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藏
    X
    每天该走多少步?
    4113
    4

                         ·方舟子·


      我住在山脚下,生性喜欢远足、爬山,又给自己定了一个普查当地野生植物

    的任务,基本上每天都会去野外远足。我并没有给自己定每天要走多少步,但根

    据手机自带程序的记录,今年以来每天平均行走的步数,恰好是一万步左右。其

    中最多的有一天走了一万七千多步。有的人很替我担心,每天这么走,会不会走

    得太多了?会不会达不到锻炼效果反而对身体有害啊?


      并不止一般人会有这种担心。现在流行健步(也就是快步走)作为健身方式,

    很多人以一天健走1万步甚至更多步作为目标,这也引起了某些“养生专家”的

    担忧。2017年4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

    分会、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群众体育研究中心等七家专业机构,在云南腾冲联合

    发布《科学健走腾冲宣言》。对于朋友圈中动辄两三万步的运动量,《宣言》发

    布相关提示:过度健走可能造成腿部关节的慢性劳损,应避免大运动量地进行单

    一方式的锻炼。他们的建议是,对于仅以步行作为运动方式的普通成年人,每日

    步行总量8000-13000步,其中健走5000-8000步,日常生活约3000-5000步。


      这些部门名头听上去很权威,他们的说法有科学依据吗?是不是每天健走超

    过了8000步就会伤害身体呢?我们来跟国外相关机构的建议做个对比。美国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没有建议每天应该健走多少步。他们的建议是每周至少做150分钟

    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另外还要有2天以上做肌

    肉增强运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就包括健走。假如把中等强度有氧活动都算成

    健走,每周150分钟,分摊到5天,就是每天健走30分钟。多数人健走的速度是每

    10分钟走1300步,每天30分钟,就是大约4000步。但是美国疾控中心还建议,对

    于年纪比较大的人,每周锻炼的时间应该增加一倍,那就是每天健走大约8000步。

    这个刚好等于中国疾控中心建议的每天健走步数的上限。我怀疑中国疾控中心的

    建议就是从美国疾控中心的建议转换来的,但是理会错了美国疾控中心的意思。

    美国疾控中心建议的是下限,不是上限。事实上,美国疾控中心还建议,如果每

    周运动时间超过300分钟,对身体的锻炼效果会更好,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它

    并没有规定运动时间的上限。也就是说,如果每天健走8000步以上,对身体的锻

    炼效果会更好,走的步数越多,效果越好。


      不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的是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这是有很多研

    究作为依据的。但是我们把它完全换算成健走步数,不一定就很恰当。最好能够

    直接研究走路步数多少与健康的关系。这样的研究也不少。今年5月《美国医学

    会杂志》发表一篇论文,研究的就是这个关系。研究人员在2011~2015年间找了

    18000多名美国老年妇女(平均年龄72岁),让她们连续7天在行走时佩戴记录设

    备,记下了每天行走的步数。有大约17000人符合实验要求。然后在2018~2019

    年间跟踪调查这些人的状况,发现有504人已经死亡。这样就可以分析得出每天

    走路步数多少与死亡率高低的关系了。


      分析的结果是这样的:行走的确有益健康,能降低死亡风险。每天行走步数

    每增加1000步,死亡率就降低大约15%。在每天步数达到4400步时,死亡率出现

    了显著下降,和每天步数2700步相比,死亡风险降低了大约40%。每天行走步数

    越多,死亡风险就越低,直到每天步数达到7500步时,死亡风险不再下降,也不

    上升,而是进入了平台。所以每天步数超过7500步并不会增加死亡风险,但是也

    不再进一步降低死亡风险,就此而言没有害处也没有额外的好处。此外,这项研

    究也分析了行走速度与死亡率的关系,发现行走速度的快慢与死亡率高低无关,

    影响死亡率的是每天行走步数的多少,而不是行走速度的快慢。


      但是这项研究有很大的局限,它研究的是老年妇女,未必适用于中青年人。

    而且它只研究了每天行走步数与死亡率的关系,而没有涉及身体健康状况。即便

    每天步数到一定程度以后,不再能进一步降低死亡风险,但是能让身体更健康、

    降低疾病风险,不也很好吗?所以每天步数超过7500步,有可能仍然能带来额外

    的好处。事实上,以前有一些研究支持这一点。例如,有一项研究发现,患有高

    血压的绝经期妇女,每天行走步数从大约5000步增加到1万步,12周后,收缩压

    降低6毫米汞柱,24周后,再降5毫米汞柱。另一项研究发现,绝经期妇女每天行

    走步数5000-7500步的,体质指数明显低于每天行走不到5000步的,而每天行走

    7500-9999步的,体质指数又明显低于每天行走5000-7500步的(不过每天行走1

    万步以上的体质指数与每天行走7500-9999步的无显著区别)。2010年加拿大公

    共卫生署资助一批研究人员研究每天步行多少步才能达到健康指南的要求,结论

    是,想要有正常的体质指数,男人一天要走11000~12000步,女人一天要走8000

    ~12000步。


      值得详细介绍的是2017年3月英国瓦维克大学研究人员在《国际肥胖症杂志》

    发表的一项有关研究结果。他们研究的是苏格兰格拉斯哥邮电局的员工。那里的

    邮递员通常通过走路送信,每天要走很多路。但是邮电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当然和

    其他办公室工作人员一样是坐办公室的,上班时间大部分都坐在椅子上,显然走

    路要比邮递员少很多。这就为研究走路步数与健康的关系提供了机会。研究人员

    找了该地邮局的111名员工(邮递员和坐办公室的人数差不多)参与研究,这些

    人有男有女,大部分年龄在40~60岁,没有人患有心脏病。研究人员让他们佩戴

    记录设备一星期,算出邮递员每天平均要走大约15000步,而坐办公室的人每天

    平均只走大约5000步。研究人员测量了这些研究对象的身体状况,发现坐办公室

    的人腰围更大、体质指数更高、血糖控制更差、胆固醇状况更差,也就是说,他

    们更容易得心脏病。在每天静坐的时间超过5个小时后,每多坐一个小时,得心

    脏病的风险增加大约0.2%。而邮递员通常有正常的腰围、体质指数、血糖控制和

    胆固醇状况,得心脏病风险较低。只有那些每天行走步数超过15000步或站立时

    间超过7小时的人,才没有代谢综合征的指标。所以英国研究人员建议每天至少

    要走15000步。在中国疾控中心看来,这岂不是要把膝关节给走坏了?


      认为走路走多了就会导致腿部关节磨损,完全是想当然的无稽之谈。我们可

    以和跑步做个对比。跑步和健走的活动部位是相似的,只是活动强度要大得多。

    以前人们也是担心经常跑步会把膝关节跑坏了,有所谓跑步膝的说法。但是近年

    来多项研究都表明,长跑运动员和跑步爱好者得膝关节炎的风险并不比普通人高,

    有的研究发现风险反而更低,跑步对膝关节有保护作用(参见我以前写的《运动

    会损害膝盖吗?》)。既然跑步都不会把膝关节跑坏,健走两三万步怎么可能反

    而把膝关节走坏呢?除非因为碰撞、扭伤导致膝关节受伤,否则锻炼总的来说对

    膝关节是有好处的。当然我不是说经常健走、跑步的人就不会得膝关节炎。膝关

    节炎非常常见,经常健走、跑步的人当中相当一部分也会得,然后就怪罪到健走、

    跑步,其实他们得不得关节炎跟健走、跑步没有什么关系。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健走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式,只要经常走路,对身

    体就有或多或少的好处,走的步数越多,锻炼效果越好,至少不会有什么害处。

    所以如果有时间、有条件,就应该多走路。每天健走1万步,当然是一个主观设

    定的目标,但是是一个很合理的、值得提倡的目标。中国好不容易有点运动热潮,

    专家们就看不惯,就出来吓唬人了,还是卫生主管部门的专家呢,还号称是提倡

    “科学健走”呢,却尽干与其职责、与科学相反的事。


    5
    打赏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4
    • Mark VIP会员 2019-10-19 07:49 07:491楼

      美国心脏学会奠基人怀特博士也提出:从进化论角度看,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运动专家建议,如果单纯的走路让你感到乏味枯燥,不妨变着花样走,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

      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授苟波指出,在走路之前,我们首先要做好3项准备工作:1。正确穿着。穿一双软底跑鞋,保护脚踝关节免受伤害,穿一身舒适的运动装,有利身体活动。2。热身充分。做做伸展、拉伸四肢的运动,防止运动损伤。3。带瓶水,运动时少次多量地补充水分可以防止脱水。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运动之一,既简单易行,强身效果又好,不论男女老少,什么时候开始这项运动都不晚。
      1[size=1em]快走防病


      多项权威研究发现,坚持每天快走,能有效对抗糖尿病、减少中风、预防老年痴呆等。英国拉夫堡大学研究还发现,每天快步走可以提高免疫力,使感冒几率降低 30%。对更年期女性来说,快走的保健作用更明显,过了更年期,女性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几率会逐渐增加。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中老年女性每天快走45分钟到1小时,其中风几率可以减少40%。

      苟波指出,为保证锻炼效果,快走应至少每次40~60分钟。刚开始锻炼的人可以逐渐增加运动频率和时长,先每隔一天走一次,从半小时开始,逐步适应后就要坚持每天锻炼。一般人快走时,感觉有点气喘,身体出汗,就说明运动量达标了。有的人走路喜欢背着手,这样走的锻炼价值几乎为零,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挺胸抬头,收腹提臀,曲臂摆动。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快走时最好随身带块糖,防止发生低血糖意外。2[size=1em]倒着走治腰疼

      倒走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一些田径运动员受伤后,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身体恢复练习。后来就有运动专家指出,倒走其实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法。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武文强指出,倒走可以锻炼平时很少用到的腰部和背部肌肉,平衡锻炼效果。对久坐的人来说,通过倒走能够有效缓解身体疲劳和腰背酸痛之苦。

      但专家提醒,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平衡能力下降,在倒走时,由于看不到后方路况,很可能会出现跌倒、磕碰等危险。另外,老年人腿脚不灵便,倒走不可能走太快,所以运动强度很小,对于心肺功能的锻炼作用很小,从健身效果来说很不经济。因此,老人尽量不要倒走。建议喜欢倒走的人,尽量选择平整的路面,周围人比较少的环境,可以采用正走和倒走结合的方式,每天走半个小时,使身体各部分肌肉都得到锻炼。3[size=1em]走一字步缓便秘


      中国科学院教授杨力指出,运动本身就是改善便秘的天然处方,走一字步针对性更强。走一字步的要领是左右脚要轮番踩在两脚之间中线的位置,左右脚掌着地的同时,分别向左右两侧扭胯,上身保持放松。这种走路方式会带动胯部扭动,有助于增加腰部力量,刺激肠胃蠕动,能有效防治便秘。走一字步的运动量不用太大,把其当成每天健走运动的一个环节,走500米就够了。另外,走路时需要注意,摆髋扭胯的动作幅度不要太大,尽量保持身体平衡,以免扭伤脚踝。

      4[size=1em]边拍边走呼吸畅


      走路时,两手半握,虎口张开成弧形。左脚向前迈步的同时,双手向身体两侧打开,在左脚落地的同时,右手轻轻拍打左胸(以乳头为原点,水平和垂直各划一条直线的上1/4区域),左手则向右侧后腰处拍打。然后迈右腿,左手拍打右胸,右手拍打左后腰,一边前进,一边拍。据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赵之心介绍,这种走路方式可以锻炼肺部,有助于呼吸通畅。行走时,要保持身体直立,眼睛向前看。

      5[size=1em]甩手大步走不驼背


      老人常因背部肌肉薄弱、松弛,造成脊柱变形、驼背。走路时,不妨甩开手大步走,可让腰背部肌肉得到舒张,同时,还能锻炼背部和腹部肌肉,减轻腰部负担。行走时要注意上身挺直,下巴前伸,高抬头,两肩向后舒展,迈步大小以两臂伸直的距离为宜,同时前后甩臂,一般以每分钟80~90步为宜。

      6[size=1em]走走跑跑燃脂肪


      专家指出,先做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再换一种时间稍长的低强度运动,从而给身体留出恢复的时间,叫做间隔式训练。与持续的有氧运动相比,间隔式训练法的运动强度更高,并且能减少运动后的酸痛和疲劳感。同时,高强度的运动也使得脂肪燃烧速度加快。运动时,可以先快跑15秒,然后走路45秒,这样交替运动20分钟。也可以快跑60秒,然后快走3分钟,这样交替进行30分钟,长期坚持就能看到效果。这种方式强度比较大,运动完要抖抖腿,甩甩胳膊,放松全身,以缓解肌肉的紧张感。

      7[size=1em]正步走气质佳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始终以身体健朗、富有朝气的形象示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女王有一套独特的养生法。几十年来,女王一直坚持周末走步,她走步的方式很特别,采用的是“正步法”。正步走不用像军人一样姿势很标准,只要全脚掌着地,抬头挺胸,目视前方,持续到身体有出汗的感觉,就达到锻炼目的了。

      8[size=1em]踮脚走能护肾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中心教授李跃华指出,随着年龄增长,老人肾气逐渐衰退,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与骨骼、牙齿、耳朵关系密切,因此,老人肾气衰退主要表现为双腿乏力、牙齿松动、听力减退等。有这些症状的老人,不妨尝试踮脚走路。
      踮脚走路时,前脚掌内侧、足大拇指起支撑作用,而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经过此处。这样可以按摩足三阴,通过足少阴肾经温补肾阳。每天踮起脚走10分钟左右,中间可以走走停停,累了休息,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就可以。但踮起脚尖走路有一定难度,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一定要循序渐进,一开始练习时最好身边有帮扶物。长期坚持,每次不可过量;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的老人,不建议踮脚走路。


    • Mark VIP会员 2019-10-19 07:49 07:492楼

      微信朋友圈是个“大晒场”,除了晒美食、晒自拍、晒娃之外,“晒步数”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现在,如果每天走的步数没达到两三万步,你都不好意思在朋友圈里混。为了能抢占封面,不让自己的排名落后,有的人竟然深夜在家门口的花园“暴走”。
      那么,走路是否真的越多越好,“暴走”对健康有何危害,怎么走路才是最健康的运动方式呢?
      每周步行大于或等于4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比每周步行小于1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心血管发病率会减少69%,病死率则减少73%。
      有数据显示,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热量约为2100大卡,而维持生命体征和日常活动只会消耗1800大卡,这样就多出了300大卡需要通过运动消耗。而成年人走30步可消耗1大卡,如此算来,要消耗多余的300大卡需要行走9000—10000步。
      国家卫计委曾发出“每日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呼吁。
      的确,走路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能够起到强身健体、增强身体抵抗力的锻炼效果。不仅能强健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全身肌肉力量,还可以减轻精神压力、调整新陈代谢,对防治心脑血管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及肥胖等都很有帮助。
      虽然走路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但专家表示,运动是一把“双刃剑”,既可健身,也可伤身。
      通过微信运动排行榜的激励适当走路,对身体有一定帮助,但千万不能不顾自身体质,特别是为了冲榜而盲目增加走路的量,这样反而会伤害到身体健康。
      市民每天大约需要快走1万步,但不宜超过2万步。过量的走路会加重关节负担,使原有的轻微损伤加重。因为人体60%的体重都是由膝关节内侧支撑的,所以膝关节内侧的半月板非常容易劳损,过量活动甚至会使劳损的半月板撕裂;过量走路或上下坡还会加重髌股关节的压力,髌骨软骨在长时间摩擦之后非常容易出现问题。如果持续过量运动,轻者会关节疼痛,严重的有可能会引发关节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骨膜炎、髋关节滑膜炎等,尤其对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比较大。
      许多人虽然每天行走过万步但都属于“生活步数”,只能起到放松和维持肌肉新陈代谢和力量的作用,而不能达到运动健身的效果。想要走出健康,强度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应该健步走。健步走的速度和运动量介于快步走与竞走之间,步行频率应在每分钟120—140步。
      健步走一开始以消耗血糖、肝醣为主,持续15至20分钟后,燃烧脂肪的比例逐渐增加,持续到30分钟,燃烧脂肪的效果才会比较好。
      时速在4.5公里的健步走可达到健身目的,但也必须因年龄而异。对年轻人来说,一般7至10分钟走1公里,步幅在0.75米左右为佳。但到了四五十岁,走1公里大概就需要10分钟以上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频率会逐步下降,步幅也会变小。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健步走。青壮年和平时经常运动的人参与这项运动没有问题,但一些中老年人不要盲目跟从。此外,虽然健步走能锻炼心肺功能,但是需要长期坚持,偶尔一两次的锻炼是起不到太好效果的。
      健步走一般来说讲究姿势、速度。但很多人在健步走时容易犯两种错误:低头,或者头抬得过高导致身体后仰。这两种姿势都可能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让背部下方肌肉受到过大压力,从而造成拉伤和疼痛。
      健步走时不要向上或者向下看,要目视前方,脖子和身体保持成一直线。在走步过程中,最好抬头挺胸、肩部放松,收紧腹部,不要翘臀,双臂紧靠身体,另外,走路时多留意自己的身体姿势,及时纠正错误动作。而且,锻炼最好每天保持20分钟至40分钟,不可贪多。一定要遵循科学规律,不能一开始就高速走几公里,可以先参加低速健步走,让身体适应后,再逐渐提高速度和长度。
      当然,装备也很重要。健步走时选择一双合适的鞋非常关键,不仅要舒适合脚,还要柔软有弹性,这样才能避免由于长时间快步走造成身体伤害,尤其是避免脚部受伤。选择商场里常见的慢跑鞋就可以,注意穿鞋的时候里面一定要配合穿上柔软舒适的棉袜。千万不能穿皮鞋或者平底鞋进行健步走。

    • Mark VIP会员 2019-10-19 07:49 07:493楼

      胡大一:日行万步路伤关节?我不同意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 于 2017-9-29 07:51 编辑

      导读近来在一些微信中不断出现万步路保护了心脏,伤害了关节的传闻。《美国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报道:健身跑的人们关节炎发生率仅3.5%,而选择静息生活方式,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却为10.2%,竞技体育的赛跑者的关节炎发生率13.3%。结论是,步行有益于关节健康。


      1、万步路一走就是17年,至今血压正常,血糖保持正常了14年






      2000年元旦,意识到自己存在健康隐患:肥胖——身高1.78米、体重93公斤,餐后血糖高,甘油三酯高,脂肪肝,我下决心改变自己。健康从我做起,医生对公众健康有示范作用。万步路一走就是17年,无一天懈怠。体重下降了22公斤,17年没有大的反复。至今血压正常,血糖保持正常了14年,近三年有轻度升高。


      万步路代表的有氧运动,不仅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有氧运动能力的提升,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些我国以亿计数的疾病或危险因素患者,不仅仅可改变化验单上的相关指标,而且显著改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可降低总死亡率,延长寿命。


      2、万步路保护了心脏,伤害了关节?健身跑的人们关节炎发生率仅3.5%


      但近来在一些微信中不断出现——万步路保护了心脏,伤害了关节的传闻。我2003年已有膝关节病。医院给我做过核磁,骨科医生让我看片子,膝关节膝盖的软骨已磨损严重,甚至有人说可以考虑换关节了。2004年,发现右跟骨骨刺,行走中右后脚跟有明显疼痛感。还有椎间盘滑脱,偶有行走中右腿发麻。至今13-14年过去了,膝关节很少有不适,2005年右后脚跟骨刺引发的疼痛完全消失。腰椎间盘问题无明显加重的症状。


      我认为坚持日行万步路,尤其走平路,对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大多数人,膝关节是安全的。我分析,由于坚持运动,肌肉强有力了,对关节还有保护作用。跟骨骨刺随着走路可缓解疼痛症状。


      大家都知道,公立医院门诊人满为患。我平时以走平路为主,但上班时,一是礼让患者,二是给自己争取运动机会,我3-4-5层都不乘电梯,自己步行上楼。自从有了健步走微信群——我这个群已有957人,这次在广州,廖新波厅长也加入了,我重新把每日健步目标定位10公里(13000~18500步)。


      今一早从微信上我看到了如下一段信息:《美国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2017年第6期的文章讲——健身跑的人们关节炎发生率仅3.5%,而选择静息生活方式,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却为10.2%,竞技体育的赛跑者的关节炎发生率13.3%。结论是,健身跑有益于关节健康。大众健身跑的距离上限为每周92公里。何况,我提倡的是健步走,应既保护心脏,也保护关节。






      我把这段话发给了廖新波厅长,他马上就转发了。在广州的康复大会上,廖厅长大会致辞讲到他坚持有氧运动后,原来的高血压控制了,不再需降血压药。白岩松也讲过他到北医三院,医生说他血压高了,要终生吃药。他回答,可否给我三个月,如运动后血压还高,再吃药行不行?他坚持了3个月有氧运动后,血压果然正常,不需用降压药。


      我也曾在很长时间内,认为高血压药吃了不能停,还在健康讲座中强调:宁肯忘了一顿饭,不要忘服降压药!在那些年代里,我也不真正了解运动是良医良药。但今天,我要强调,无论药物、支架、手术多先进,有氧运动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附加的预防治疗效果!


      3、每天到底该走多少步?每天走路最好不要超过12000步


      1、什么是有效步数?  



      各种有氧运动指南一致推荐,每日中等程度有氧运动30分种,高强度有氧运动每日15分钟,每周五次。有效步数30分钟应一次完成,而非“零敲碎打”,走走停停。老年人每分钟100步,30分钟3000步。中青年可走的更快些。计步器仅将不间断走10分钟以上的步数,计录为有效步数。连续完成的有效步数,才可实现有氧运动的效果——有利于减少体内过多的脂肪,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作用,控制紧张,减轻焦虑抑郁症状。

      2、怎么步行效果最好?


      人的极量运动的最大心率是220减去年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达到的心率是最大心率的60%-80%。也可“跟着感觉走”,快步走30分钟时,会有适度心悸气短,在适度气温下出微汗。健步走时,上肢也应摆动。


      一方面可增加有氧运动量,更好体现有氧运动效果。


      二是有利于锻炼上肢与胸部肌肉。为更好做好上肢运动,也可用行走手仗。手仗还可做为支撑,尤其对老人行走上下坡,成为安全辅助。还可用手杖编排各种动作,做为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后的放松活动。


      3、每日总步数应该是多少?

      我每日不少于万步路,近半年大多13000-15000步(约10公里)。一些国际心脏学术机构也推荐日行万步路,中国膳食营养指南建议日行6000步。近又有一些说法15000步更好。我的理解是——有效步数之外的步数除增加运动效果外,更重要的是改变人的活法,即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


      从见椅子就想坐下,改变为运用候机候车、茶歇、开会早到等各种碎片时间累积步数,逐渐养成能站时不坐着,能走动,不静着。久而久之,形成“运动过(成)瘾。把万步路变成日常生活组成部分。大家每天工作学习节奏都很快,为提高效率,不开低效拖拉的长会,应大力提倡会站着开,课站着上,同事间谈工作可边走边谈。同时,家务劳动也有益于身体健康。


      4、到底每天该走多少步?  

      我理解不必过于刻板。要个体化,循序渐进。兼顾有氧运动的安全与效果。不仅关注心血管,也要关注关节等。我从有氧运动的17年收获了健康与快乐。但我个人的经验并非适用于大家。常翠青教授就多次劝导我,每天走路不要超过12000步。


    • Mark VIP会员 2019-10-19 07:51 07:514楼

      每天到底要健身多长时间才够?

      现代社会,健身早已成为了大部分男士每日必做的清单之一,但做的久了难免疑惑这样运动到底有没有效?每天到底该做运动多少最好呢?

        增肌减脂

        健身的目的,除了强健体魄,无外乎就是希望练就一身大肌肉,尤其是对于体型偏肥胖的男性来说更是如此。但燃烧是一项十分艰辛的过程,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每天至少运动1小时,每周至少要持续5天,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也提醒各位:减肥的关键在于运动时的心跳数,因此较轻微的运动,如散步、做家务事等,都不会产生较大效果。

        塑形健体

        根据《美国运动协会》的建议,想要成功减重,每天至少都要运动1个小时以上。另外FDA也建议,想要通过运动来塑形的朋友们,每周请坚持固定运动5天,运动时间最好达到1个小时到1.5小时之间,这样对于保持体态更有帮助。

        规律的运动有助于降低罹患癌症以及其他疾病的风险,美国《运动医学院》建议:65岁以下的成年人,每周进行5 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或者选择较激烈的有氧运动,每周进行3次,每次20分钟,都能够有效的保持心脏健康,降低疾病风险。


        不要重复做相同的训练

        过度依赖某种器械,会使肌肉产生记忆。事实上,肌肉也喜欢学习不同的训练动作,因此建议在锻炼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时,可以使用不同器材来加速健身成果。

        同样的,如果每次的训练次数都在同样范围内,也是不行的。当你习惯每组健身次数为12-15下时,肌肉会逐渐记住运动能量,产生的效果也会日渐有限,因此建议提高每组的次数,如一组提高到20下,或是增加组数,加强肌肉耐力。

        别忽略复合训练动作

        大多数人健身时都喜欢针对自己想要强化的部位做单一器械训练,例如想练胸肌就做哑铃或是夹胸,但常忽略复合训练动作。

        最常见的复合训练动作就是卧推、硬拉、深蹲,这些训练能够促进几块肌肉同时运动,将力量分散到肌肉各个部位,能够更好训练整体肌群,也能促进肌肉生长。研究家证实,进行下肢锻炼可以使人体产生雄激素,尤其硬拉、深蹲能产生最大量的雄激素。雄激素可以使你长肌肉、长力量、长骨骼,甚至还能促进性欲。


        正确的实践方式

        对于很多人来,白天要上班上课,晚上不是要加班就是想要好好放松休息一下,因此想要每天至少持续1小时、每周花 300 分钟做高强度的运动,实在有点困难。不妨可以尝试拆分法,藉由短暂10分钟的运动再依序慢慢加总起来,不要小看它,久而久之这样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你也可以为自己安排不同种类、时间长短不同的锻炼项目,例如:30钟的游泳、20分钟的慢跑、10分钟的跳绳等,完全依据自己的喜好以10分钟为一个单位,更换调整,一天总共累积 60 分钟的运动量,都能让你在不管健康还是体格方面,获得更有益的帮助。

        不喜欢喝水

        有研究证明,高蛋白质结构饮食有轻微利尿作用,当机体把蛋白质变成能量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水。

        对于增肌的人来说,必须要摄入大量蛋白质,高蛋白质含量的饮食结构是日常必须的,所以每天补充足量水分能够促进身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如果自己不记得喝水,可以下载一个提醒喝水的APP,确保自己每天饮用8杯水以上。


        小心运动过量

        肌肉运动过后都是需要修复期,让它慢慢休息的。一般来说小肌群48小时恢复时间,大肌群则是至少需要72小时恢复。

        很多人喜欢在重量训练过后,配合一些有氧运动来塑造更完美的肌肉线条,但如果你本身就偏于比较瘦小,做过多的有氧运动反而会消耗你体内的能量,若你没有足够多的脂肪燃烧来供能,那就可能会开始消耗你的肌肉来维持有氧运动了!也就等于之前的增肌运动都白做了。

        运动健身不在于每天要动多少、强度为何、怎么做成效最好,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要培养运动的习惯。在一天的忙碌生活过后,能够抽一点时间出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动一动也能解除一天的疲劳让自己更好入眠,隔天有更充足的体力面对新的一天。但是过度锻炼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千万不要本末倒置,硬性规定自己每天一定要完全多少训练,循序渐进最好!

        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一套运动健身方法,并且持之以恒!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