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藏
    X
    人类环保迷惑行为大赏:素食,有机食品,还有……
    • newscientist 2020-04-23 19:37 19:37
    523
    0

    在过去烟尘弥漫的工业时代,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自然的阵痛。而随后人类愈发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保一词就成为了媒体与舆论的宠儿。

    但在其中有哪些环保理念、行为存在误区?而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社会与经济规律?我们选出几项典型而充满迷惑性的,希望这期视频能为大家带来些许启迪,重新审视旧有的观念。

    上世纪60年代开始,环境保护主义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其目标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现有的自然环境,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修复损害和逆转人为破坏所导致的恶化趋势。



    尽管「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这一说法尚未得到完整论证,在学界仍存在争议。但是「人类活动改变了碳循环的周期变化,使得大气中有了更多的温室气体」,这一结论在目前已经算是达成了共识。对应这一主题又引申出一个概念「碳足迹」,这让人们有了一个可借鉴的标准,用于衡量某种行为或产品是否是环保的。




    碳足迹指的是, 由个人、事件、组织或者产品由其本身或者过程中引起的总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含碳气体)排放量,并以二氧化碳为当量表示。而恰逢世界地球日,我们不妨通过碳足迹的角度,再重新审视一下一些现代生活中某些环保主张是否真的合理。

    素食主义究竟和保护环境有没有关系?

    素食主义者声称,由于在食物链中每一级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5%左右,损失的能量通过新陈代谢等形式逸散进入热背景。因此吃肉所对应的能量消耗要高于吃素。

     


    但仔细思考就会发现,人类是杂食动物而不是食草动物。两者的消化系统构造和体内菌群还有分解酶的种类截然不同。相同质量的纤维素用做食物的情况下,食草类动物的质能转化率超过了10%,而人的转化率接近于0,这显然是一种「浪费」。



    因此「纯素食」人士所主张的可以通过吃素来降低碳排放仍有待考证。那么退而求其次,通过减少肉类的消耗来达到减排目的是否可行呢?理论上没有错,但这时候问题就不是食肉和食素间的博弈,而是资本利益间的博弈,变成为了一个商业问题。

    有机食品更加环保?

    有机食品(Organic food)也即是采用了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食品,先不论其是否更加健康的问题,人们通常也会附带地认为,这种食品的生产对环境更加友好、污染更少。


    但是很明显「有机食品」所需要的土地面积更大,消耗的营养物质更多,而产出的效率却下降了。其次,如果有机食品真的完全拒绝现代农业工业化的生产模式,势必回归小农经济模式 —— 即以畜力、人力为主。这制约了田地的种植密度,且消耗更多的人工、仓储成本在除草、施肥、耕地等行为上,间接增加了碳排放。




    而从这些食品进入到人体后的结果来看,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有机食品在人体内的能量利用率比普通食品更高,也没有证据表明有机食品可以使屁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减少。


    总之,尽管工业文明和城市化给人以丑陋、肮脏、不环保的印象,但实际上,从能源利用效率和节约单位面积能耗的角度来讲,这种模式反而是更加「环保」的。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以保护森林

    森林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这是不少抵制一次性筷子使用的所谓环保主义者的典型例证。



    但事实上,一次性筷子的原料是人工养殖的速生林和竹子。森林原木质地坚实,油脂丰厚,生长缓慢,价格不菲,更适合用于制造家私家具而不是一次性筷子。因此就这句口号本身而言,其正确性是有待商榷的。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只听说过抵制一次性筷子的运动,却鲜少听见抵制原木家具的口号。



    卫生筷行业真正污染严重的部分在于非正规、非专业、分散的小作坊在生产过程中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由商业扩张和竞争等活动引起的,为了种植速生林而开垦普通林地。



    这些问题都不是单纯的「环保」问题,而更多的涉及到商业和制度规范等方面。比如在日本,就是通过行业的逐步规范化,技术的进步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环保赎罪券


    所有的运动、思想、主张所争取的都是影响力和话语权,环保领域同样如此。


    一位纽约的环保主义者杰伊·韦斯特韦尔特(Jay Westervelt)在1986发表的文章中首次使用了「漂绿(Greenwashing)」一词形容那些用环保手段外衣包装来达到公关目的的行为。

    比如美国银行(BOA)的子公司MBNA在加拿大推行了一种生态标识型信用卡。银行介绍说,当消费者使用该卡购买带有环保标识的商品,其金额的0.5%会被用于某种环保项目,来抵消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然而,首先参与这项活动的商品往往存在着较高溢价,其次,银行取得环保组织认证本身就是为了推广办卡。其本质就是中世纪赎罪券的变种。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回顾历史,也许会更加有助于我们自己的思考,更好地判断什么才是值得我们为之付出的,什么才是值得我们为之坚持的。这,不止于地球日。




    参考资料:

    Website:


    1.www.feedough.com/what-is-greenwashing-types-examples

    2.www.fijiwater.com

    3.www.truthinadvertising.org/six-companies-accused-greenwashing

    4.https://www.sanshiro.ne.jp/activity/99/k01/6_18prs2.htm

    Journal/Paper:

    1.Dahl, Richard (1 June 2010). "Greenwashing: Do You Know What You're Buying?".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18 (6): a246–a252. doi:10.1289/ehp.118-a246. PMC 2898878. PMID 20515714.

    2.Laufer, William S. (2003). "Social Accountability and Corporate Greenwashing".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43 (3): 253–261. doi:10.1023/A:1022962719299.

    3."Cashing in on the Environmental". Climate Change Central. 2009-11-13.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3-01-15. Retrieved 2017-12-02.

    4. "Carbon Trust aims to end 'greenwash' by launching company standard". The Guardian. 24 June 2008. Retrieved 22 July 2014.

    5."What is a carbon footprint?".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1 May 2009. Retrieved 24 July 2009."  The CO2 list (and original sources cited therein)". Retrieved 18 March 2011.

    6.Severson, Kim (2007-01-03). "Be It Ever So Homespun, There's Nothing Like Spin". Th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2009-01-28

    7.“平成20年版環境・循環型社会白書 (PDF)”. 環境省 (2008年). 2011年2月6日閲覧。


    2
    打赏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