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藏
    X
    为什么喝酒会脸红?
    381
    3

    我们总听到,亚洲人喝酒会脸红——俗称Asian Glow——是因为缺少酶,那么缺少的是什么酶呢?这就要来看一下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了。酒精在化学上称为醇,一般带有羟基(-OH),我们喝的酒里面的醇是乙醇,化学式写作CH3CH2OH。学营养的人都知道,人体中的任何代谢过程都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说白了就是加氧或者去氢。酒精在体内的第一步代谢过程就是由这样的去氢过程完成的,其中需要用到的酶叫做ADH (Alcohol dehydrogenase,即醇脱氢酶)。第一步代谢过程得到的产物是乙醛,也就是让许多亚洲人喝酒脸红的罪魁祸首。



    为什么主要是亚洲人会喝酒脸红呢?因为35-45%的东亚人种体内有一个基因变异,叫作ALDH2灭活性变异,写作ALDH2*2[1]。



    ALDH2基因负责产生ALDH酶,即aldehyde dehydrogenase 醛脱氢酶,即酒精代谢过程的第二步的重要成员。ALDH酶负责把乙醛转化为乙酸,没有这个酶,乙醛会在体内积累,尤其是酒精的代谢地:肝。



    乙醛积累引发身体的敏感度上升,血管扩张,使皮肤发红,很多时候皮肤发红会伴随着恶心、头晕、心动过速等反应。这些负面反应会让这些人避免过多喝酒,是东亚人中酒精上瘾数量比西方少的重要因素。甚至有一些药物用来特地抑制ALDH酶,用于酒精上瘾人群中,使他们对酒精产生厌恶感[2]。然而ALDH2*2变异并不全是好事:研究表明,东亚人种ALDH2*2变异与食道癌有正关系[3]。食道癌是最危险的几种癌症之一,五年存活率在12-31%之间。所以,喝酒容易脸红的人尤其要避免喝酒,脸红一定代表着喝酒致食道癌的患病率大大增加。









    酒精对人体的影响 —— 肝细胞缺氧

    如上图所示,酒精代谢的两步都会产生一种叫还原性辅酶(NADH)的物质。接着  这种物质会在线粒体内经过一系列氧化过程,消耗氧分子O2,产生水。因为酒精的代谢地点是肝脏的肝细胞,肝细胞需要找出更多的O2来保证这一过程顺利完成,于是肝细胞会更多地从血液中拿走O2[4]。持续的酒精代谢会导致肝细胞缺氧,尤其是肝静脉附近的肝细胞,因为肝静脉是被“清洗过”的血液离开的地方[5]








    从酒精肝一步步走到肝硬化


    在肝细胞内,代谢酒精时氧化还原状态改变,导致了脂肪酸的堆积,而不是脂肪酸的氧化。持续的饮酒也会影响脂肪酸形成和氧化的蛋白质的活性。这些过程导致的酒精肝,下一步就是炎症、细胞程序性死亡、肝脏纤维化,然后造成了肝硬化。肝脏里有一种细胞,叫作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or HSC),又称伊藤细胞(Ito cells),负责储藏脂肪、维生素A和其它类视色素等当星状细胞受到一些免疫因子的攻击刺激时,会由静态活化为激发态,活化的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活化的星状细胞会不停地增殖和转移、转型为肌成纤维细胞、生成大量的胶原蛋白导致胶原蛋白沉积,最终导致肝纤维化。肝内还有一种细胞叫做肝巨噬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在包括酒精、病毒、高脂肪饮食等因素的刺激下会活化。活化的肝巨噬细胞产生炎症、毁损肝细胞,是导致肝纤维化的原因之一[6]。








    胚胎酒精症候群

    酒精带来的氧化压力对胚胎脑部发育负面影响也极大,因为胎儿脑部的抗氧化物质比成人脑部的低许多[7]。孕期饮酒可以导致胎儿酒精症候群(Fetal Alcohol Syndrome or FAS)。研究人员试图用一些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S-腺苷甲硫氨酸、叶酸和维生素C)来逆转或减轻FAS,但是没有一个确定的研究成果可以证明这些能有效减轻FAS。

    酒精非氧化性代谢过程也与先天缺陷有关,其中受到酒精影响的一个物质——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是细胞内信号传导的重要成员,如果孕期女性饮酒,这些信号传导过程受到阻断或抑制,可以抑制胎儿脑细胞的增殖,所以许多患有FAS的孩子出生后大脑比别的孩子小许多[8]。











    为什么喝酒会脸红


    让人脸红的罪魁祸首 乙醛是一种高度的活性物质,可以和蛋白质、脂质等反应,对人体的危害是极大的。当乙醛破坏DNA结构或与相关蛋白质反应时,会产生致癌DNA,阻碍DNA修复和甲基化,生成活性氧化物质,使细胞膜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脂质的过氧化产生的OH自由基会先与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反应,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再与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反应。这一系列反应的破坏是巨大的,自由基在细胞层面上的破坏反映在导致细胞膜流动性丧失、毁坏细胞膜通透性、降低细胞膜电位,而在人体上的反应包括对神经元的伤害、对呼吸系统和肺部的伤害、和致癌性等。

    另外一种危险是 乙醛和一种氨基酸——赖氨酸(lysine)——的加合物。这种加合物附着在肝细胞的细胞膜上, 可以对肝脏造成极大的损害,因为它们被人体的免疫系统认作外来物[10][11]。而乙醛和红细胞膜行成的加合物会导致大红细胞症(macrocytosis),如果一个人被检测出有了大红细胞症,那这人基本可以确定在酗酒 [12]。当乙醛和一些生物胺——包括血清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反应的时候,它们对神经系统会有毁灭性的影响。







    酒精的最后一步——乙酸盐

    当酒精代谢到最后一步,就成了乙酸或乙酸盐。乙酸盐在体内被氧化成二氧化碳,但经常可以离开肝脏,通过血液流动进入心脏、大脑、骨骼肌等器官组织。乙酸盐可以导致进入肝脏的血流增加,也可以压抑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椎,并降低运动神经的协调性[13]。这是为什么酒驾极度危险的原因之一。在中国,饮酒驾驶被定义为酒精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是违法行为,会被罚款、扣除12分并对事故承担全责;而醉酒驾驶被定义为超过80mg/100ml,暂扣3-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处500-2000元罚款,行政拘留15日。在美国酒驾(DUI)定义为血液酒精含量超过0.08%,在全50州均是犯罪行为,处罚依州而定。酒驾最糟糕的后果不是这些处罚,而是自己、家人受伤去世,甚至产生了连带伤害。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每年有50-60%的交通事故由酒后驾驶导致。2014年,美国有9967个人在酒驾事故中死亡,这意味着每新的一天就又多了28人死于酒驾事故。











    大白说:




    酒精对人体的伤害是多方面的,包括细胞呼吸和信号传导、器官的正常运作、胎儿的发育等。脸红更不是能喝酒的象征。中国人爱酒,更喜欢劝酒,但试想一下身体都没有了,拿什么去喝酒?


    根据美国国家酒精滥用与酒精中毒研究所的指南,男人每天最好不要超过2杯酒,女人每天不要超过1杯。
    1杯指355毫升啤酒,148毫升红酒,或者44毫升白酒/洋酒。




    参考资料:[1]  Shen YC, Fan JH, Edenberg HJ, Li TK, Cui YH, Wang YF, et al. Polymorphism of ADH and ALDH genes among four ethnic groups in China and effects upon the risk for alcoholism. Alcohol Clin Exp Res 1997;21:1272–7.


    [2]  Luft FC. Asian flushing presents opportunities for disease prevention. J Mol Med 2016;94:1195–7. doi:10.1007/s00109-016-1470-8.


    [3]  Brooks PJ, Enoch M-A, Goldman D, Li T-K, Yokoyama A. The alcohol flushing response: an unrecognized risk factor for esophageal cancer from alcohol consumption. PLoS Med 2009;6:e50. doi:10.1371/journal.pmed.1000050.


    [4]  Tsukamoto H, Xi XP. Incomplete compensation of enhanced hepatic oxygen consumption in rats with alcoholic centrilobular liver necrosis. Hepatology 1989;9:302–6.


    [5]  Arteel GE, Raleigh JA, Bradford BU, Thurman RG. Acute alcohol produces hypoxia directly in rat liver tissue in vivo: role of Kupffer cells. Am J Physiol 1996;271:G494–500.


    [6]  Zhou W-C, Zhang Q-B, Qiao L. Pathogenesis of liver cirrhosi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20:7312–24. doi:10.3748/wjg.v20.i23.7312.


    [7]  Henderson GI, Chen JJ, Schenker S. Ethanol, oxidative stress, reactive aldehydes, and the fetus. Front Biosci 1999;4:D541–50.


    [8]  Costa LG, Vitalone A, Guizzetti M. Signal transduction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s of ethanol in glial cells. Toxicol Lett 2004;149:67–73. doi:10.1016/j.toxlet.2003.12.020.


    [9]  Tuma DJ, Casey CA. Dangerous byprodu[size=81.25%]cts of alcohol breakdown--focus on adducts. Alcohol Res Health 2003;27:285–90.
    [size=81.25%]

    [10] Barry RE, Williams AJ, McGivan JD. The detection of acetaldehyde/liver plasma membrane protein adduct formed in vivo by alcohol feeding. Liver 1987;7:364–8.


    [11] Israel Y, Hurwitz E, Niemel O, Arnon R. Monoclonal and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acetaldehyde-containing epitopes in acetaldehyde-protein adduct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986;83:7923–7.


    [12] Niemel O, Parkkila S. Alcoholic macrocytosis--is there a role for acetaldehyde and adducts? Addict Biol 2004;9:3–10. doi:10.1080/13556210410001674031.


    [13] Israel Y, Orrego H, Carmichael F.J. Acetate-Mediated Effects of Ethanol. Clin Exp Res 1994;18:144–8.

    0
    打赏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3
    • tom VIP会员 2019-12-18 23:26 23:261楼

        喝酒会脸红,“罪魁祸首”是乙醛
        在喝酒方面,寡人将人分类为三种:第一种是三杯还没下肚,脸就红成关公的不耐看型;第二种是神色如常看起来千杯不醉,其实你稍微一碰人就倒了的深藏不露型;第三种就是气定神闲笑傲酒场的绝代酒桶型。为什么人喝酒就会脸红呢?大多数乡亲肯定会说:因为酒精里有乙醇呀!对于这样的回答,寡人只能无情地给乡亲们打上大红叉了。其实,导致人脸红的并不是乙醇,而是乙醛。乙醛有扩张毛细血管的功能,喝了酒以后,酒里的乙醛使得人面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通过得更多,人的脸才会红起来。
      为什么喝酒以后人的脸色会不同?
        人的身体里有两种酶会对酒精产生作用,一种叫做乙醇脱氢酶,这种酶能够迅速将乙醇转化为乙醛,体内含有大量这种酶的人,往往能够在喝酒后很短的时间内出现脸红的症状。另外一种称为乙醛脱氢酶,喝酒脸红的人是只有前一个酶没有后一个酶,所以体内迅速累积乙醛而迟迟不能代谢,因此会长时间涨红了脸,只能期待肝脏里的P450(特异性比较低的一群氧化酶)来慢慢将摄入的酒精代谢掉。
        深藏不露型虽然看起来神色如常,其实他们最悲剧,因为他们的体内两种酶都没有,所以不会表现出脸红的症状,只能靠肝脏悲催地一个人慢慢分解,故,这样的人最搞不清楚自己的底线在哪里,最容易喝醉,肝脏也最容易受损。试想,人家三个人做的活,在这种人的体内只剩肝脏一个人做,长期以往,怎么的肝脏都会过劳死。因此喝酒不会脸红不代表此人的酒量就一定大,如果大家一个劲向这种人拼命劝酒,这种人出现酒精中毒的悲剧就极高了。
        至于绝代酒桶型的乡亲,恭喜你们,你们的身体里两种酶的含量都极高,体内的酒精能够迅速被代谢成为汗水和热量排出。要是遇到了这样的人,可千万不可以和他们斗酒,否则下场真的会很惨。
      喝酒容易脸红到底好不好?
        如同刚才寡人说的,喝酒容易脸红的人体内缺少乙醛脱氢酶,会导致大量的乙醛累积在体内,让肝脏慢慢进行分解,会导致肝脏的负担加重。但相比喝酒不脸红的人来说,喝酒容易脸红的好处在于,只要一脸醉红色,说自己已经到了极限了,一般人就不会再行劝酒,而已经摄入的酒精只要通过睡一晚上就能被分解干净,对于人体的伤害还不是最大的。如果喝酒不会脸红,但体内又缺乏两种酶,这种人往往容易摄入超越自己承受量的酒量,肝脏的负担就会超出想象的繁重。因此,虽然喝酒容易脸红是一种基因缺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脸红也将乡亲们从无休无止的劝酒浪潮中解救出来,只要自己不要再主动摄入酒精,对身体的危害其实也不算非常大。
      长期脸红会造成怎样的问题?
        有一些乡亲总会被脸上频繁出现的红血丝困扰,红血丝是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结果,并非皮肤变薄。短暂的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的面部潮红,过一会儿就会恢复正常。但如果长时间反复出现就可能形成持续性两颊泛红。如果一个人的情绪起伏太大,导致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刺激血管,或者长期大量喝酒导致常常脸红,造成持续性的脸红,就有可能发出很多看起来像青春痘的丘疹、脓疱,到了晚期鼻子部位的皮脂腺肥大,鼻子变形,这就是酒渣鼻。因此,乡亲们要学会克制情绪,保持稳定,同时不可贪杯,适量饮酒,才能避免脸红给自己带来的健康问题。
      寡人纠结的结果:
        喝酒容易脸红是由于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引起的,缺乏这种酶会导致体内积累的乙醛只能靠肝脏来分解,加重肝脏的负担。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脸容易红不容易被热情的朋友灌醉,也是从酒精里拯救健康的一种手段。

    • tom VIP会员 2019-12-18 23:39 23:392楼
      “喝酒脸红的人不容易醉”,这句话常在宴席上被用作劝酒的理由。然而,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酒量不大,一喝就脸红的人,如果贪杯,他们得食道癌的机率要比其他人高出12倍左右。
      专家指出,酒精进入人体后,被分解成乙醛。乙醛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人体内有一种酶,对乙醛具有分解作用。不太会喝酒的人,此种酶的分解功能一般较弱,所以喝就脸红。 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而脸部毛细血管的扩张才是脸红的原因。所以喝酒脸红的人意味着能迅速将乙醇转化成乙醛,也就是说有他们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 (alcohol dehydrogenase)。不过我们不能忘了还有一种酶,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喝酒脸红的人是只有前一个酶没有后一个酶,所以体内迅速累积乙醛而迟迟不能代谢,因此会长时间涨红了脸。不过大家都有经验,当1-2个小时后红色会渐渐腿去,这是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将乙醛转化成乙酸,然后进入TCA循环而被代谢。那么喝酒比较厉害的人是怎么回事呢?这些人往往越喝脸越白,到一个点突然不行了,烂醉如泥。那是因为这样的人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均没有,主要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氧化(因为P450是特异性比较低的一群氧化酶)。那么,这样的人为什么会给人很能喝酒的感觉呢?那时因为他们靠体液来稀释酒精,个头越大感觉越能喝酒。在正常情况下,酒精浓度要超过0.1%他们才会昏迷,对大多数南方人来说是半斤白酒,而北方人由于体型大,可以喝到8两到一斤白酒。但不管什么人,如果他是脸越喝越白的,最好不要超过半斤,不然有急性酒精中毒的可能性。如果一个人即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又有高活性的乙醛脱氢酶会怎样呢?他/她就是传说中的酒篓子。如何判断他/她是不是酒篓子呢?看是不是大量出汗。因为如果两个酶都高活性,酒精迅速变成乙酸进入TCA循环而发热,所以大量发热而出汗。 碰到这样的人你只能自认倒霉,就是十个八个正常人也斗不过他。好在这样的人不多,大概10万分之一左右吧。
      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喝酒脸红的人其实不容易伤肝脏,而喝酒脸白的人特别容易伤肝脏。红脸的人大家一般少劝酒,因此喝得少,酒后发困,睡上15-30分钟就又精神抖擞了。而白脸的则往往不知自己的底线,在高度兴奋中饮酒过量,直到烂醉。他们体内的酒精由于没有高活性的酶处理而发生积累,导致肝脏损伤。酒精性肝损伤一般只发生在这 些人身上。红脸的人可以连续几餐即便喝吐了也喝酒,而白脸的人需要更多 时间的休息,因为酒精的代谢需要一两天的时间。顺便提一下,根据有关研究江浙两省的人(古代吴国和越国的后代)似乎是红脸基因的起源地,也就是说这些人多数带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而北方人多数是白脸型的。那么如果你是北方出生的,又是红脸型的,说明什么呢?答案是明显的,因为红脸基因是显性基因。
      此科学研究总结得出两点结论:红脸型贪杯易患食道癌,白脸型暴饮易患肝癌!!!


    • tom VIP会员 2019-12-18 23:48 23:483楼

      一沾酒就脸红的人能锻炼出酒量吗?


      先把结论放上来,就一句话:
      喝酒容易脸红是基因缺陷引起的,练酒量无法弥补基因缺陷。

      以下具体说说这个问题。
      1. 虽然有很多人说过了,但还是先说一下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酒精,也就是乙醇,主要是在肝脏代谢,第一步是乙醇被代谢成乙醛,第二步是乙醛被代谢成乙酸,第三步是乙酸被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整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主要是第一步里面的乙醇脱氢酶(ADH)和第二步里面的乙醛脱氢酶(ALDH)。
      所以说酒量是酶决定的,而酶又是基因产生的,因此问题的核心在于基因。知乎上很多回答都提到了ALDH变异,却忽略了ADH变异,这个稍后会提到。

      2. 说完了酒精代谢,那我们继续说说脸红是怎么回事。脸红并不是乙醛直接引起的,乙醛会刺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而这两个激素会引起面部潮红、心跳加快等症状。所以喝酒上脸和生气时脸红脖子粗,本质上其实是一致的。

      3. 现在说说为什么有的人千杯不倒,而有的人一杯啤酒就脸红。原因很简单,乙醛代谢缓慢,或者产生迅速,都可以导致喝酒容易脸红。
      乙醛的产生依赖于ADH的作用,这时候我们就要提一提杜康基因了。杜康基因是ADH1B的一个变种,大约存在于70%的汉族人体内,而在酒量很好的毛子和蒙古大汗身上,极少出现这个基因。携带杜康基因的人,乙醇代谢速度是其他人的13倍左右,因此乙醛在体内迅速产生。如果这些乙醛没有被迅速代谢成乙酸,那么就容易在体内堆积,出现喝酒脸红的情况。
      不幸的是,不少中国人都无法将乙醛迅速代谢掉。
      这也是基因变异引起的,这个基因叫乙醛脱氢酶2变异体——ALDH2*2。
      众所周知,人有一对等位基因,携带一个ALDH2*2 基因的人(杂合子),酶活性只有正常的6%左右;而两个基因全是ALDH2*2的人,酶活性几乎为零。对于后者来说,喝酒几乎是一杯倒的事情,因此这部分人一般滴酒不沾。容易出问题的是杂合子,这部分人也是最危险的饮酒者,虽然乙醛对他们的伤害很大,但由于体内仍然有一点酶活性,因此常常会没有自知之明地勉强自己去“练酒量”。

      携带ALDH2*2杂合子的人群,长期少量喝酒的话,食道癌发病率是正常人的8倍;而若是长期酗酒的话,这个发病率飙升至114倍。关于酒量能不能练这个问题,你们看看这个数据大概就知道了。
      更不幸的是,中国人携带ALDH2*2的比率非常高,大约有18%的中国人携带这个基因,其中最高的是广东的汉族,高达31%,而在欧美白人里面,几乎没人携带这个基因。

      补充一点,ALDH2基因可用做研究人类迁徙的生物学标记。ALDH2*504Lys基因在几乎只在东亚人群上出现,携带一个该等位基因的人对乙醛的代谢能力就会大幅降低。下面这张图片表示人群中携带该基因的频率,从这张图片(Li et al, 2009.)可以看出中国东南部汉族人群是最高频的。实际上,闽南汉族人中有高达29%的人携带该基因。

      67420f7577a2a8232f713ecd685f9513_b.jpg (136.1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5-2-26 12:49 上传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ALDH2*504Lys allele frequency)

      你不需要去医院做专门的基因检测,这里提供一个简单的自测方法:
      第一个问题:你喝完一杯啤酒(大约180mL)后,会不会很快出现脸红?
      第二个问题:在你开始喝酒后的头几年,你有没有问题一的情况?
      如果这两个问题中的任意一个你的答案是“YES”,那么你就极有可能是ALDH2*2携带者。
      中国和喝酒有关的两个关键基因都出现了变异,不上脸都难。所谓的天赋异禀,大概指的就是这么一回事。

      4. 最后一个问题:喝酒脸红的人,酒量到底能不能练?
      答案是不能,你的大脑也许可以逐渐耐受喝酒所带来的各种反应,比如以前一杯倒,喝了十年之后可以坚持喝三瓶才吐,但是你的胃、食道、肝脏等诸多器官都在日复一日的遭受乙醛和乙醇的破坏,因为你的基因是无法改变的。你能不能喝酒,在你还没出生之前就已经被决定了。

      总之就一句话。
      不行别逞能。

      参考文献:
      Li, H., Mukherjee, N., Soundararajan, U., Tárnok, Z., Barta, C., Khaliq, S., ... & Kidd, K. K. (2007). Geographically Separate Increases in the Frequency of the Derived< i> ADH1B* 47His Allele in Eastern and Western Asia.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81(4), 842-846.
      Li, H., Borinskaya, S., Yoshimura, K., Kal’ina, N., Marusin, A., Stepanov, V. A., ... & Kidd, K. K. (2009). Refine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oriental ALDH2* 504Lys (nee 487Lys) variant. Annals of human genetics, 73(3), 335-345.
      Brooks, P. J., Enoch, M. A., Goldman, D., Li, T. K., & Yokoyama, A. (2009). The alcohol flushing response: an unrecognized risk factor for esophageal cancer from alcohol consumption. PLoS medicine6(3), e100005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