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81岁,3年前发现S2段一GGO结节,随访期间发现肿瘤增大且出现实性成分。CT表现为S2b的1.5cm实性结节,伴有毛刺和胸膜凹陷征。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由于该肿瘤临近V2c (S2b 和 S3a之间), 遂予以S2+切除部分S3a切除,同时切断V2c,以达到足够的切缘。
图.3.2.1 通过HRCT影像从轴向,冠状面和矢状面明确肺段动脉,静脉和支气管。气管插管后通过支气管镜进一步明确B1,B2和B3分支形状和尺寸。本书中的图片是段支气管和动脉最常见的分支类型,即右上支气管分为B1和B2和B3;A1和A3段间动脉分支源于肺动脉上干。A2a是源于肺动脉上干的反支,A2b为A2的升支;段间静脉源于尖段和中央静脉。第三肋间推荐作为S2段切除的主操作孔。
图.3.2.2 使用电刀分离上/下叶间的肺裂,不要使用切割缝合器,因为切割缝合器可导致S2 和 S3间V2分支难以鉴别。以下过程有助于术中解剖结构的辨认:将支气管镜插入B2后进行喷射通气,膨胀的S2和萎谢的下叶间形成膨胀萎谢线。使用电刀沿该膨胀萎谢线进行切割。在组织中暴露中央静脉。
图.3.2.3 胶带牵拉V2,并向外周暴露。切断沿上叶下缘走形的V2t。V2c走形于 S2和S3之间,识别并向外周暴露。V2c通常伴随V2a+b走形,前支向前走形,后支在手术视野中向后走形。此后,V2c在上叶侧表面走形。暴露V2c外周,可以明确 S2 和 S3的边界。V3a偶尔误会被认为是V2c,鉴别如下:V2c的分支位于叶间裂的后侧并常与V2a + b伴行,V3a常起源于中央静脉垂直进入肺裂中央。暴露A2的后升支。因为A2的后升支和A3a的后升支有时会形成共干,暴露后升支动脉外周有助于确认是否存在A3a的后升支,该动脉向V2c的腹侧走形。保留A3a的后升支。
图.3.2.4 切断 A2后升支后暴露B2。在该手术视野中B2走形于V2a + b前,而B3 走形于V2a + b后,这有助于暴露B2 和 B3。此外,从上面暴露右上叶支气管外周,充分暴露B1 和 B2。胶带牵拉B2。这时A2后升支和A1a通常难以区分,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切断 B2或建力膨胀萎谢线后通常容易鉴别。A2后升支通常向B2的远端残端走形,而A1分支的走向是远离B2的远端残端。术中支气管镜有助于识别B1, B2和B3。
图.3.2.5 支气管镜插入B2 选择性喷射通气或切断B2 后将导管插入远侧残端后通气,选择性膨胀S2。远端残端封闭,将空气保留在S2 。B2近端残端通过缝线或结扎闭合。B2可以在使用支气管镜进行S2 选择性喷射通气时使用切割缝合器切断。提起B2断端,分离远侧B2残端背侧使其远离肺们。此时,A2后升支通常易于识别,因为它向远端B2残端走形,予以切断。V2b位于远端B2的残端后面并远端B2残端走形,予以切断,连同肺组织进一步提起残端。然后,沿着膨胀萎谢切割B2远端残端两侧的肺组织。V2a(位于S1a和S2a之间)和V2c(S2b和S3a之间)静脉是精确切割段间平面的重要里标志。沿着膨胀萎谢线和V2a和V2c(如果手术切缘就足够,将其保留在S1和S3上)使用电刀切割肺组织。从各个方向切割段间平面,方便简单,精确切割。
图.3.2.6 V2a和V2c分别走形于S1和S3肺段上。S2肺段的肺门淋巴结清扫比较简单,因为肺门背侧已经打开。V2,上叶支气管和肺动脉上干予以胶带牵拉,暴露#11S和#12淋巴结。从背侧剥离上叶支气管和中间支气管上的淋巴结,这时最好不要摘取淋巴结。#11S和#12淋巴结位于上叶支气管和肺动脉上干之间的间隙,从上面完整解剖有利于这些淋巴结的清扫。
编者:Abell
来源:书籍 《Illustrated Anatomical Segmentectomy for Lung Cancer》,作者守人·岡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