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藏
    X
    2019 CGOG | 邢宝才教授:结直肠癌寡转移理论的一点思考
    • 杨学宁医师 2019-08-24 10:29 10:29
    577
    0

    近年来"寡转移"的概念逐渐被熟知和认可,很多临床医生使用寡转移标准指导临床,但最新的治疗理念与寡转移的标准存在不一致,那么寡转移对临床实践是否具有指导意义?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邢宝才教授围绕结直肠癌寡转移理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寡转移理论的由来及其定义


    寡转移最早由芝加哥大学生物科学系前主任 Samuel Hellman 和医学中心放射和分子治疗科主任 Ralph Weichselbaum 在 1995 年提出,指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一种中间状态,它是介于局限性原发瘤及广泛性转移瘤之间生物侵袭性较温和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原发性肿瘤只引起少数局部的继发性肿瘤,通常 ≤ 5 个。


    寡转移代表潜在的可治疗状态,治疗的关键是手术、放疗和射频消融等局部治疗,同时应用全身化疗兼顾预防进一步的远处转移。这种寡转移的治疗首先在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运用的比较广泛。


    2016年ESMO指南系统阐述了结直肠癌寡转移的4个核心信息:


    1、寡转移特征是肿瘤转移的数目和部位局限;

    2、寡转移的特征:转移部位≤2个(偶尔3个),总的转移数目≤5个(偶尔更多);

    3、转移主要是内脏器官,偶尔在淋巴结,其受累部位包括肝,肺,腹膜,淋巴结,卵巢;

    4、有其他部位的转移,如骨,脑的多发转移,可能也有局部毁损的机会,但这些患者预后很差,毁损治疗只是为了改善症状,这些患者不应纳入寡转移的分类中。


    关于寡转移定义与理论的一点思考



    关于寡转移定义的质疑


    按照目前寡转移的定义,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非寡转移是否就是广泛转移?非寡转移,进行局部治疗就没有机会治愈或长期生存吗?非寡转移,初始诊断时可切除,或转化治疗后可通过切除或局部治疗达到NED,不应选择局部治疗吗?那么结直肠癌寡转移的定义是否合适呢?寡转移一定能长期生存吗?非寡转移一定没有长期生存机会吗?


    1)转移数量


    2006年发表在J Gastrointest Surg的一篇研究显示肝转移数目≥4个结直肠癌患者切除后五年OS率达到50.9%,五年DFS率达到了21.5%。2017年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的另一篇文章显示,针对肝转移数目≥10个的结直肠癌患者,切除后五年OS率也达到了30%。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数据也表明,多病灶手术切除例数也在增加,并取得了较好的生存结果。


    2018年美国纽约纪念医院发表了一项研究的10年生存结果:

    ➤肝转移数=1,患者10年生存率为22.8%;

    ➤肝转移数=2~4,患者10年生存率为21.0%;

    ➤肝转移数=5~10,患者10年生存率为13.0%;

    ➤肝转移数>10,患者10年生存率为3.2%。


    因此,肝转移数目多是预后不良因素,但不应作为是否手术或局部治疗的绝对标准;肿瘤负荷它包含肿瘤大小,数目,分布等,数目只是一方面;肝转移切除后的预后取决于综合的肿瘤生物学行为:肿瘤数目多,不一定生物学行为差;肿瘤数目少,不一定生物学行为好。


    2)转移器官


    2014年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50个研究的23612例肝转移切除病例,其中35个研究报告了肝外转移的位置,常见的转移位置为肺、淋巴结、腹膜或其他。


    根据“种子-土壤”理论,肿瘤首先转移到好发的器官。那么肿瘤的寡转移,是不是应该局限于好发器官转移?好发转移器官以外的转移,是不是才预示着广泛性转移?结直肠癌好发转移器官包括有肝,肺,淋巴结,腹膜以及卵巢。这些好发器官的转移,是不是应该考虑还有寡转移可能,是不是应该局部治疗?寡转移单纯定义≤2个器官,是不是不够合理呢?这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关于寡转移理论是否成立?


    研究表明,对于初始不可切除患者的生存与初始可切除患者的生存相类似,一样可以取得很好的结果。2016年发表于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的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存在肝外肺转移的患者,手术后五年OS率为41.2%,淋巴结转移患者,手术后五年OS率为17.1%,腹膜转移患者,手术后五年OS率为41.2%,其他转移的患者,手术后五年OS率为41.2%,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合并肝外转移切除后,可以获益。


    美国纽约纪念医院回顾了1211例病例,10年OS率达到了24.4%,10年DFS率达到了21.0%;北大肿瘤医院的回顾性研究也获得了相似的结果,10年OS率为27.3%,10年DFS率达到了20.1%。也就是说针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或合并肝外转移,大约1/4的患者可以获得临床治愈,证明了结直肠癌寡转移状态的存在,但并非与ESMO定义的转移灶数目一致。



    目前能否准确定义寡转移?


    我们要知道,在初始检查时,转移数目和器官不能全面准确反映病人是否是寡转移,病人的基因状态以及肿瘤的化疗的反应性是影响病人是否选择局部治疗的重要影响因素。


    目前认为的非寡转移病人中,仍有部分可以通过局部治疗获得生存的明显延长。我们对寡转移的认识尽管越来越进步,但是仍不全面。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能力给予寡转移清晰的定义,其理论价值也许大于临床应用价值。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合理治疗策略


    针对初始诊断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应围绕是否可切除进行,经过精准的基线评估后MDT讨论分为可切除、潜在可切除和广泛转移,而不能单纯的分为寡转移或非寡转移。


    而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潜在可切除的患者都被划分为广泛转移,没有获得局部治疗的机会。



    小结


    ➤结直肠癌肝转移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种子-土壤理论)。

    ➤R0/NED的局部治疗给肝转移病人带来长期生存或治愈。

    ➤有机会局部治疗的病人,应该积极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理的局部治疗手段进行局部治疗。

    ➤寡转移的定义内涵,指南和临床实践存在不一致。

    ➤目前寡转移/非寡转移的划分,其理论价值远远大于临床应用价值。

    ➤未来,如何定义生物学行为层面的寡转移,需要进一步研究。


    1
    打赏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