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术后需要尽早下地活动。适当的活动可以帮助您术后恢复得更快更好。那么,术后早活动有哪些好处?又该如何运动呢?读完本文,您就明白了。
术后尽早开始活动有哪些好处?
第一、 锻炼肺功能。活动可以促进肺复张,帮助痰液排除,提高肺活量。尽早锻炼肺功能,才能恢复得更好。
第二、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由于术中全麻,术后应用止疼药物,会造成胃肠蠕动较慢,引起腹胀、便秘,消化功能差。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肠蠕动和排气排便。
第三、 促进伤口愈合。术后活动,包括手术侧的肢体功能锻炼,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有助于伤口的恢复。
第四、 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术后患者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可以理解为“血稠”),如果长时间保持卧床不动,双下肢血液循环缓慢,下肢静脉里就容易形成血栓,造成下肢肿胀、疼痛、麻木。最严重的是,如果血栓脱落下来,顺着血液流进肺动脉里,造成肺栓塞,可危及生命。卧床时下肢多活动活动、尽早下地活动,可以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第五、 促进睡眠。白天积极下地活动,可以增加运动量,同时减少在床上小睡的时间,到了晚上就可以享受高质量的睡眠了。
术后怎样运动最合适?
既然好处如此多,是不是做完手术第二天就开始“暴走”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要根据身体情况,循序渐进地活动。
如果意识清醒,没有严重的头晕、恶心、呕吐等麻醉反应,经手指测量血氧饱和度正常,在医生的允许下吃喝一些食物后,通常术后第一天的午后,护士就会协助您慢慢下床站立。如果您没有明显不适感,护士会搀扶着您在床旁行走,在室内散步大约5~10分钟。其他时间还是以卧床为主,但是鼓励您在床上多以坐姿为主,练习勾脚、转脚踝、轻抬腿、活动手腕手肘、自己刷牙洗脸等。第二天,就可以上、下午各下床活动一次,一次10分钟左右,在有人陪同的情况下,可以病区的楼道里散步,同时活动一下手臂和肩部。之后每天可根据体力增加运动量,少量多次,以不感觉到疲劳为好。(标黄处请启达重点配图)
如果经历了特殊手术(如复杂的气管成形手术、全肺切除术)、或者术后有特殊情况,比如活动性出血、或出现严重的麻醉反应等,医生会交代减少活动等相关事宜。不必心急,慢慢来。还有些患者术前很爱运动,也要谨记循序渐进。这时候要耐心康复,等伤口拆线完全愈合好以后两三个月,才可以试着逐渐恢复乒乓球之类比较激烈的运动。
关于术后活动,这些“误解”您也有吗?
有些患者不爱活动,主要原因是疼痛和存在误解。
对于疼痛,医生会给予适当且足量的止疼措施,止疼泵和止疼药都可以有效缓解。有些患者担心止疼药成瘾,认为“不疼不吃,疼时再吃”。事实上,遵医嘱应用适当的止疼药物不会“成瘾”,规律服药才能有效控制疼痛,减少对日常生活和术后锻炼的影响。
其次,传统观念认为“三分治,七分养”,总以为卧床静养、闭目养神才是养病之道。尤其认为“大手术后更是体虚,早早下床活动会透支身体”等。其实,如我们之前介绍的,术后尽早适当活动有益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