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藏
    X
    二代测序筛选可治愈的寡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2️⃣
    • 杨学宁医师 2019-08-24 10:30 10:30
    415
    0





    点击“北大肿瘤肝胆外一”,获取最新资讯~

       问:想了解肠癌肝转移领域最新进展吗?

              想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些进展吗?


       答:请关注 “北大肿瘤肝胆外一”!

             您的关注和转发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北大肿瘤肝胆外一

    pkucancerhpb


    结直肠癌肝转移最新进展

    长按二维码关注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外一科出诊信息

    通过二代测序筛选可治愈的

    寡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二)






    本期主讲人 王宏伟副主任医师


       引言   



          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是异质性非常强的一种疾病,目前治疗策略选择主要依据临床病理因素及部分分子标志物(RAS,BRAF,PIK3CA,APC,MSI,KI-67),尚不能满足精准治疗需求。

     

          液体活检及二代测序近年来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在探索肿瘤发病机制及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几期将主要介绍液体活检及二代测序在CRLM中研究进展及其对精准治疗指导。本期我们将接着上一期内容,继续介绍一项研究,探讨ctDNA在筛选更适合局部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寡转移患者中的应用。


          2016ESMO转移性结直肠癌指南重点关注了寡转移,并推荐对寡转移进行局部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中寡转移并不少见,但患者预后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仅有少部分分子标志物有助于找出更适合局部治疗患者,不能满足精准治疗需要。近年来有研究提示根据原发病灶特征建立CMS分型可能会对靶向治疗选择提供一定帮助,那么CMS分型能否有效鉴别局部治疗获益寡转移CRLM患者呢?为此,芝加哥大学研究团队对CRLM寡转移患者肝脏标本进行了二代测序,希望找出更适合局部治疗寡转移患者,相关结果发表在2018年的Nat Commun杂志。本期将继续推送本研究的第二部分。



         (接上期)研究应用EGSEA软件对各个亚型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亚型3分子特征表现与高间质浸润、上皮间质转化、细胞外基质重塑、血管生成、炎症反应及KRAS相关信号通路高表达;亚型2也存在上皮间质转化及KRAS通路高表达,但合并高免疫浸润,富含干扰素α与γ信号及p53通路活化,固有免疫及获得性免疫基因明显高表达。而分子亚型1的基质与免疫浸润均不明显,但 E2F/MYC信号通路高表达,包括TERT(端粒酶)过表达,同时还存在DNA损害信号及细胞周期检查点异常。


    △  红:亚型1绿:亚型2;蓝:亚型3


          这些分子特征与组织镜下表现相吻合。亚型2肿瘤周边及肿瘤内存在带状CD3(+)及CD8(+)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少见。亚型3仅在肿瘤周边有淋巴细胞浸润,但肿瘤内及周边可见较明显纤维化。而亚型1可见大量癌巢,很少有纤维化及免疫细胞浸润(见下图)。



          59个肝转移标本与对应正常肝组织接受了二代测序,检测1212常见基因突变及拷贝数。发现肝转移存在丰富结直肠癌驱动基因突变,APC, TP53, KRAS, PIK3CA, SOX9, SMAD4, 及 FBXW7突变发生率分别为 83%, 73%, 37%, 20%, 14%, 14% 和12% 。此外还发现常见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包括VEGFA、MYC和ERBB2扩增以及MAP2K缺失。研究者接着综合分析了二代测序结果与分子分型结果,发现每种分型中存在不同特征,如SMAD4突变仅发生于分型3中,NOTCH1 和PIK3C2B 突变仅见于分型1,NRAS, CDK12, 及EBF1仅见于分型2。VEGFA扩增常见于分型1及3中。而各分型中KRAS和 BRAF突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各分型中位突变数目也没有明显差异,微卫星检测结果提示分型2有1名患者存在MSI-H。存在NRAS, CDK12, 及EBF突变的2型患者细胞毒免疫反应明显好于NOTCH1 、PIK3C2B 和SMAD4突变的1、3型患者(见下图)。



          研究者接着把新的分子分型与CRS评分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判断寡转移患者预后。新的预后体系把患者分为三类,低危组:分子亚型1、2并且CRS低危,中危组:分子亚型2合并CRS高危或亚型3合并CRS低危,高危组:分子亚型1、3且CRS高危。新的分组后患者预后与原发肿瘤部位、RAS及BRAF突变、化疗均无关,这三组的10年生存分别为94%, 45%, 和19% ,术后远处转移比例分别为47%,68%,86%,有限转移(转移数目1-3)比例分别为100%,87%及34%(下图)。


    ——讨论——

          研究者指出,转移灶确实存在与原发灶相同的分子分型、基因突变和拷贝数变异,但这些分子标志并不能判断肝转移切除后的生存。本研究提出的三种分子分型提示亚型2相对惰性,免疫浸润丰富,有着MSI非依赖性突变,能增加细胞毒免疫反应,预后最好。而亚型3基质丰富,分子特征表现为EMT和血管生成的促转移途径激活,可能会对贝伐药物敏感。亚型1存在 E2F/MYC、DNA损害和细胞周期相关信号途径异常,可能会对DNA损伤药物敏感,如PARP抑制剂。新的分子分型能够有效判断患者预后,低危或中危患者应该更积极进行局部治疗,高危患者应在系统治疗基础上再进行局部治疗





    品读之后,愿享同感。

    欲知后事如何,请关注“北大肿瘤肝胆外一”

    且听下回分解。


    转载敬请后台留言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科室公众号

    2
    打赏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