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藏
    X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Wen 2019-12-22 04:04 04:04
    152
    1

      临床表现   

    出血倾向

    自发性、多发性出血。可遍及全身,多见于皮肤、黏膜;其次为内脏出血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

    休克或微循环衰竭

    一过性或持续性血压下降,早期即出现肾、肺、脑等器官功能不全,表现为肢体湿冷、少尿、呼吸困难、发绀及神志改变等

    微血管栓塞分布广泛

    浅层栓塞

    表现为皮肤发绀,进而发生坏死、脱落,多见于眼睑、四肢、胸背及会阴部

    深部器官栓塞

    多见于肾、肺、脑等脏器,可表现为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等

    微血管病性溶血

    表现为进行性贫血,贫血程度与出血量不成比例

      辅助检查
      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D-二聚体水平升高或阳性、纤维蛋白原含量逐渐减低、3P试验阳性等。
      治疗原则   

    治疗基础病

    消除诱因如抗感染、治疗肿瘤等

    抗凝治疗

    原则上使用肝素抗凝,急性期,通常给肝素钠每日80~240mg,用量每6小时不超过40mg,目前临床趋向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一般首次静滴25mg,一旦病因消除,DIC被控制,应及早停用肝素治疗

    输血

    补充所减少的血浆凝血因子及血小板

    其它药物

    溶栓治疗:用于DIC后期

    低分子右旋糖酐及抗纤溶药等

      护理问题
      1.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关。
      2.潜在并发症 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神志清楚病人解释病情,争取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紧张

    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变化,注意有无栓塞体征,如肺栓塞—胸痛+呼吸困难;脑栓塞—头痛+抽搐+昏迷;肾栓塞—腰痛+血尿;

    用药护理

    遵医嘱准确给予肝素抗凝治疗,护士应熟知肝素的药理作用、适应证和禁忌证,使用时注意观察出血减轻或加重情况,定期测凝血时间以指导用药,在肝素抗凝过程中,补充新鲜凝血因子,并注意观察输血反应

    心理护理

    减轻病人紧张、焦虑状态

     


    0
    打赏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1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