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结核病人的护理
二、结核性脑膜炎
一、肺结核病人的护理
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可侵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部最为常见。
(一)病因
传染源 | 排菌肺结核病人为重要传染源 |
传染性 | 此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阴湿处能生存5个月以上;但在烈日暴晒下2小时或煮沸1分钟能被杀死,70%乙醇接触2分钟,亦可杀菌 |
传播途径 |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或食具感染 |
(二)临床表现
症状 | 全身症状 | 午后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 |
呼吸系统 | 咳嗽,多以干咳为主,或少黏液痰、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临床上引起咯血最常见原因是肺结核 | |
体征 | 听诊 | 肺结核好发肺尖,在肩胛间区及锁骨上下部咳嗽后闻及湿啰音有重要意义。呼吸音减弱 |
触诊 | 可有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气管向患侧移位 | |
叩诊 | 呈浊音 |
(三)辅助检查
X线检查,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方法
X线:原发综合征 可见哑铃状影像 两肺均匀散布大小、密度均匀的粟粒状阴影
痰结核杆菌检查
痰中找到结核杆菌是诊断肺结核病的最可靠的依据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主要应用于支气管结核和淋巴结支气管瘘的诊断
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
PPD实验
注:结核菌素试验对婴幼儿的诊断价值大于成人,因年龄越小,自然感染率越低3岁以下强阳性反应者,应视为有新近感染的活动性结核病,须予治疗。
硬结直径 | 反应 | 符号 |
<5mm | 阴性 | (-) |
5~9mm | 一般阳性 | (+) |
10~19mm | 中度阳性 | (++) |
>=20mm或<20mm(水泡或坏死) | 强阳性 | (+++) |
(四)治疗原则
化疗 | 适应症 | 活动性肺结核 |
原则 |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目的(作用):杀菌、灭菌、防止耐药产生 | |
其它治疗 | 对症 | 大量咯血必须积极治疗,畅通呼吸,止血;止血药物首选垂体后叶素,妊娠、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禁用。年老体弱、肺功能不全者要慎用镇咳药,以免抑制咳嗽引起窒息 |
激素 | 中毒毒性症状严重者可减轻炎症和变态反应 | |
胸穿 | 每次抽液<1L,以防抽液过多可使纵隔复位太快,引起循环障碍 |
(五)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 与活动性肺结核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有关肺结核传播及化疗方面的知识
3.体温过高 与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干酪型肺炎等有关
4.有传染的危险 与开放性肺结核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机体消耗增加、食欲减退有关
6.有窒息的危险 与大咯血有关
(六)护理措施
预防 | 做好隔离,预防传染如:吐痰后在纸上焚烧,接种卡介苗(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开放性肺结核家庭的其它成员以异烟肼预防 | ||
一般护理 | 注意休息,有高热等明显中毒症状及咯血者应卧床休息,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 | ||
药物不良反应 | 链霉素 | 耳聋和肾功能损害 | |
对氨基水杨酸 | 胃肠道刺激、变态反应 | ||
异烟肼 | 周围神经炎、中毒性反应 | ||
乙胺丁醇 | 球后视神经炎 | ||
咯血的护理 | 准备工作 | 解释+取得配合 | |
一般护理 | 卧床休息,取患侧卧位,利于健侧通气,防止扩散 | ||
药物护理 | 注意不良反应,应用垂体后叶素,速度勿过快 | ||
饮食护理 | 大咯血者暂禁食,小咯血进流食 | ||
预防窒息及抢救 | 观察+备抢救用品+人工呼吸 | ||
心理护理 | 略 | ||
(七)健康教育
1.全程管理病人,给予病人合理化学治疗和良好护理
2.指导病人防止疾病传播
3.教育病人家属要给新生儿、儿童及青少年接种卡介苗,使人体产生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获得性免疫力。
4.密切接触周围的人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有关检查
5.指导调理日常生活,嘱病人戒烟、酒;保证营养等
6.指导病人用药,强调坚持规律、全程、合理用药
7.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胸片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菌侵犯脑膜所引起的炎症,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一)发病机制
由于小儿血脑屏障功能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入侵的结核杆菌易通过血行播散而引起结核性脑膜炎。
(二)临床表现——起病缓,分3期
分期 | 时间 | 特点 |
早期(前驱期) | 约1~2周 | 性情改变,精神呆滞,易疲倦或易激惹,可有低热、盗汗、消瘦及不明原因的呕吐 |
中期(脑膜刺激期) | 约1~2周 | 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体温增高,惊厥,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是结脑最主要和常见的体征 |
晚期(昏迷期) | 约1~3周 | 症状逐渐加重,意识朦胧,最终因颅内压急剧增高导致脑疝死亡 |
(三)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 压力增高,外观透明或呈毛玻璃状;白细胞增高,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定量增加;糖和氯化物均降低是结核性脑膜炎的典型改变。脑脊液中找到结核杆菌可确诊。
2.胸部X线检查 胸片证实有血行播散对确诊结脑有意义。
3.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对诊断有帮助。
(四)治疗原则
主要抓住两个重点环节
一是抗结核治疗:联合选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结核、杀菌药物
二是降低颅内高压:常用20%甘露醇。
(五)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颅内高压、脑疝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及消耗增多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有关
4.焦虑(家长) 与患儿病情重、预后差有关
(六)护理措施
观察病情 | 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及早发现颅内高压或脑疝 |
一般护理 | 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 |
药物护理 | 脱水剂、利尿剂、抗结核药物 |
腰穿术后 | 去枕平卧位4~6小时 |
饮食护理 | 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
皮肤护理 | 保持干燥,清除呕吐物和大小便 |
隔离 | 呼吸道隔离 |
沟通 | 加强沟通,予心理支持,减少焦虑 |
(七)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坚持全程、合理用药,做好病情及药物毒副作用的观察,定期门诊复查。
对留有后遗症的患儿,指导家长掌握对患儿进行康复锻炼的方法,如对瘫痪肢体进行被动活动与按摩,失语患儿进行语言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