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藏
    X
    补充维生素
    • 音乐人生 2020-05-17 12:03 12:03
    559
    3

    虽然大部分维生素为非处方药,但最好在营养师或医生指导下服用。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常,服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比单一补充某一种维生素/矿物质好。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单一营养元素摄入过量,影响别的物质吸收。如过量摄入钙会阻碍铁吸收,大量摄入锌会影响铜吸收。
    2.维生素适宜保存在阴凉和干燥的地方,并且在有效期内服用,过期维生素没有任何效果。
    3.若患者在服用维生素片的同时,还需要服用其他药物,最好听取医生建议,因为有些药物是不能同服的。例如,维生素E就不能和血液稀释剂一起服用。
    专家分析 特定人群需补充
    从理论上讲,只要做到饮食平衡,人们就能得到一天所需要的维生素,无需额外补充。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食品加工、烹调方法、饮食习惯的影响,或多或少会引起某些维生素的不足。
    因此,一些特定人群,如偏食的儿童、不吃早餐的人、饮食不规律的成年人、减肥者、素食者、营养需要大增的孕妇、慢性病患者、饮食受限的老年人、食物过于精细的人等,均需补充少量维生素。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超出人体每日所需标准,长期大量补充维生素,可能对机体造成一系列伤害。因此,具体到每个人,到底需要补充多少维生素,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盲目乱补充。
    超量补充危害多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水溶性维生素服用后可以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毒性较小,但大量服用仍可损伤人体器官。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等摄入过多时,并不能通过尿液直接排出体外,容易在体内大量蓄积引起中毒。以下是常见维生素的生理学作用及过量后对人体的伤害:
    1.维生素A:
    维生素A可维持正常的视觉反应、骨骼发育和上皮组织的正常形态与功能。主要来源于牛奶、鸡蛋、鱼肝油、肝脏、深绿色或深黄色蔬菜及水果等。
    过量危害:维生素A如在体内大量蓄积,可能发生骨骼脱钙、关节疼痛、皮肤干燥、食欲减退等中毒症状。
    2.维生素D:
    活化的维生素D可促进钙质吸收,进而使骨质钙化,维持正常的骨骼。主要来源于鱼肝油、肝脏、蛋黄、牛奶等。
    过量危害:长期大量口服维生素D,可导致眼睛发炎、皮肤瘙痒、厌食、恶心、呕吐、肌肉疼痛、乏力等。
    3.维生素E:
    维生素E与生殖作用有关,缺乏维生素E容易导致不育。维生素E在体内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可延缓细胞老化。主要来源于植物油、绿色蔬菜、动物脏器、豆类、蛋黄、瓜果、瘦肉、花生等。
    过量危害:大剂量长期服用维生素E会引起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还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眩晕、视力模糊等,还可引起妇女月经过多或闭经。
    4.维生素B6:
    维生素B6与新陈代谢有关,故其需要量随蛋白质摄取量的多少来决定。主要来源于麦胚、牛奶、酵母、荚豆类、肉类,尤以肝脏为佳。
    过量危害:服用维生素B6每天大于50毫克,可引起神经系统副作用,如手脚发麻和肌肉无力等。

    除了从食物中吸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这些需求量比较多的营养素,我们还需要两类需求量比较少的营养素,才能保证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健康。其中一类是有机物,即各种维生素,一类是无机物,即各种矿物质。
    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共有13种,必需的矿物质有20几种,它们都是人体无法自己合成的,必须从饮食中摄入。有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食物中的含量非常丰富,或人体对其需求量很少,从日常饮食中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我们不必担心会缺乏它们,例如泛酸、生物素、维生素B6、维生素K、磷、钴、锡、硼、硅、镍、钒等。我们没有必要特地去补充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无需在意它们。
    有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容易因为从饮食中摄入不足而影响健康。它们才是值得我们特地关注,注意补充的。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钙、铁等等。
    目前市场上的保健品,有一大类就是以补充上述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下合称维生素)作为卖点的。但是,补充维生素最好的办法是从膳食中摄入,而不是服用维生素制剂。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通常能保证获得充分的维生素。不过,对一些特定的人群,却应该推荐其服用某种维生素制剂。这包括三种情况。
    然叶酸不容易被人体吸收,只有大约50%能被人体吸收。相反的,合成的叶酸极其稳定,可以储存几年都不丧失活性,而且几乎能100%被人体吸收。服用叶酸制剂比靠膳食补充叶酸要可靠得多。虽然医生一般都会建议孕妇服用叶酸制剂,但是神经管缺陷是在怀孕的第一个月发生的,这时候孕妇都还不知道自己已怀孕,等到发现怀孕再补充叶酸就来不及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准备怀孕时就应该补充叶酸。 第二种情况是50岁以上的人应通过服用维生素制剂或吃强化食品每天补充2.4微克结晶形式的维生素B12。这是因为研究表明,达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已无法从膳食中吸收天然的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恶性贫血。 第三种情况是母乳喂养的婴儿、老人、肤色深的人以及经常晒不到太阳的人应从强化食品或维生素制剂补充维生素D。含维生素D的食物很少,人体必需的维生素D主要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刺激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为增强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维持血液中钙和磷的正常浓度,以形成和保持强壮的骨骼。如果缺乏维生素D,儿童骨骼生长不正常,导致佝偻病,成人导致骨软化症,容易得骨质疏松症。 母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不足,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最迟从第2个月开始每天必须补充200国际单位(5微克)的维生素D。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由于配方奶粉中已含有足够量的维生素D,无需额外补充。婴儿、儿童和少年如果每天未能饮用两杯(约500毫升)添加维生素D的配方奶粉或牛奶,也必须补充2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5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效率下降,应考虑补充维生素D。同样,不经常晒太阳的人也应考虑补充维生素D。成人维生素D的目前推荐量是每天400国际单位,但是近年来有很多项研究表明,这个量不足以预
    第一种情况是准备怀孕以及妊娠头三个月的孕妇应每天补充400~600微克合成的叶酸。如果怀孕早期孕妇体内缺乏叶酸,能够导致胎儿出现神经管缺陷。这是最严重也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每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1~2个有神经管缺陷。叶酸广泛地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但是食物中的叶酸很不稳定,在收割、储存、加工、烹饪过程中,一半以上的叶酸活性都会丧失掉。叶酸是水溶性维生素,水煮时更容易丧失。而且,天然叶酸不容易被人体吸收,只有大约50%能被人体吸收。相反的,合成的叶酸极其稳定,可以储存几年都不丧失活性,而且几乎能100%被人体吸收。服用叶酸制剂比靠膳食补充叶酸要可靠得多。虽然医生一般都会建议孕妇服用叶酸制剂,但是神经管缺陷是在怀孕的第一个月发生的,这时候孕妇都还不知道自己已怀孕,等到发现怀孕再补充叶酸就来不及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准备怀孕时就应该补充叶酸。
    第二种情况是50岁以上的人应通过服用维生素制剂或吃强化食品每天补充2.4微克结晶形式的维生素B12。这是因为研究表明,达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已无法从膳食中吸收天然的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恶性贫血。
    第三种情况是母乳喂养的婴儿、老人、肤色深的人以及经常晒不到太阳的人应从强化食品或维生素制剂补充维生素D。含维生素D的食物很少,人体必需的维生素D主要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刺激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为增强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维持血液中钙和磷的正常浓度,以形成和保持强壮的骨骼。如果缺乏维生素D,儿童骨骼生长不正常,导致佝偻病,成人导致骨软化症,容易得骨质疏松症。
    母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不足,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最迟从第2个月开始每天必须补充200国际单位(5微克)的维生素D。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由于配方奶粉中已含有足够量的维生素D,无需额外补充。婴儿、儿童和少年如果每天未能饮用两杯(约500毫升)添加维生素D的配方奶粉或牛奶,也必须补充2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5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效率下降,应考虑补充维生素D。同样,不经常晒太阳的人也应考虑补充维生素D。成人维生素D的目前推荐量是每天400国际单位,但是近年来有很多项研究表明,这个量不足以预防骨质疏松,每天800国际单位才能见到效果,而要让血液中维生素D保持最佳浓度,需要每天服用1000国际单位甚至更高。如果维生素D吃过量了会有副作用,目前的限量是2000国际单位,但也有研究指出要到10000国际单位才会有危险。
    此外,也有比较确凿的证据表明绝经期妇女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能增加骨质密度和降低骨折的风险。患有中期老年性黄斑病变(可导致失明)的不吸烟成人推荐服用三种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和锌。但是服用维生素制剂也能带来副作用。有证据表明定期吃β胡萝卜素片能够增加吸烟者得肺癌的风险。有初步的研究认为,吃硒、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会增加老年人得食道癌的几率,吃维生素D和钙则会增加得肾结石的风险。
    如果要补充维生素制剂,应该选择到药店购买大药厂的产品,比较可靠。不要购买保健品、直销或传销的产品,因为这些行业缺乏监管,其产品的质量没有保证,而且往往卖得很贵,物非所值。
    然叶酸不容易被人体吸收,只有大约50%能被人体吸收。相反的,合成的叶酸极其稳定,可以储存几年都不丧失活性,而且几乎能100%被人体吸收。服用叶酸制剂比靠膳食补充叶酸要可靠得多。虽然医生一般都会建议孕妇服用叶酸制剂,但是神经管缺陷是在怀孕的第一个月发生的,这时候孕妇都还不知道自己已怀孕,等到发现怀孕再补充叶酸就来不及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准备怀孕时就应该补充叶酸。 第二种情况是50岁以上的人应通过服用维生素制剂或吃强化食品每天补充2.4微克结晶形式的维生素B12。这是因为研究表明,达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已无法从膳食中吸收天然的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恶性贫血。 第三种情况是母乳喂养的婴儿、老人、肤色深的人以及经常晒不到太阳的人应从强化食品或维生素制剂补充维生素D。含维生素D的食物很少,人体必需的维生素D主要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刺激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为增强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维持血液中钙和磷的正常浓度,以形成和保持强壮的骨骼。如果缺乏维生素D,儿童骨骼生长不正常,导致佝偻病,成人导致骨软化症,容易得骨质疏松症。 母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不足,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最迟从第2个月开始每天必须补充200国际单位(5微克)的维生素D。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由于配方奶粉中已含有足够量的维生素D,无需额外补充。婴儿、儿童和少年如果每天未能饮用两杯(约500毫升)添加维生素D的配方奶粉或牛奶,也必须补充2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5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效率下降,应考虑补充维生素D。同样,不经常晒太阳的人也应考虑补充维生素D。成人维生素D的目前推荐量是每天400国际单位,但是近年来有很多项研究表明,这个量不足以预防骨质疏松,每天800国际单位才能见到效果,而要让血液中维生素D保持最佳浓度,需要每天服用1000国际单位甚至更高。如果维生素D吃过量了会有副作用,目前的限量是2000国际单位,但也有研究指出要到10000国际单位才会有危险。 此外,也有比较确凿的证据表明绝经期妇女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能增加骨质密度和降低骨折的风险。患有中期老年性黄斑病变(可导致失明)的不吸烟成人推荐服用三种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和锌。但是服用维生素制剂也能带来副作用。有证据表明定期吃β胡萝卜素片能够增加吸烟者得肺癌的风险。有初步的研究认为,吃硒、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会增加老年人得食道癌的几率,吃维生素D和钙则会增加得肾结石的风险。 如果要补充维生素制剂,应该选择到药店购买大药厂的产品,比较可靠。不要购买保健品、直销或传销的产品,因为这些行业缺乏监管,其产品的质量没有保证,而且往往卖得很贵,物非所值。

     2010.6.8. (《健康管理》2010年第7期)    


    3
    打赏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3
    • 音乐人生 VIP会员 2020-05-17 12:03 12:031楼

      补充维生素D可预防乳腺癌和结肠癌

      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发布的两项报告说,补充维生素D可以对预防乳腺癌和结肠癌起到一定效果。

    • 音乐人生 VIP会员 2020-05-17 12:03 12:032楼

      据英国《泰晤士报》2月28日报道,一项医学研究称,成千上万人日常服用的维生素药丸对人体健康有害而无利。

        该研究是由哥本哈根大学医院戈兰-比耶拉科维奇及其同事领导完成的。戈兰所领导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后设分析(meta-analysis):即把先前有关维生素功效的研究数据收集起来,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最准确的结论。戈兰等人研究发现,维生素A、维生素E以及β胡萝卜素补充物增大了死亡风险,而补充维生素C以及微量元素硒不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戈兰等人把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表示在维生素补充物上花钱纯属浪费。而英国心脏病基金会称人们不应该服用维生素补充物,而应该更加注意健康饮食。

        一个广为大众所接受的观点是:维生素E与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维生素,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致病率或致死率。不过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的研究团队通过对截至2005年10月公开发表的68项试验进行后设分析,推翻了这一观点。这68项试验都是随即选取的。研究团队把其中的47项试验评定为优质,而认为其他的试验带有偏见。

        研究团队通过对47项试验分析发现,整体而言维生素补充物使死亡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这47项试验涉及到18万余人。

        当这些维生素补充物分别摄取时,β胡萝卜素使摄取者的死亡率升高7个百分点,维生素A使摄取者的死亡率升高16%,而维生素E使摄取者的死亡率增长4个百分点。而单独补充维生素C不会导致摄取者死亡率升高。研究团队结论说,“我们的发现推翻了先前的声称抗氧化物有助于健康的研究结论。”(


      一个颠覆性的结论

        “天哪,我吃错药了?”服用维生素已有数年的龙女士被一项最新研究结论震惊了。

        这项发表于国际权威医学杂志的大型研究显示,服用维生素E死亡率增加4%,服用β胡萝卜素死亡率增加7%,服用维生素A死亡率增加16%,没有证据表明维生素C能延年益寿……

        在北美和欧洲,目前约有0.8亿至1.6亿人经常服用维生素及其他富含抗氧化剂的保健品。

        在中国,有龙女士这种长期服用习惯的人也是一个为数不小的群体。也许是一种时尚,也许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觉察到了健康的重要性,这个群体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中。

        在城市,尤其是白领阶层,很多常年吃快餐的人会觉得,服用复合维生素片比吃水果蔬菜更省事。办公室女性流行起 “维生素女人”,中午吃饭时将胃口缩得如雀儿般小,下午吃一粒高级复合维生素,据说这样能保持身材。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潜意识中认为,维生素既有维持生命和新陈代谢的功能,还可以延缓衰老,降低胆固醇,有助于减肥、排出体内毒素,预防慢性疾病,甚至还能预防癌症。于是,补充维生素便成为进补的主流,大量维生素广告充斥媒体。

        维生素,顾名思义是维持生物有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是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物质。某些维生素属于抗氧化剂的一个种类。但是,刚刚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的结果,却对服用维生素的作用做出了近乎颠覆性的结论。一时间,这一与人们的常识相左的消息成为世界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之一。

        2007年2月28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一项由多国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研究。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的一个小组——科克兰肝胆病小组是该研究的主要单位。科克兰肝胆病小组属于国际权威医学循证组织——科克兰合作机构下设的专业小组之一,因此它本身就具有相当的权威性。研究对全球有关抗氧化剂的68项研究结果进行了梳理和综合分析。

        别拉科维奇(GoranBjelakovic,论文第一作者)等人把1990年至2005年10月间国际上发表的68项研究分为两类,一类是低偏差的(low-bias),一类是高偏差的(high-bias)。如果对两类研究不加区分,分析结果表明,摄取抗氧化剂,主要是维生素A、E、C以及β胡萝卜素和硒,对人既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在剔除了高偏差的研究,只分析更值得信赖的47项研究后,作者认为,“以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E作治疗可能增加死亡率,而维生素C和硒对死亡率的潜在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总体上看,服用抗氧化剂的人死亡率增加了5%;分别而言,服用维生素E的人死亡率增加4%,服用β胡萝卜素的人死亡率增加7%,服用维生素A的人死亡率增加16%。

        这47项质量较高的研究涉及人数达180938人。这些人被随机分成服用抗氧化剂组和服用安慰剂组。服用抗氧化剂组中的一些人服用了大大超过抗氧化剂每日推荐量的剂量,另一些人服用的是正常剂量。

        作者说,“单独给予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E或与其他抗氧化剂共同服用,都明显地增加了死亡率。没有证据表明维生素C能延年益寿……硒可能减少死亡率,但是对此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也许对硒的结论是该项研究中惟一正面肯定抗氧化剂的地方,作者给出的硒减少死亡率约为9%。

      有人质疑,有人半信半疑

        别拉科维奇等人的研究被称为是综合分析(Meta-analysis),是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在此之前,2005年的另一项关于维生素E的综合分析也得出相似的结论,人们每日摄入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E可增加10%的死亡率(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

        但是,如同2005年的研究受到批评一样,别拉科维奇等人的研究甫一发表也受到了质疑。有研究人员首先质疑,别拉科维奇等人在分析许多不同的研究结果时,使用的标准是否一致。

        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营养和流行病学教授斯坦普菲尔(MeirStampfer)说,“别拉科维奇等人分析的那些研究有太多的差异,因为他们是在不同的人群中调查抗氧化剂的不同组合和剂量。研究的范围既包括对109名居家护理老人3个月的研究,也包括对22071名男性医生12年的调查。因此,这样的研究不利于人们的理解,相反倒是有可能误解有关抗氧化剂的研究结果。”

        斯坦普菲尔还表示,丹麦的研究并不会阻止他摄取维生素补充剂。

        设在美国的营养保障委员会副主席安德鲁·邵(AndrewShao)也指出,丹麦的研究还混淆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差异,前者是针对健康人群的,后者是针对有病群体的,“把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的试验结果结合起来并得出整个人群的结论,这是一种不科学的方法。”此外邵还认为,以前的许多关于抗氧化剂的试验存在局限。

        还有一些研究人员对此半信半疑。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生物统计学系主任贝里(DonaldBerry) 则认为,该项研究使他相信,抗氧化剂并没有已判定的有益健康的作用,但是他不同意服用抗氧化剂可能增加死亡率的结论。

        维生素可能带来“额外危险”

        除了批评和质疑外,在科学界,对这一研究持赞同态度的人也大有人在。

        对于批评丹麦的研究标准不一问题,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米勒博士(EdgarR.Miller)显然不以为然。他认为,临床研究有好的,也有差的,对它们都做研究是一种好的方法,况且丹麦的研究与另一项针对大量女性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这项涉及40000名健康女性的研究表明,即使是未患病的受试者,维生素补充剂也不起作用。

        米勒进一步指出,补充剂在生物学上貌似非常有理,人们都希望它们起作用,但实际上它们不起作用。“我们需要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改善生活方式上,如不吸烟和减肥,而不是被蒙骗去幻想,摄取补充剂就可以降低死亡危险。”?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选择医学和研究中心的维特塔(LuisVitetta)教授说,丹麦的研究“非常令人关注”,并且增添了有力的证据,维生素补充剂可能是弊大于利。“有着10亿美元以上的维生素工业是建立在这种观念上的:服用维生素可能预防疾病。但人们实际上是把自己推向了额外的危险中。”过去的一些研究业已表明,大剂量服用维生素具有很高的危险,因而被劝说要“非常、非常审慎”地消费。

        澳大利亚医学会的古洛塔(JohnGullotta)博士也持肯定意见。他说,丹麦的“研究结果证明,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值得)真正关注的领域”。

        不过,代表补充剂工业的澳大利亚辅助医护委员会(CHC)认为,丹麦研究的结果建立在陈旧的资料上,这些既往的维生素补充剂剂量并不为澳大利亚所接受。该委员会的执行主任刘易斯(TonyLewis)未评价丹麦的研究,但他认为证据“微弱”。

        面对批评和质疑,研究人员除了强调他们的研究是客观的外,也承认有些问题尚不清楚。论文的另一作者格卢德(ChristianGluud) 说,大多数原始研究并未揭示出服用抗氧化剂的人的真正死因。总体上看,他们可能是自然死亡,也有可能服用这些补充剂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或加速癌症患者死亡。

      利弊之争由来已久

        补充维生素有益健康还是有害健康一直争论不断。

        别拉科维奇2004年任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尼斯大学内科教授时,就和几位欧洲的研究人员在当年10月2日的《柳叶刀》杂志发表文章,称他们对170000名维生素服用者的14次试验综合分析后发现,服用维生素及抗氧化剂的人比不服药的人,患食道癌的风险要大一些。

        不过,历时最长并且也是最激烈的争论,缘起于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化学家鲍林(LinusPauling) 。鲍林声称大量服用维生素C有益健康和抗癌。

        鲍林于1970年出版了《维生素C与普通感冒》一书,提出每天服用维生素1000毫克或更多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1979年,鲍林又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癌症和维生素C》一书,建议每个癌症患者每天服用10000毫克或更多的维生素C,而他自己每天的服用量是12000毫克,因为他们“相信这种简单的方法将十分显著地改善癌症治疗的结果” 。

        然而鲍林的观点一直受到质疑。当时美国卫生基金会告诫公众:每天服用1000毫克以上维生素C能预防感冒的说法证据不充分。美国医学协会也发表声明:维生素C不能预防或治疗感冒,维生素C抗癌的作用未经证实。

        在服用维生素C的问题上,也有一些中国专家倡导较高的剂量。著名生物化学家、南京大学教授郑集多年来每天服用维生素C600毫克,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教授在2003年曾说,他每天服用维生素C400毫克,并已坚持10年。

        鲍林93岁时死于前列腺癌。有趣的是,他的学生罗宾逊(与鲍林一起创办鲍林医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在做动物实验时却发现,以鲍林推荐的维生素C剂量饲喂老鼠,反而更容易让老鼠患上癌症。

        一贯的建议

        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药物学家帕拉萨尔苏斯曾经说,所有东西都带有毒性,只是剂量的多少决定它是否成为毒药。

        对此,美国波士顿塔夫茨大学的抗氧化剂实验室主任布鲁姆伯格(JeffreyBlumberg)的意见可谓异曲同工。他说,现在推荐使用的抗氧化剂剂量是有“完美理由的”,按照推荐量服用,不会有什么危险。

        对于JAMA上的综合性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何梅说,她还没有看到这篇文献,不便发表评论。但就抗氧化剂而言,“维生素A的摄入超过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是有毒性的,而维生素E虽然目前还没有制定UL值,但是也不能不受限制地服用。”

        现任鲍林医学研究所所长、生化学家弗雷(BalzFrei)的意见或许值得回味。他认为,丹麦的研究所涉及的所有原始试验都试图产生一种已患病病人(服用补充剂后)获得改善的结果,因而这些研究有瑕疵。大部分原始试验中的病人都患有癌症或心脏病。病人的改善“有可能是使用药物的结果,但绝不是服用一种饮食补充剂的作用”。他说,“你不可能靠食物补充剂来消除好些年来的长期病损。”而且,“长年累月的研究已经使问题变得清楚,抗氧化剂对疾病治疗并不起作用。 ”

        抗氧化剂与高死亡率的相关,有可能是出在超量服用上。在JAMA上发表论文的作者也表示,他们所调查的“绝大多数研究所给予的补充剂的剂量比一般平衡饮食中的剂量高,而且一些试验使用了远远高于每日推荐剂量所允许的剂量,甚至达到超过上限安全剂量的水平”。

        要不要服用抗氧化剂,如何服用,对于这一问题目前仍有争议。但是,值得强调的是,美国癌症研究协会一贯的建议是,应该通过平衡的饮食摄取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不是依靠吃药,因为身体适于接受天然存在的维生素。论文的作者也认为,从蔬菜和水果中获得抗氧化剂会更好。

      据英国《泰晤士报》2月28日报道,一项医学研究称,成千上万人日常服用的维生素药丸对人体健康有害而无利。

        该研究是由哥本哈根大学医院戈兰-比耶拉科维奇及其同事领导完成的。戈兰所领导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后设分析(meta-analysis):即把先前有关维生素功效的研究数据收集起来,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最准确的结论。戈兰等人研究发现,维生素A、维生素E以及β胡萝卜素补充物增大了死亡风险,而补充维生素C以及微量元素硒不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戈兰等人把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表示在维生素补充物上花钱纯属浪费。而英国心脏病基金会称人们不应该服用维生素补充物,而应该更加注意健康饮食。

        一个广为大众所接受的观点是:维生素E与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维生素,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致病率或致死率。不过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的研究团队通过对截至2005年10月公开发表的68项试验进行后设分析,推翻了这一观点。这68项试验都是随即选取的。研究团队把其中的47项试验评定为优质,而认为其他的试验带有偏见。

        研究团队通过对47项试验分析发现,整体而言维生素补充物使死亡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这47项试验涉及到18万余人。

        当这些维生素补充物分别摄取时,β胡萝卜素使摄取者的死亡率升高7个百分点,维生素A使摄取者的死亡率升高16%,而维生素E使摄取者的死亡率增长4个百分点。而单独补充维生素C不会导致摄取者死亡率升高。研究团队结论说,“我们的发现推翻了先前的声称抗氧化物有助于健康的研究结论。”

    • 音乐人生 VIP会员 2020-05-17 12:04 12:043楼

      滥用维生素营养补充剂提高死亡率

      作者:益民

        国际权威医学刊物《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在2007年2月28日出版的一期中发表了一篇综合比较-分析论文,
      对1990年至2005年10月国际上发表的68项关于维生素营养补充剂与若干疾病死亡
      率之间关系的论文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的结论令人吃惊:服用抗氧化类维生素
      营养补充剂对降低死亡率没有任何帮助,其中人们常用的维生素A、维生素E和胡
      萝卜素等反而会显著提升死亡率:服用维生素A的人死亡率提高16%;服用维生素
      E死亡率提高4%;服用胡萝卜素的死亡率提高7%;服用维生素C对死亡率没有影响
      (无论好坏)。但该报告没有给出死亡提高的直接原因。

        富含抗氧化剂的维生素被认为能够延缓某些人体器官组织(如心血管)的老
      化、甚至具有一定的抗癌变功能。但国际上亦有研究认为维生素的功能只有以食
      物形态(如蔬菜、水果、谷物)被摄取才能被人体有效吸收,而加工成片剂形态
      的营养补充剂则难以被人体吸收。但迄今为止鲜有大规模、权威的研究能够确认
      长期服用维生素营养补充剂会提高服用者的死亡率。

        主导此项研究的是设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的科克兰肝胆病审核小组
      (Cochrane Hepato-Biliary Group)。该小组是国际权威的医学研究循证组织
      ---科克兰合作机构(Cochrane Collaboration)---下设的专业审核小组之一。
      科克兰合作机构是由世界90多个国家的1万多名权威医学专家自愿组成的非营利
      机构,下设50多个专业审核小组,在世界90多个国家设有可克兰中心,每年发表
      大量专项研究报告,对各种医疗产品和技术的有效性和证据进行独立的论证。

        该研究将68项(涉及23万多人)相关研究分为“低偏差”和“高偏差”两类。
      对两类研究综合(即不分类)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服用维生素与死亡率没有明
      显的相关关系,但剔除可靠度较差的“高偏差”类研究,仅对“低偏差”类的47
      项研究(涉及18万多人)的分析结果则显示,长期服用维生素会显著增加死亡的
      风险。

        注:以上信息编自美联社、路透社、新闻周刊等刊物的网络版。下面是《美
      国医学会杂志》刊登的该研究的摘要。因本人非该刊物订阅者,故没有阅读到研
      究报告的全文。

      Mortality in Randomized Trials of Antioxidant Supplement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Goran Bjelakovic, MD, DrMedSci; Dimitrinka Nikolova, MA; Lise Lotte
      Gluud, MD, DrMedSci; Rosa G. Simonetti, MD; Christian Gluud, MD,
      DrMedSci

      JAMA. 2007;297:842-857.

      Context  Antioxidant supplements are used for prevention of several
      diseases.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antioxidant supplements on
      mortality in randomized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trials.

      Data Sources and Trial Selection  We searched electronic databases and
      bibliographies published by October 2005. All randomized trials
      involving adults comparing beta carotene, vitamin A, vitamin C
      (ascorbic acid), vitamin E, and selenium either singly or combined vs
      placebo or vs no intervention were included in our analysis.
      Randomization, blinding, and follow-up were considered markers of bias
      in the included trials. The effect of antioxidant supplements on
      all-cause mortality was analyzed with random-effects meta-analyses and
      reported as relative risk (RR)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s).
      Meta-regression was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covariates across the
      trials.

      Data Extraction  We included 68 randomized trials with 232 606
      participants (385 publications).

      Data Synthesis  When all low- and high-bias risk trials of antioxidant
      supplements were pooled togeth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mortality (RR, 1.02; 95% CI, 0.98-1.06). Multivariate meta-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low-bias risk trials (RR, 1.16; 95% CI, 1.05-1.29)
      and selenium (RR, 0.998; 95% CI, 0.997-0.9995)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In 47 low-bias trials with 180 938
      participants, the antioxidant suppleme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ortality (RR, 1.05; 95% CI, 1.02-1.08). In low-bias risk trials,
      after exclusion of selenium trials, beta carotene (RR, 1.07; 95% CI,
      1.02-1.11), vitamin A (RR, 1.16; 95% CI, 1.10-1.24), and vitamin E (RR,
      1.04; 95% CI, 1.01-1.07), singly or combin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ortality. Vitamin C and selenium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mortality.

      Conclusions  Treatment with beta carotene, vitamin A, and vitamin E
      may increase mortality. The potential roles of vitamin C and selenium
      on mortality need further study.

      Author Affiliations: The Cochrane Hepato-Biliary Group, Copenhagen
      Trial Unit, Center for Clinical Intervention Research, Copenhagen
      University Hospital, Rigshospitalet, Copenhagen, Denmark (Drs
      Bjelakovic, L. L. Gluud, Simonetti, and C. Gluud and Ms Nikolova);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University of Nis, Nis, Serbia (Dr Bjelakovic); and Divisione di
      Medicina, Ospedale V. Cervello, Palermo, Italy (Dr Simonetti).

      Source: http://jama.ama-assn.org/cgi/content/abstract/297/8/842

      (XYS20070301)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