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藏
    X
    癌症疼痛
    934
    0

    由于肿瘤无限制的生长、转移和破坏机体器官和组织,可以在临床上引起各种症状和表现。如梗阻、出血、疼痛、机体消耗和最终导致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大约60-90% 的中晚期的肿瘤病人在患病过程中会出现中到重度疼痛,并由此导致病人的相关功能障碍,活动能力下降,是肿瘤病人最为恐惧的肿瘤合并症。疼痛的治疗也是肿瘤姑息治疗的重要内容。
    一、癌症疼痛的原因
    肿瘤病人的疼痛原因包括肿瘤的直接作用,治疗引起和非肿瘤性疼痛。
    肿瘤的原发性和转移性病变对所在机体组织和器官的直接和间接浸润破坏、压迫可以引起各种疼痛,是肿瘤病人疼痛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最难处理的。肿瘤发生骨骼转移和侵犯,甚至引起病理性骨折;巨大内脏肿瘤引起器官包膜的牵拉引起的疼痛;神经系统原发或转移性的肿瘤造成中枢和脊髓压迫,颅内高压;胸腔肿瘤胸膜侵犯和胸膜原发肿瘤刺激胸膜;淋巴结转移瘤压迫神经、神经根或神经丛;腔道肿瘤导致的腔道梗阻;体表肿瘤溃破,形成溃疡和出血等许多临床状况,可以引起程度不等的疼痛,甚至是难以忍受的疼痛。肿瘤病人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和治疗后,也有可能由于治疗并发症而产生疼痛:如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一些药物渗出血管外,可以引起局部强烈的刺激,甚至局部水疱,溃烂或坏死溃疡,难以愈合,十分疼痛。一些有神经毒性的化疗药物,如长春碱类,泰素等药物引起肌肉或骨骼酸痛,关节疼痛。放射治疗在照射野引起的放射性皮炎,溃疡,以及放射对神经系统的损伤,都可以引起疼痛。手术损伤神经,腹腔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残肢也可以发生疼痛。应该注意的是肿瘤病人患病期间,也可以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如关节炎,肾胆结石,各种急慢性炎症等也可引起疼痛。仔细区分疼痛的原因才能针对病因给予恰当的处理。
    二、癌症疼痛的分类
    肿瘤病人疼痛的原因很多,从疼痛常见类型来看,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躯体性疼痛,指皮肤深在组织内的神经感受器的损伤。其特征是痛点明确,性质尖锐,如针扎或刀割样疼痛。骨转移、骨折、软组织脓肿,放化疗引起的皮炎、溃疡等属于这一类疼痛。第二种是肿瘤侵犯或压迫内脏引起的内脏痛。这类疼痛的特点是位置深在,表现为钝痛,定位不明确,有时伴有牵拉痛。如肝脏病变刺激膈神经,而反映在肩部疼痛。第三种是由于肿瘤直接侵犯、压迫神经干或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疼痛,也称之为神经性疼痛。病人通常感到受压神经分布范围有烧灼感或压榨样疼痛,同时可以伴有感觉或运动障碍。长时间压迫不能及时解除可以造成受压神经支配的肌肉萎缩,丧失运动能力。
    三、癌症疼痛的处理
    肿瘤病人疼痛时常得不到满意的治疗,原因除了病人无法得到足够的止痛药物外,与医务人员不能正确的估计病人的疼痛,对疼痛的原因判断不正确,以及采用的治疗方法不正确有很大关系。由于患肿瘤的病人越来越多,单靠肿瘤专科医院不可能满足大量肿瘤病人尤其是晚期病人的治疗。而这部分病人又最需要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其中包括止痛治疗。社区医院和一些大中型的综合性医院的肿瘤科医师,应该了解肿瘤疼痛诊断治疗的知识,掌握晚期癌症病人的治疗和护理的方法。
    肿瘤疼痛的治疗首先要对疼痛的原因仔细地分析,诸如疼痛病史、部位、发作时间、严重程度、疼痛的性质与加重或减轻疼痛的因素。有针对性地作一些检查,以发现是否有病理性骨折,有无肿瘤压迫神经,有无肿瘤的内脏侵犯,是否存在腔道梗阻或是肿瘤治疗的并发症。当然也应注意有无非肿瘤因素引起的疼痛。长期慢性疼痛经一般处理效果不好时,还应该考虑病人的心理状况,因为肿瘤病人的抑郁状态也可以产生疼痛的表现。
    肿瘤疼痛治疗的方法很多,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姑息治疗。如果疼痛明显是由于肿瘤引起,可以根据肿瘤的情况和身体状况给予病因治疗。当病情已属晚期,而且身体状况差,不能接受手术、放化疗时,应该给予对症和姑息性治疗。姑息治疗以止痛药物为主,还有物理疗法(如激光、热疗、电疗),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神经根松解术,腰麻和硬外麻。
    药物治疗是最重要的,正确地使用可以控制大部分病人的疼痛。止痛药物主要是非鸦片类和鸦片类止痛药和辅助性药物(如抗抑郁药)。非鸦片类药物的代表是扑热息痛、阿司匹林,鸦片类药物的代表是可待因和吗啡。这些药物有不同的复合制剂,也有各类长短效的品种可以选择。非鸦片类通常用于治疗轻到中度疼痛,这类药物通过阻止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达到止痛效果,对骨转移的疼痛效果比较好。常用剂量500-600mg,扑热息痛的剂量是650-1000mg。但是阿司匹林可以引起消化道反应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可能引起出血性疾病,而扑热息痛剂量增大时会损害肝脏功能。而且这类药物达到一定剂量后,增加剂量,疗效不再提高,反而增加毒性,有人称之为“天花板”效应。可待因是弱吗啡类止痛药,可用于轻到中度疼痛,起始剂量为30mg,每4--6小时一次,常与非鸦片类药物联合使用,也有数种复合制剂(如氨芬待因,路盖克等制剂)。吗啡是强阿片类止痛药,用于中到重度疼痛,常用剂型是吗啡和它的控释片(美施康定、美菲康),起始剂量为5-10mg,每4-6小时一次,根据止痛效果逐步提高剂量。与非鸦片类药物不同的是鸦片类药物没有“天花板”效应,所以剂量可以提到很高(数百毫克甚至上千毫克)。非鸦片类药物与鸦片类药物对各种类型的疼痛都有效,但是对神经受压引起的疼痛效果要差些,同时加用抗惊厥、抗抑郁和激素类药,可以提高疗效。详细剂量和给药可以参考有关的资料。
    在应用药物止痛时,应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癌症三级止痛的基本指导原则:口服治疗,按阶梯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和联合给药。按阶梯给药是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选用恰当级别的药物,并根据止痛效果逐步提高用药级别,以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按时给药,病人服用止痛药物应按时而不应按需给药,因为药物的效力只有一定的时间。个体化给药,根据病人的疼痛原因,疼痛程度和对药物的反应制定出个体化的止痛方案。联合给药是指根据疼痛的原因合用抗惊厥,抗抑郁或激素等药物,以期获得最大的止痛效果。
    应用鸦片类止痛药物有时会出现恶心呕吐,便秘等副作用,通常不需停药。恶心呕吐可以给予止吐药物,便秘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或服用缓泻剂来防止和减轻症状。若病人发生呼吸抑制,可以通过减少药物剂量来解决,严重的呼吸抑制,可以用纳洛酮进行解救。

    2
    打赏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