐、久卧的静态行为会增加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的风险,从整体上看也会导致死亡风险的增加。

    2.运动带来的好处不会抵消静态的坏处,“要么玩命锻炼,要么一动不动”的生活方式并不是最好的,总体上还是要改变“静态行为为主的生活方式”。

    3.除了减少静态行为的总时间外,静息过程中是否穿插间断性运动也很关键。坐着、躺着别太久,不时起来活动一下四肢、蹦蹦跳跳都是有好处的。

    查证者:胡远东|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有更多问题求较真?关注较真微信公众号Fact_Check留言提问即可)

    上次辟了那个“心率与寿命成反比,运动员更短命”的谣言,这回腾讯较真平台的编辑让我写一个续集:长时间的静止状态对健康有什么影响?有个名词叫“静态死亡综合征”,又是什么意思?

    一、什么是“静态行为”和“静态死亡综合征”?

    在说“静态死亡综合征”之前,首先我们要介绍一下什么是静态行为(sedentarybehavior),在运动医学领域,静态行为被定义为运动强度小于1.5METs(一种运动强度计算单位)或每小时消耗热量小于(体重公斤数×1.5)千卡的活动[1]。是不是觉得这句话又绕口又晦涩?其实这样理解就行了:睡觉以及大多数坐姿或倚靠在支撑物上的活动,从白天坐在单位电脑前搬砖到现在躺在沙发上用手机阅读这篇文章,再到打麻将、咖啡馆里坐着聊天,都属于静态行为。

    “静态死亡综合征”虽然听起来很像来自于“即将被删!干这个等于慢性自杀!”的朋友圈文章,但却是个正儿八经的学术观点。作为一种符合直觉和生活经验的假设,很早就有学者提出:静态行为与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学家在1990年发表于《美国医学会会刊(JAMA)》上的一篇文章中估计,仅1986年一年,美国因缺乏规律锻炼导致的死亡人数就高达25.6万[2]。世界卫生组织(WHO)2002年公布的数据则估计当年全球有约200万人因锻炼不足而早死。基于这些早期发现,2004年发表在《加拿大运动生理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直接以“静态死亡综合征”为题,回顾了相关研究并系统论述了静态生活方式与早死、疾病之间的联系[3],不过从近年的研究来看,“静态行为”比“静态死亡综合征”使用得更频繁,其科学定义也更严谨,因此我们在后文还是主要使用“静态行为”的提法。

    二、多项研究表明,静态行为会加大心血管病、肿瘤和死亡风险

    在社会经济水平和医疗条件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心血管病和肿瘤就会取代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成为人群的头号杀手,在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心血管病和肿瘤目前都是第一和第二位的死亡原因,高盐高脂膳食、吸烟、有害饮酒等作为这些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早已为人所知,而静态行为与心血管病和死亡的相关研究基本是从上世纪末起步,到近十年来才逐渐出现了比较多的研究成果。

    在智能手机普及以前,看电视是普及程度最高的静态行为,即使在今天,中老年人的主要休闲方式也是看电视,加上看电视的时间比较容易在填写问卷时回忆起来,所以看电视常作为静态行为的主要形式被用来研究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如一项纳入10项研究,总人数接近65万的荟萃分析就显示:每天看电视时间在3小时以下时,因心血管病死亡的风险没有显著增加,而超过4小时以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直线上升。剑桥大学科学家对1.3万平均年龄61.9岁的老年人进行平均9.5年的随访以后发现,看电视时间每增加1小时,因心血管病死亡的风险增加7%,整体死亡风险(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增加4%[4]。

    在恶性肿瘤方面,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有多种癌症与静态行为有着密切关系。对43个研究、涉及6.5万例肿瘤病例的荟萃分析发现:在看电视上花时间最多的人,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患病风险分别比花时间最少的人增加54%和66%,肺癌风险则增加21%[5]。而2017年刚刚发表的一项在瑞典进行的3万人规模的研究则显示:与不需要长时间保持静态的人相比,因为职业需要而长时间从事静态行为的女性绝经前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20%,而对于年龄小于55岁者,增幅则可达54%,而当年龄大于55岁时,则观察不到这种联系[6]。

    除了心血管病和肿瘤,静态行为也与人群的整体死亡率相关。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NCI)2015年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首先在1994-1996和2004-2006年间对16万余名美国中老年人分两次进行问卷调查,之后一直随访至2011年底,对期间去世的2万余人的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与两次调查时每天看电视都小于3小时者相比,每天看电视一直在5小时以上者的死亡风险要高出28%。如果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第一次调查时是3小时以下,而在第二次调查时增加到了5小时以上,死亡风险则会增加45%[7]。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上述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是中老年人,但并不是说静态行为对青年人的危害较低,而是因为以死亡、心血管事件等“硬”终点为观察指标的研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足够多的数据,以中老年人作为观察对象的话可以在相对短的年限内得到结果。实际上大量在儿童、青年中开展的研究已经发现,静态行为会增加青少年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病率[8-10],而这些都会提高未来过早死亡的风险。

    三、保持健康生活状态,既要减少静态行为总时间,也要穿插简单间断性活动

    聪明的读者一定想到了,既然静态行为有这么多害处,那运动的好处是不是能将其抵消呢?换句话说,我们能不能每天花两小时练出一身大汗,然后就能安安心心地在剩下的时间里一动不动、混吃等死呢?实际上,科学家也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在上文我们所引用的研究中,都是校正了锻炼的影响后得出的结果,其他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与之一致,即长时间的静态行为独立地影响着各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锻炼并不能完全抵消其危害。同样每天运动2小时,其余时间在沙发上躺6小时者的患病和早死风险仍然高于只躺1小时的人。把不同生活模式的健康风险用不等式表示出来就是:规律锻炼+非静态行为<规律锻炼+静态行为<缺乏锻炼+静态行为。

    不过好消息是,改变静态行为为主的生活方式可以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如上文提到的NCI的研究就显示:如果看电视的时间从每天5小时以上减少到3小时以下,死亡风险将降低12%。而随着对静态行为与健康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还发现,在静态行为总时长不变时,在其中定时插入适量运动来将其“打破”可以减少其危害。新西兰科学家在70名成人受试者身上进行研究,验证两种运动干预措施对血糖指标的效果:在总时间9小时的观察期内,一组仅步行半小时而在其他时间都坐着休息,另一组每坐半小时就走动一分四十秒,两组在同时段都摄入热量相同的膳食。研究结果显示,与单次较长时间活动而其他时间久坐者相比,频繁用活动打破久坐者的餐后甘油三酯和血糖整体水平更低[11]。在另一项研究中,智利和西班牙科学家用可穿戴设备监测了1365名对象一周的运动情况,结果发现日常静态行为中的“打破时刻”越少者,动脉僵硬指数和睡眠及清醒期间的血压水平越高[12]。这些结果以及其他许多研究都证实了一个道理:即使是因为职业等关系必须从事长时间的静态行为,每半小时起来走动一到两分钟,打破静态行为的持续性,也对促进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即使是耐心好到能读完上文的读者,大概也已经被各种人数和概率搞得晕头转向了吧。其实您看过这篇文章后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两件:第一是把“长时间不动有害健康”这句话刻进自己的脑子里,第二件事情就是丢下手机,站起来活动两分钟吧。

    0
    打赏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2
    • Huang VIP会员 2019-10-16 13:59 13:591楼

      根据CMAJ(加拿大医学协会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久坐行为增加因身体虚弱,失眠时间而死亡的风险,例如,坐下的时间,增加身体虚弱和不活跃的中年和老年人的死亡风险,但不会增加不活跃的非虚弱者的风险。
                      许多研究已经研究了身体活动对健康的好处,尽管关于久坐行为和与脆弱程度相关的死亡风险的数据很少。虚弱指的是一个人的整体健康状况,由这个人的健康问题决定。
                      为了了解虚弱程度和长期久坐是否与更高的死亡风险相关联,研究人员在2003/04年度和2005/06年度的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调查组织(NHANES)中查阅了有关3141名5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数据。参与者在醒来时间内使用活动跟踪器,并使用46项脆弱指数进行评估;然后他们被追踪到2011年或死亡日期。
                      “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达尔豪西大学医学系Olga Theou博士说:”我们发现,在虚弱指数较低的人群中,休息时间与死亡风险无关。 “长时间坐着的人只有在脆弱或虚弱的人身上才有更高的死亡风险,他们不符合每周2.5小时适度体力活动的建议。”
                      作者注意到研究的局限性,如对较虚弱的人的活动跟踪数据有限,阻止他们将严重虚弱的人分成一类进行分析。
                      Olga Theou博士说:“医生应该强调患者的不活动危害,类似于吸烟的危害,以鼓励患者运动。
                      作者认为,这个关键的公共卫生信息应该被包括在关于健康行为对成人重要性的健康促进教育中。

    • Huang VIP会员 2019-10-16 14:00 14:002楼

      “久坐有害”这事你一定知道,但久坐到底有多大的危害,这事儿可能真的超出你的想象。“久坐被视为一种新式吸烟”—来自多伦多大学的心脏病学专家兼科学家David Alter这样比喻。这项习以为常的休息方式到底如何静悄悄地偷走我们的健康?
      无论你是否每天锻炼身体,都无法抵消“久坐”对健康造成的伤害。久坐被视为一种新式吸烟,一次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死亡风险就开始慢慢上升了。
      坐本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一种休息方式,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坐的时间越来越长。作为多伦多康复研究所和大学健康网络中心的心脏病专家和资深科学家,David Alter将焦点放在如何阻止这种因为“变懒”的慢性自杀趋势。最终,他认为来自个体的主动锻炼是一剂有效的“药物”。为了了解需要活动的准备工作、数量及强度,他监测了每周被试者进行中度至强烈身体活动的时间及保持久坐的时间,并计算在任何一个时间点的“坐”息分钟数。
      “久坐到底有什么错?!”
      我们知道久坐不动对我们的健康有重大的不利影响。2017年9月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显示,在全球超过17个国家的13万多名患者研究中,如果每个人每天锻炼30分钟,每周五次,只需中等强度就可以防止每12个死亡人中的1个。
      运动到底有什么好处呢?运动会预防许多慢性疾病,包括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甚至癌症。它提高了我们的“心肺健康水平”(cardiopulmonary fitness levels) - 这一指标能够衡量氧气从血液中进入到我们身体的器官和组织中的效率- 而这种效率与整体健康和生存率密切相关。
      但现在更有趣的发现是,不管运动水平如何,我们久坐的次数和时长对健康仍会有重要影响。一项来自加拿大的研究发现,每天六到九个小时以上的久坐时间与死亡、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关,其中发生II型糖尿病的风险最大。该研究指出,适量的锻炼仅部分减少、但并没有消除风险。而久坐所带来的脂肪过剩将通过影响新陈代谢而引起包括糖尿病、肥胖、癌症、心脏病等在内的慢性疾病,甚至死亡。
      “偷懒”是人类进化的新趋势
      作为人类,我们最重要的行为之一就是活动。看看婴儿和幼儿,他们一旦获得了爬行和走路的运动技能,就很少保持静止。为了探索他们的环境,他们开始不断活动。
      然后,从某一时刻起,孩子变得开始久坐。很可能是从他们第一次接触电视、他们的第一个视频游戏或上网开始,他们意识到追求自我发现其实并不需要运动。然而这颗“不再活动”的种子开始危害身体和社会心理健康。然而同样被现代科技手段“攻陷”的父母并不能为孩子的这一转变提供及时有效的保护措施。
      “计数”改变生活
      如何扭转这个趋势? 这里提供一些比较简单但直观的方法:
      ●经常站立、步行作为休息。
      ●将久坐时间限制在30分钟以内(特别是在工作中)。
      ●每天步行10000甚至更多。
      ●每周接受150分钟的中度至强烈的身体活动。
      ●每周接受耐力(力量)训练两天。
      参考文献1. How to stop sitting yourself to death. https://theconversation.com/how-to-stop-sitting-yourself-to-death-84425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