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胸膜间皮瘤TTField 联合标准化疗一线治疗或更佳
意大利研究者Ceresoli 等报告,培美曲塞- 铂类一线治疗不能切除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时,联合胸部肿瘤治疗场(Tumor Treating Fields,TTField)(150kHz)安全有效,且不增加全身毒性。(Lancet Oncol. 2019 年10 月15 日在线版)
TTField 是实体瘤疗法中一种局部/ 区域性的抗有丝分裂疗法,以传递低强度交流电场为基础。为了明确TTField 联合全身化疗一线治疗不可切除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时的活性,该项前瞻性单臂Ⅱ期临床研究(STELLAR)自意大利(5 家)、波兰(3 家)、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荷兰(各
1 家)的12 家学术性和非学术性机构入组经组织学证实的、不可切除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给予胸部150 kHz 的TTField 连续治疗,并同步培美曲塞(500 mg/m2 d1,q21)联合铂类(顺铂75 mg/ m2 d1 或卡铂 AUC=5 d1)最多6个周期。
化疗结束后未进展的患者将TTField 作为维持治疗,治疗持续至疾病进展、患者或医生决定退出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作用。
入组标准:≥ 18 岁;ECOG PS 评分0~1 分;根据改良的间皮瘤疗效评估标准,至少存在一个可测量或可评估的病灶。主要终点为
在意向性治疗人群中评估的总生存期。
结果显示,2015 年2 月9 日至2017 年3 月21 日, 共入组了80例患者,中位随访12.5 个月(IQR:7.4~16.6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
18.2 个月(95%CI 12.1~25.8 个月)。最常见的≥ 3 级不良事件为贫血(9例,11%),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
例,9%)和血小板减少症(4 例,5%)。皮肤反应是与TTField 相关的唯一不良事件,53 例(66%)
患者为1~2 级,4 例(5%)为3 级。
未见治疗相关的死亡。
研究解读
英国莱斯特大学Fennell表示,
单臂试验可能存在的抽样偏倚、间
皮瘤以异质性称著的特性以及潜在的混淆因素均影响疗效的客观
评价。值得注意的是,STELLAR
研究纳入的是混合类型疾病的患
者群体, 其中27 例为更具侵略
性的非上皮样亚型患者,但其总
人群的总生存期仍长于Ⅲ期试验
LUME-Meso 对照组(18.2 个月
vs.15.2 个月,该对照仅入组了上
皮样癌患者)。该阳性结果正是
TTField 有效的信号。
从生物学角度看,TTField 靶向微管稳定性,破坏有丝分裂纺锤体,但影响敏感性的分子层面的决定因素仍然难以明确。确定疗效的预测性标志物或有助于遴选可能从TTField 中获益的患者。目前,全身疗法仍是间皮瘤的一线疗法,但STELLAR 提出了有希望的疗效信号,所以,显然有必要对TTField 开展Ⅲ期随机研究,以评估这种新疗法的疗效和健康经济效益,并支持其更广泛地被采用。
2015年至今,在不到5年的时间中,NSCLC免疫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美国FDA先后批准4个PD-1/PD-L1单抗上市,涵盖4个二线治疗适应证,4个一线治疗适应证,以及1个局部晚期适应证。在SCLC上同样获批3个PD-1/PD-L1单抗,涵盖2个三线线治疗适应证和1个一线治疗适应证。对于少见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目前有超过20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免疫治疗已经达到白热化。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类相对罕见的胸部恶性肿瘤,约占所有间皮瘤的80%~85%,长期以来,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治疗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约只有5%。目前,对于不可切除的恶性胸膜间皮瘤,一线治疗方案为含铂双药化疗,同时目前缺乏标准的二线治疗方案。既往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进行了多项研究探索,包括抗CTLA-4单抗单药和靶向治疗,研究结果不一。
PD-1/PD-L1单抗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并初显成效。在晚期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二线或三线治疗上,帕博利珠单抗(KEYNOTE-028研究)、纳武利尤单抗(NivoMes研究)单药治疗的取得了一定疗效。除单药治疗以外,免疫联合治疗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如纳武利尤单抗联合ipilimumab(INITIATE和MAPS2研究)、durvalumab联合tremelimumab(NIBIT-MESO-1研究),联合方案的ORR比较一致,30%左右。对于晚期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二线或以上治疗,ESMO和ASCO指南考虑证据不足,均未作出推荐,NCCN指南推荐患者可以考虑接受培美曲塞(一线未使用)、长春瑞滨、吉西他滨、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单药。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一线及后续治疗(NCCN指南,2019.V2版)
尽管免疫治疗为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带来初步希望,但近期ESMO年会上公布的Ⅲ期ETOP 9-15 PROMISE-meso试验结果却令希望蒙上了一层阴影。在先前接受铂类为基础化疗后进展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中,相比化疗,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并未改善研究主要终点PFS。因此免疫治疗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中仍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此外,在晚期恶性胸膜间皮瘤一线治疗上,目前虽然有一些免疫联合治疗的研究正在开展,但还没有一个临床研究取得阳性结果,仍需要探寻更多新的有效治疗策略。
Ⅲ期ETOP 9-15 PROMISE-meso研究设计
ETOP 9-15 PROMISE-meso研究主要终点分析
在体外试验中发现,人间皮瘤细胞对TTFields高度敏感。由此研究者发起了一项Ⅱ期STELLAR研究,评估了TTField联合化疗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恶性胸膜间皮瘤。研究入组了80例初治不可切除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接受培美曲塞+卡铂/顺铂治疗,同时联合每日TTFields治疗18小时,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可耐受。主要研究终点为OS,次要重点包括ORR,PFS,安全性。
STELLAR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中位OS达到18.2个月(95%CI 12.1~25.8个月),高于历史对照(标准化疗)的12.1个月,降低34%的死亡风险(HR=0.663;95% CI 0.558~0.826;P=0.043),1年OS为62.2%;而对于上皮样间皮瘤患者,中位OS更达到21.2个月(95%CI 13.2~25.8个月)。患者的中位PFS达7.6个月(95%CI 6.7~8.6个月);ORR达40%,DCR为97%(可评估人群:N=72)。
STELLAR研究结果
不良反应与生活质量评估显示,患者未出现治疗相关sAE的报告,治疗前7个月疼痛评分低于基线。基于这一Ⅱ期临床试验的优异疗效,目前TTFields联合培美曲塞+卡铂/顺铂已被美国FDA获批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患者的一线治疗,这是15年来首个获得FDA批准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