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累及隆突患者而言,袖状肺叶切除术是否可以作为一个治疗策略,手术适应症、手术风险和术后生存率能否令人满意尚未明确。
针对这种情况,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胸外科学系的 Florian Eichhorn 教授等人开展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Ann Thorac Surg杂志上。
该研究发现,中央型 NSCLC 侵及隆突或近端主支气管的患者在特定情况下选择袖状肺叶切除术,其手术风险合理性和术后生存率令人满意。
该研究对 2000 年 9 月至 2011 年 11 月期间连续进行的 64 例袖状肺叶切除术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根治性切除组(n=50,78%),姑息性治疗组(n=14,22%)。所有患者均为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
研究者对这部分患者的适应症、并发症和影响其长期生存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41%的患者病理为 N2,完全切除率达 83%。41% 的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 8% 为严重的吻合口并发症,三十天内死亡率为 3%(n = 2)。
病理淋巴结状态对患者的 5 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N0,N1,N2 组 5 年生存率分别为 70%,35%,9%。N2 及有化疗或放疗禁忌症的患者姑息性手术后平均存活时间为 13 个月。
该研究结果表明,中央型 NSCLC 侵及隆突或近端主支气管的患者在特定的情况下选择袖状肺叶切除术,其手术风险合理性和生存率令人满意。姑息性袖状肺叶切除术可以作为其中一种治疗选择。
2. 肺癌诱导治疗后袖状切除与全肺切除预后相似
全肺切除术是治疗中央型 NSCLC 的金标准,而袖状切除术则是可以作为全肺切除术的补充,适用于诸如肿瘤起源于叶支气管而侵犯主支气管,或是肺功能差的患者。
最近,一项 meta 分析证实袖状切除术的疗效与全肺切除术相似。然而,局部晚期肺癌患者诱导治疗后(包括化疗、放疗或化放疗)全肺切除术与袖状切除术短期和长期预后的比较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争论的焦点是诱导治疗后袖状切除可能存在较高并发症风险,尤其是放疗后吻合口可能的愈合不良。
来自意大利的 Giacomo 教授等研究了多个中心 1992.01-2012.01 间 119 位接受诱导治疗后再行袖状切除术或全肺切除术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比较其短期和长期预后,结果最近发表在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上。
该研究共纳入,119 位患者,其中男性 94 位,女性 25 位。51 例行袖状切除术,68 例行全肺切除术。结果发现袖状切除术后 30 天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3.9% 和 9.8%,全肺切除术后为 2.9% 和 22.1%。五年生存率袖状切除术和全肺切除术分别为 53.8% 和 43.1%,总复发率袖状切除术和全肺切除术分别为 42.8% 和 47.0%,均无显著性差异。
然而,袖状切除术局部复发较全肺切除术多见,有显著性差异。COX 分析认为,N 分期和右肺肿瘤是袖状切除术组死亡及复发的高危险因素。
该研究表明,如果能够获得病理学完整切除,且技术上可行,对于诱导治疗后的 NSCLC 患者,袖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但对于持续存在 N2 的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优于袖状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