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
表现 | 特点 | 备注 |
消化系统 | 食欲减退+腹部不适+腹泻+口尿臭 | 最早、最常出现 |
心血管系统 | 高血压 | 水钠潴留+肾素增高所致 |
心衰 | 最常见死因 | |
尿毒症性心包炎(毒素沉着所致) | 胸痛+心包摩擦音 | |
动脉粥样硬化 | 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升高 | |
呼吸系统 | 酸中毒时呼吸深而长 | 代谢产物→支气管炎等 |
血液系统 | 贫血,并出血 | EPO减少致贫血 |
神经系统 | 早期精神萎靡、疲乏,晚期可昏迷 | 周围神经最常见是肢端袜套样感觉丧失(补) |
骨骼系统 | 肾性骨病=骨酸痛+行走不便 | 缺乏VD3,甲旁亢,营养不良所致 |
皮肤 | 失去光泽,干燥、脱屑、可形成尿素霜引起瘙痒 | 甲旁亢引起钙沉积皮肤 |
生殖系统 | 女性月经不规则或闭经,男性阳萎 | 代谢紊乱,内分泌紊乱导致(古人的肾虚) |
代谢 | 空腹血糖升高,低蛋白血症 | 胰岛素抵抗,摄入不足负氮平衡所致 |
继发感染 | 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多见 | 免疫力低,白细胞功能异常有关 |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 多尿、夜尿多,晚期尿量<400ml/d | 尿量减少引起高血压、心衰 |
血钾异常 | 早期利尿等→低,晚期→高 | |
酸中毒 | 肾衰所致 | |
低钙与高磷血症 | 摄入不足+VD↓→低钙 |
小结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 | HB多<80g/L,最低达20g/L,WBC与PLT正常或偏低 |
尿常规 | 尿沉渣有管型,蜡样管型对诊断有意义 |
肾功 | 血肌酐、尿素、尿酸增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是肾衰竭的敏感指标 |
其他 | B型超声检查示双肾体积小,肾萎缩,肾图示双肾功能明显受损 |
四、治疗原则
原则 | 治疗原发病和纠正加重肾衰的可逆因素是关键 | |
预防并发症 | 防止水电解质紊乱、感染、尿路梗阻、心力衰竭等 | |
饮食 | 优质低蛋白质+高热量+多种维生素+低磷高钙+限盐。每日液体入量=前1天出液量+隐性失水(呼吸、大便等)500ml | |
对症治疗 | 高血压 | 利尿,ACEI |
并发症 | 控制感染避免肾毒性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贫血 | |
透析治疗 | 心衰、高钾血症 |
五、护理问题
体液过多 | 与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导致水钠潴留或补液不当等因素有关 |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 与氮质血症有关 |
有感染的危险 | 与营养不良、贫血、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
活动无耐力 | 与心脏病变、贫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有关 |
六、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 休息 | 尿毒症期应卧床休息以减轻肾脏负担 |
饮食 | 见治疗 | |
心理 | 略 | |
病情观察 | 内容 | 意识、有无出血、生命体征、体重、尿量,出入量等 |
对症护理 | 消化S | 口护+饮食调节+药物(必要时) |
神经S | 安静环境+镇静剂 | |
心血管S | 降压+配合抢救+观察不良反应 | |
造血S | 避免诱发出血药物,必要时输新鲜血 | |
少尿、高K血症 | 采集针筒要干燥,采血部位结扎勿过紧,血沿试管壁注入,以防溶血 | |
忌进含钾量高的食物和药物(包括钾盐青霉素、螺内酯等) | ||
忌输库血 |
七、健康教育
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过程和治疗的进展,告知透析治疗的重要性。
2.指导病人保持乐观情绪,避免受凉、受湿。
3.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4.强调合理饮食,蛋白质的合理摄入和钠、钾的限制。
5.适当活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劳累。
6.必须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肾功、电解质等。
7.准确记录每日的尿量、血压、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