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藏
    X
    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
    567
    1

    在美国,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数相当于死于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人数的总和[1]。而在我国的大城市居民的死亡率中,肺癌也排在首位[2]。到目前为止,手术仍然是治疗Ⅰ,Ⅱ期及部分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最佳方法,其五年生存率为67–14.65%[3,4]。然而,即使是接受了完全切除手术的患者,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在5年内,由于复发或转移等原因,最终仍死于肺癌。在这些患者中是否存在一些危险因素而使其预后不佳?目前,国际抗癌联盟的TNM97分期是指导治疗和预测预后的最好的指标。除了这个TNM97分期外,能否结合其它的临床资料进一步对完全切除术后的NSCLC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并鉴别出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
    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过治疗后,一般以5年生存率作为评价治疗手段是否有效的终点指标。因此可以把能否存活5年作为划分标准,将生存期定义为二值变量。而logistic回归模型能用于分析二值变量与多个协变量的关系,从而筛选危险出因素和预测结局[5]。
    从logistic回归的单因素分析看T分期,N分期,病理分期和辅助治疗均是5年内因肺癌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肿瘤的位置,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清扫级别均不属于危险因素。这表明在确保完全切除的条件下,全肺切除术后的患者死于肺癌的风险性并不比肺叶切除者大。而在生理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年龄也并非手术的禁忌症。
    当进行logistic回归的多因素分析时,我们发现T分期,N分期和辅助治疗仍然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在这三者中,辅助治疗的危害性最大,当患者由单纯手术改为手术+辅助治疗时,风险性反而增加了2.078倍。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分析辅助治疗的方案时我们发现,这些方案林林总总,除了一部分含铂的辅助化疗方案外,还包括许多含烷化剂的化疗方案,术后放疗和术后放化疗等方案。NSCLC协作组1995年发表的一篇meta-分析[6]表明:在术后的NSCLC患者中使用烷化剂是有害的,与单纯手术相比,风险率1.15,相应的5年生存率下降5%(P=0.005)。而PORT的meta分析的结果也表明放疗增加完全切除术后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死亡率[7]。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知:没有根据循证医学的观点而选用不恰当的辅助治疗方案,不但会出现过度治疗,而且对患者的危害甚至可能大于疾病本身。随着T分期和N分期的升高,患者在5年内死于肺癌的危险增大,在T分期与N分期中,N分期增高的危险性大于T分期增高。
    在logistic回归的多因素分析时,病理分期的p值>0,05,不属于完全切除术后5年内死于肺癌的危险因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目前的分期仍未能尽善尽美,还有一定的争议性,如未包括分子标记物等[8]。
    总之,通过分析以前的数据,我们发现完全切除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5年内仍然死于肺癌的危险因素有辅助治疗,N分期,T分期,而使用不恰当的辅助治疗的危害最大。
    [1] Landis, SH, Murray, T, Bolden, S, et al (1998) Cancerstatistics, 1998. CA Cancer J Clin48,6-9
    [2] 李连弟,鲁凤珠,张思维,等.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率20年变化趋势和近期预测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 1997,19:3-9
    [3]Mountain CF. Revis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staging lung cancer.Chest 1997;111:1710–1717.
    [4]吴一龙,黄植藩,戎铁华,等. 基于97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分期和生存研究。中华肿瘤杂志,1999,21(5):363-365
    [5] 方积乾主编.医学统计学与电脑实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年 第1版 323
    [6]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ollaborative Group   Chemotherap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meta-analysis using updateddata on individual patients from 52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s BMJ  1995;311:899-909
    [7] PORT Meta-Analysis Trialists Group.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for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ochrane DatabaseSyst Rev. 2003; (1): CD002142
    [8] 吴一龙 主编 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 26-27


    4
    打赏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1
    • luca 管理员 2020-06-06 23:28 23:281楼

      完全切除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复发后生存相关因素分析
      完全切除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复发后预后因素和治疗进行了分析,发现复发后治疗、性别和分化是复发后生存的显著预测因素;接受复发后治疗的患者中,EGFR-TKI 治疗、化疗、组织学类型、初始复发部位是复发后生存的显著相关因素。(Chest 2013 年 1 月 24 日在线版)
      该研究旨在分析完全切除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与复发后生存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复发后的治疗策略。共分析了919例患者资料。结果显示,170例患者出现复发,118 例患者接受了复发后治疗,8 例手术,79 例化疗,10 例放疗,21 例化放疗。多变量分析显示,复发后治疗(HR=0.542, 95%CI 0.344~0.853,P=0.008)、女性(HR=0.487, 95%CI 0.297~0.801,P=0.005)、 分 化 程 度(HR=1.810,95%CI  1.194~2.743, P=0.005)是与复发后生存较好显著相关的因素。
      骨 转 移(HR=3.288,  95%CI 1.783~6.602,P=0.001)、 肝 转 移(HR=4.518,  95%CI  1.793~11.379,P=0.001)、 化 疗(HR=0.478,95%CI 0.236~0.975,P=0.04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HR=0.460,95%CI 0.245~0.862,P=0.015)、 非 腺 癌(HR=2.136, 95%CI 1.273~3.585,P=0.004)是接受复发后治疗患者的复发后生存的显著预测因素。
      亚组分析显示,没有任何一个上述 5 种因素的接受复发后治疗患者,中位复发后生存时间为 42.4 个月,而有至少 1 种因素的患者为 18.8 个月(P=0.001)。
      该研究揭示了复发后生存相关的因素,未来或可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对治疗策略进行相应调整。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