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藏
    X
    怎么喝酒能有益健康?
    128
    4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个说法大致起源于1991年。在美国的一个电视节目中,有人提出了一个“法国悖论”——法国人的心血管发病率不高,因为法国人喝葡萄酒多,葡萄酒可能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在研究中,科学家们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以及它导致的死亡率与喝酒的量对比,发现“适量饮酒”的人群中两者都比完全不喝酒的人群要低。当然,喝酒比较多的人群中,这两者又升高了。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假说。比较有名的一个是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剂比如白藜芦醇。不过,动物试验又发现,要通过喝葡萄酒来达到白藜芦醇起作用的剂量,人会先被撑死。



      据介绍,男性肝脏的承受能力是每天40克酒精,女性减半。一般40克的酒精相当于含酒精6度的啤酒1000毫升,含酒精12度的红酒500毫 升,含酒精度50度的白酒100毫升。心血管疾病并非危害健康的唯一因素,“适量饮酒”会不会对于其他的健康因素也有影响呢?研究证实,在其他疾病中,即使是每天喝25克酒精这个“适量”,也会导致多种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比如口腔癌和咽癌的风险增加82%,食道癌增加39%,喉癌增加43%,乳腺癌增加25%,原发性高血压增加43%,肝硬化增加1.9倍,慢性胰腺炎增加34%。其他的结肠癌、直肠癌、肝癌也有小幅增加。如果饮酒更多的话,那么这些疾病的风险就大大增加。



      由此可见:第一,饮酒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应仅考虑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第二,饮酒对癌症风险的影响是只要喝了,就会增加。


    0
    打赏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4
    • tom VIP会员 2019-12-18 23:12 23:121楼

      《自然》:真的别喝了!科学家证实酒精会给干细胞DNA造成永久性伤害,提高多种癌症风险 | 科学大发现

      刚刚过去的元旦小假期,除了像奇点糕这样躺过去的以外,应该还有更多人沉“醉”于久别重逢的欢乐中吧。自古以来酒就是助兴佳物,High起来难免要喝上一杯。



      酒这个东西,当水喝肯定是对身体不好的,有研究表明,酒精摄入与7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升高有关,其中包括了食管癌、肝癌等中国高发癌症[1]。但是相对的,也有一些指南告诉我们,小酌无妨,每天一杯红酒甚至还很健康。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半年前,《BMJ》曾发布一项队列研究,认为“适度”饮酒也会对认知功能造成损伤[2]。而昨天《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告诉我们,虽然脱离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但在喝酒这件事上真的没商量。最好一!口!也!别!喝!



      有着“诺贝尔奖孵化器”之称的剑桥分子生物学研究所MRC实验室,这次把目光放在了酒精(乙醇)及其体内代谢产物乙醛身上。这项让酒鬼瑟瑟发抖的研究告诉我们,乙醛会导致DNA双链断裂,导致染色体重排,并永久地改变DNA序列[3]。


      纵然有乙醛脱氢酶(ALDH2)和DNA损伤修复机制这两大护法保驾护航,且不说DNA修复也有出错的时候,ALDH2突变可是一种超级常见的突变(是的大家应该都有那么一两个喝酒脸红的朋友)喝酒导致的这种突变积累起来,不仅会提高癌症的风险,更会导致造血干细胞的功能丧失,与一系列血液疾病有关


      其实喝酒伤身这事真的挺老生常谈的了,喝酒大部分的毒害都来自于乙醇在体内的氧化产物——乙醛。乙醛是个坚决的捣蛋分子,见到DNA就要冲上去破坏一下[4]。不过上帝如此宠幸人类,自然也给我们准备了后路。人体内,就有那么两道针对乙醛的防线。


      第一道,就是我们都特别熟悉的乙醛脱氢酶(ALDH2)。这种酶能够将乙醛分解成无毒害的乙酸盐,作为细胞的能量来源之一代谢掉,这也是酒的热量所在。不过ALDH2是个不太乖的基因,携带ALDH2功能缺失突变的人非常常见,全世界大约有5.4亿,而且大多是东南亚人[5]。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ALDH2突变携带者能够占到总人口的36%


      不过这些有这ALDH2突变的人,也不过就是一喝酒就脸红,危害似乎并没有特别明显。这就要靠第二道防线,FANCD2蛋白带来的保护效果了。FANCD2是一种DNA交联修复蛋白,在DNA受到损伤时,经过它的“手”,通过同源重组(HDR)和非同源性末端结合(NHEJ)把DNA修正到正常状态。FANCD2是个非常重要的基因,它的缺失会导致染色体不稳定、很容易断裂,DNA修复也会出问题

       喝得我都红了……


      这两道防线的配合真的是太重要了。本项研究的通讯作者Katen Patel教授在此前的研究中证实,同时敲除ALDH2FANCD2,在给小鼠喂酒的情况下,DNA修复能力和对乙醛的抵抗力都降为了正常的1/600;就算不喝酒,小鼠也很容易产生癌症和造血功能障碍,甚至白血病[6]。


      这也难怪了,只要我们活着,血细胞就在不断地更新传代,突变积累也就更快,肯定更早暴露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人还是小鼠,造血干细胞也更容易凋亡,有时候甚至会导致骨髓的耗竭[7,8]。


      为了证实这一点,研究者搞了一批基因缺陷小鼠,给它们注射了酒精,并对骨髓细胞进行检测。事实正如所料,不管是缺ALDH2还是FANCD2,又或者两个都缺,DNA的不稳定性都大大上升,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s)次数上升给了酒精之后,SCEs更是暴涨4倍以上

       可见暴露于酒精(Ethanol)之后,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大增


      当染色体产生畸变,细胞内就很容易出现一种名为微核(MCN)的结构。稳妥起见,研究者对有微核的细胞数量也进行了检测。结果简直了,酒精让ALDH2缺失小鼠微核细胞数涨了2.9倍,两种基因都缺失的小鼠则涨了9.5倍!更别说很多染色体连形态都不正常了。

       左:有微核存在的红细胞比例
      右:染色体异常细胞比例




      小鼠的异常染色体形态




      实际利用一种移植的方法[9]来测试细胞功能,研究者发现经过酒精洗礼的小鼠造血干细胞功能有了明显的下降,重构造血系统成功率显著下降。这种功能的“退化”和衰老造血干细胞很相似,毕竟都是由突变积累造成的嘛。

       左:单次移植一个造血干细胞
      右:单次移植五个造血干细胞


      要划重点的是,受伤的可是造血干细胞,这意味着这些异常突变会传递给下一代细胞,下下一代,再下一代……对生物体来说,简直是雪崩式的灾难。


      好吧,没有下一代了,这些可怜的小鼠很快就因为骨髓耗竭而死去了。经过进一步研究,研究者发现骨髓耗竭竟然是p53干的。万万没想到在这里还能遇见老朋友啊~作为细胞卫士,p53真够尽忠职守,当细胞DNA损伤到了一定程度,它就会指引细胞赶紧自杀。一个两个自杀可以,在实验中的这种情况下,那就是集体自杀了。


      当研究者再次敲掉小鼠的p53(啊这个小鼠已经没有3个基因了好可怜),造血干细胞的大部队被保留下来,对酒精的耐性也提高了。不过啊,咱们也不能为了喝酒就敲个基因对不对(还是这么重要的p53)。况且酒精导致的基因突变依旧在呢。



      有的读者可能要说了,我没这俩突变啊,是不是不耽误喝啊


      对此,Patel教授表示:“不能有效地清理酒精代谢物会导致更高的酒精相关DNA损伤风险,因此也会导致某些癌症。但最重要的是,要记住,酒精清除和DNA修复系统并不完美,酒精仍然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导致癌症,甚至在防御机制完好的人群中也是如此。”[10]


      此前,美国癌症协会曾建议女性每天最多喝一杯酒,男性最多喝两杯。这项研究一出,恐怕也没什么“安全门槛”了,赶紧忌了吧。


      编辑神叨叨
      不过嘛,道理大家都懂,该喝还是喝……
      只能说尽量少喝一点吧。


      好了奇点糕回家喝稠酒去了~



      参考资料:
      [1]https://www.cancer.org/cancer/cancer-causes/diet-physical-activity/alcohol-use-and-cancer.html
      [2]http://www.bmj.com/content/357/bmj.j2353
      [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5154
      [4]Wang, M. et al. Identifcation of DNA adducts of acetaldehyde. Chem. Res.Toxicol. 13, 1149–1157 (2000).
      [5]Lai, C. L. et al. Dominance of the inactive Asian variant over activity and protein contents of mitochondrial 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in human liver. Alcohol.Clin. Exp. Res. 38, 44–50 (2014).
      [6]Langevin, F., Crossan, G. P., Rosado, I. V., Arends, M. J. & Patel, K. J. Fancd2 counteracts the toxic eects of naturally produced aldehydes in mice. Nature 475, 53–58 (2011)
      [7]Nijnik, A. et al. DNA repair is limiting for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 during ageing. Nature 447, 686–690 (2007).
      [8]Rossi, D. J. et al. Defciencies in DNA damage repair limit the function of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 with age. Nature 447, 725–729 (2007)
      [9] Osawa, M., Hanada, K., Hamada, H. & Nakauchi, H. Long-term lymphohematopoietic reconstitution by a single CD34-low/negativ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Science 273, 242–245 (1996)
      [10]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1/180103132629.htm


    • tom VIP会员 2019-12-18 23:19 23:192楼
          如果您总是好饮那么一小口葡萄酒,或者对开怀呷上一杯可口的皮尔森苦啤酒深感惬意的话,那么您现在完全可以轻松地长舒一口气,并且允许自己立刻就来上一杯。因为经过与健康的头号大敌——魔鬼般的酒——几十年之久的激烈斗争之后,医生和营养专家们现在不得不咬牙切齿地承认,他们在一个关键点上完全弄错了:与所有的推测相反,酒事实上可以增加人的寿命。

          估计再也没有第二种事物会如同酒一样,就因为被怀疑为健康隐患而遭到如此挑剔与苛刻的盘察。过去30年来所进行的100多个科学研究表明,平均而言,那些有规律地适度饮酒的人要比滴酒不沾的人更健康更长寿。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位于德国奥格斯堡的世界健康组织(WHO)所进行的莫尼卡研究项目。研究者们发现,对于男性受测者而言,当他们坚持每日摄入20~40克酒精时,这大约相当于半瓶葡萄酒或者一升啤酒,他们的估计寿命(根据概率统计算出的平均值)达到最高值。因此,即使是每日饮这么多的酒,也仍然还在合理范围之内。对于女性而言,必要的酒精摄入量为男性的一半。

          只有当每日饮酒超过80克时,才需要加以克制——这毕竟相当于一瓶葡萄酒了。不难理解,专家们对于这样的结论很吃惊,并且破天荒地自己怀疑起来。当然,谁都不会乐意自己被指责为瘾君子的怂恿撺掇者,特别是在该研究中被认为是利于健康所必须的酒精摄入量,早已被很多研究嗜瘾疾病的专业人士断定为上瘾的明显特征。

          但是酒的积极作用还是得到了肯定。其实许多已经完成的研究还是很有预见性的,也就是说,虽然经年之久,各类科学实验一直在对受测者循循善诱,要求其回顾在过去几年的消费行为中,究竟什么是导致生命危机最重大的根源,然而科学家们却一次也没能调查出什么。即使是增加酒精摄入确实导致肝病患者增加,也无法说明酒就是损害健康的罪魁祸首。因为与此同时,其他几种常见病——首先是心肌梗塞和中风——却很大程度地减少了。适度饮酒的积极功效较之副作用是占了上风。

          这样的一个结论之所以得不到理解,大概仅仅是因为,很多专家没有想到,酒是以某种生化途径充分发挥其功效的。所以,近几十年来的研究只是一味地拼命追究酒对健康有害的可能性。然而自相矛盾的是,如果没有酒,要实施自然疗法几乎是不可能的。没有酒就不会存在植物疗法,只有酒能使草药中的活性物质更好地为身体组织所吸收利用。因为酒具有保护功能,能使植物中不易被人体吸收的二次药用部分具有生物活性。然而酒的优势只有在被有规律地、适量地饮用时才能发挥出来,一杯佐餐葡萄酒或者啤酒足矣!大肆痛饮肯定不行,哪怕这大肆痛饮也是“有规律的”、“定量的”。

          无可争议的是,嗜酒或者滥用酒精饮料对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是既不能回避也不能低估的。然而目前,在谈论酒时,公众所缺少的是不抱成见地接受事实数据的态度。毫无疑问,酒就好像罗马神话中看守门户的双面神——一面诱惑人们上瘾滥饮,从而损害健康;另一面又可以促进健康益寿延年。对你有利的事物,却有可能同时也在损害着你,反之亦然。这个道理对于酒而言,显然如此。同样,它也适用于很多别的食品。所以,尽管酒有着无可争议的优点,我们也不应该强迫那些不喜欢酒的人必须喝点酒,因为至今尚未证实,忌酒者是否会受益于酒。


    • tom VIP会员 2019-12-18 23:27 23:273楼

      根据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的一项最新研究,即使轻中度饮酒仍然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研究人员对美国88084位女性和47881位男士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研究时长达30年之久。参与人员每4年完成一份关于饮酒量的问卷调查,并积极配合随访。

      轻中度饮酒的定义为:女性饮酒量为1标准杯/天或15g/天;男性为2标准杯/天或30g/天。一标准杯的定义为饮用葡萄酒118ml或啤酒355ml。同时研究人员定时评估参与者的患癌风险,包括总体的患癌风险和某些肿瘤的患癌风险(包括结肠癌、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口腔、咽和食管癌等)。

      在30年的随访过程中,被诊断为罹患癌症的女士和男士分别为19269 位和7571 位。研究人员发现,不考虑他们的吸烟史后,轻中度饮酒量的参与者总体的患癌风险并未显著增加,只是轻微影响。但是饮酒量为轻中度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明显增大,而不论其吸烟与否;对轻中度饮酒的男士而言,只有吸烟者才会明显增加其患癌风险。

      参考材料

      http://www.bmj.com/content/351/bmj.h4238

    • tom VIP会员 2019-12-18 23:28 23:284楼

      长久以来,有关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被广泛传播。事实上这些仅仅是建立在信仰和传言基础上的以讹传讹,得到科学研究证据支持的唯一健康好处就是保护部分人降低冠心病的风险,具体的机制却一直未明确。另一方面,酒精对于健康的危害的科学研究证据则可谓汗牛充栋,这些危害是全方位。

      文/挣脱枷锁的囚徒(医学硕士、科普作家)

      瑞典哥德堡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为饮酒对于健康有益还是有害的总体蓝图提供了以后一块拼图:适量饮酒对于降低冠心病风险的保护作用仅见于具有特定基因类型的幸运儿,有点“残酷”的是,这种幸运者仅占总人口的15%。

      如果有人非得强调喝酒的好处,那么这种好处与健康危害相比较等同于蚂蚁与大象。


      传说中饮酒的各种健康好处  

      从延长寿命、增益智力,到提高性欲、解除疲劳,等等,饮酒对于健康的各种好处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已久,并且被广泛认同和接受。

      比如,在今年春节期间一篇“不可不知 男人饮酒有这7大惊人好处”的文章就在中文互联网上被广为传播。这7大惊人好处分别为:降低有害胆固醇、预防糖尿病、激发大脑智能、预防胆结石、控制体重、预防肿瘤、强化骨骼。

      在英文互联世界,也非常容易检索到大量这类文章,比如在医学专业新闻网站medicaldaily上,一篇英文版“七大好处”则变成了: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延长寿命、提高性欲、防止感冒、减少患痴呆症机会、减少胆结石的风险 、降低糖尿病机率等。

      传说中有关饮酒的健康益处绝对不止这些。虽然,各种宣称的好处五花八门,但是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作者都不忘记声称“医学研究证明”。

      法国悖论

      有关饮酒有益健康的各种宣称大都出于传说和信仰,也不除外有少数不严谨、小型流行病学研究支持某些说法。但是,只有经过反复验证、被医学界审查公认的说法才能称为获得“医学研究证据支持”。

      众多有关饮酒健康好处宣称中唯一获得医学研究证据支持的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这种说法最初也是出自被称为“法国悖论”的一项不严格医学研究。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两位学者在着名的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葡萄酒、酒精、血小板和冠状动脉心脏疾病的法国悖论”的论文。基于流行病学资料,法国人的高饱和脂肪饮食是典型西方饮食风格,但他们冠心病死亡率却远低于英美等其他西方饮食模式国家。从而得出结论,法国人每天20~30克酒精含量的葡萄酒消费为法国人提供了保护。至于机理方面则认为一是葡萄酒可以增加血液高密度胆固醇(HDL)即所谓“好”胆固醇浓度,另一方面则可以防止血小板的凝集,从而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

      这篇论文的发表在西方激发巨大波澜。时值西方年轻一代生活方式的巨变,越来越多人转向饮用啤酒而放弃古典的红酒,法国红酒销售受到致命的打击。酒庄老板们岂能放过这等天赐良机,各种公共媒体开始大肆渲染所谓“法国悖论”这种喝酒的健康好处。

      风潮引来了更多的各种研究。起初,更多的研究倾向于支持法国悖论,原理方面除了HDL说,还开发出多酚抗氧化剂说,尤以被热捧多年的白藜芦醇最为炙手可热。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所谓法国悖论的真相逐渐被剥开。研究发现法国人主食虽然为高饱和脂肪饮食,但是他们饮食中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也远高于其他国家,足以解释所谓法国悖论的差异。白藜芦醇虽然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但是研究发现如果单纯依赖从红酒中获取,需要每天摄入巨量酒精,人也早就死于各种饮酒造成的并发症了。

      总之,所谓法国悖论不过是建立在冠心病主要是有高饱和脂肪饮食导致这个错误假设基础上,由一项不严谨研究造成的科学研究乌龙,加之资本的过度渲染造成的错误。


      唯一的健康好处

      唯一持续获得研究证据支持的就是酒精,并非特指红酒,可以增加血液HDL,大型流行病学研究也支持适量饮酒可以保护某些人降低冠心病风险,具体机制却一直未能搞清楚。

      最近的研究发现,适量饮酒对于冠状动脉心脏疾病的保护作用依赖于人们的基因型,只有CETP TaqIB基因型的人群才受到保护。这种基因表达一种CETP转移蛋白影响HDL即“好”胆固醇。已知HDL将胆固醇从外周转运至肝脏,从而清除和避免动脉内膜脂质斑块的形成,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但是,具有CETP TaqIB基因型的人只占人群的15%,也就是说仅有少数幸运儿才能从适量饮酒中获得好处。


      饮酒的对于身体的危害

      大量科学研究证据证明,饮酒对于身体多个组织器官具有多重危害。由于乙醇进入体内很快就被乙醇脱氢酶代谢为乙醛,而乙醛则是一种毒性物质。因此,可以说喝酒无异于饮鸩。

      具体的危害简述如下:

      大脑

      急性影响,减慢甚至中断脑神经递质联络,表现为各种认知能力、学习、记忆、运动平衡和情感反应障碍。

      长期影响则造成神经结构和功能损害,表现为成瘾及戒断反应,以及酒精性脑病。

      好消息是,戒酒几个月到一年后脑结构和功能会得到部分恢复,当然解救越早越好。

      胎儿脑组织影响,孕期任何时候喝酒,酒精都有可能导致胎儿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造成所谓胎儿酒精谱系障碍,是目前最常见可预防性先天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

      心脏

      酒精性心肌病,长期饮酒破坏心脏肌肉,导致酒精性心肌病状态,变现为心肌收缩能力下降和机构损害,最终结果导致心脏衰竭。

      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房纤颤和室性心动过速。前者还可以引发心房内血凝块形成,脱落后造成脑、肺等重要器官栓塞,可以危及生命;后者则可以引发严重不适,甚至造成猝死。

      在一些聚会场所一次性大量饮酒也有可能触发心脏原本健康者发生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假日心脏综合征”。

      其他方面影响,长期饮酒还可以促进高血压和中风风险。

      肝脏

      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器官,酒精性肝损害是欧美国家肝脏疾病最主要形式,具体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癌。

      统计显示,大约五分之一的重度饮酒者会发展酒精性肝炎,而四分之一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胰腺

      胰腺是人体最主要的消化腺体,大多数营养物质以来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分解。酒精则能严重干扰这个过程,引发胰腺消化液逆流导致胰腺炎的发生。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突发严重疾病,通常引发各种严重症状和并发症,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长期饮酒则诱发慢性胰腺炎,表现为慢性腹痛和各种不适。同时还容易导致并发糖尿病。

      饮酒同时还是胰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癌症

      饮酒与多种癌症的发生高度相关。据意大利科学家对于200多研究的系统综述审查发现,饮酒量越大发生癌症风险越高。饮酒是包括口腔癌、食道癌、咽喉癌、肝癌、乳腺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长期大量饮酒还与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生相关。

      饮酒者往往会同时吸烟。吸烟已知与13种癌症的发生相关,如果与饮酒共同作用则很多癌症的风险倍增。比如,发生咽喉和口腔癌的风险比不喝酒不吸烟者高15倍。据研究,如果烟酒“不分家”,则对以下癌症发生负责:

      80%的男性咽喉和口腔癌;

      65%的女性咽喉和口腔癌的妇女 ;

      80%的食管鳞状细胞癌;

      25%~30%所有肝癌。

      免疫系统

      酒精对无论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均造成损害。长期饮酒可减少白细胞,抑制其吞噬能力;抑制T细胞的发育,并可能损害NK细胞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过量饮酒会破坏免疫细胞因子的产生。

      免疫功能的损害减低人体抗击细菌和病毒等外来入侵者,以及清除癌症的能力。

      肥胖

      酒精是仅次于脂肪的高能量密度物质,1克酒精可以产生接近8卡路里能量。饮酒不仅不能减肥反而是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研究,美国成年男性日常能量的10%来自摄入的酒精。这一点逐渐受到重视,在欧美已经有人开始呼吁酒精必须视同于食品在营养标签单独标注其所含能量。

      总结

      综上所述,适量饮酒对于冠心病的不确定的保护作用是其唯一健康好处,比之大量健康危害而言,好比蚂蚁之于大象,如何取舍,决定权在你。

      补充说明:

      原始的研究文献太多,这里仅仅列举了少数评述性文章和权威机构的指导性文件。有关酒精的健康危害研究还有很多,比如对于男性精子损害、性功能损害、恶化糖尿病、精神损害等,篇幅所限,没有一一列出。

      总体上,饮酒基本上有害无益其实是国际医学界的共识,只不过科普宣传不够罢了。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