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检查,主要是对血液(血浆)中所含脂类进行的一种定量测定方法。
指标分析
注意事项
1. 检查空腹血脂时,一定要抽取空腹12小时以上的静脉血,检查的头一天晚上8点以后禁食,不禁水。
2. 抽血前应维持原来规则的饮食,并保持体重恒定,千万不要在检查的头一天晚上参加宴会饱餐一顿,或吃夜宵。
3. 在生理和病理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化验,4—6周内应无急性病发作。
4. 检查时不要服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某些降压药物等可影响血脂变化,导致检验的误差。
5. 检查的头一天晚上一定要休息好,娱乐到半夜甚至通宵,第二天早上检查血压高、血脂也高。
6. 血脂检查易受许多因素影响,到医院化验前务必注意上述的几种情况,这样才能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无误。
血脂化验单的4个重要数据
一般来说,临床上血脂化验主要包含以下六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 B。不同的医院或有所出入,但前4项多为必测项目。
TC:血液中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称之为总胆固醇。TC并非固定数值,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相应升高(7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会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TG: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脂类。用动物肉来作比较的话,甘油三酯好比其中的肥膘部分。TG大都从饮食中获得,而胆固醇多由人体内部代谢产生(只有20%从膳食中获得,主要来自于动物内脏每天约为300~500mg)。
LDL-C:大家可以将它看成一种“坏胆固醇”,因为它热衷于把血液中的胆固醇搬运至血管内壁,最后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某种意义上LDL越少越好。
HDL-C:它就像个清道夫,穿透动脉内膜将沉积的胆固醇清除后运送出血管壁,并修复血管内皮破损细胞以恢复血管弹性。总之记住一点HDL是与LDL对着干的“好胆固醇”。
一堆数据,先看哪个?
上文提及TG、TC、LDL-C、HDL-C都是必测项目,但是还能细分。其中临床意义最大的是LDL-C,一旦超标就要引起注意,必要时还需服药治疗。也就是说患者拿到血脂化验单后,别的如果无暇关注,也一定要核实自己的LDL-C。健康人LDL<3.1mmol/L。
其他指标也不可完全忽视,多数需要综合起来看。一般成年人空腹抽血化验,TC>5.72mmol/L或/和TG>1.70mmol/L,既可诊断为高脂血症。如果前者升高为高胆固醇血症(临床重点打击对象),后者升高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血脂不是你想测,想测就好测
大家要明确人的血脂是一直处于波动之中的,同样的一个人不同阶段差别很大,而人跟人之间也不尽相同。影响因素很多,除了疾病、个体先天差异和年龄等,还包括日常的生活习惯等。所以测量血脂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这样测量的数据更能反映受检者的“真实情况”。
预测血脂的朋友要至少在2周内开始保持常规饮食,体重尽可能稳定,测定前一天也不可进行剧烈运动。首次测定血脂异常的人,可先不做处理,2-3周后再次测定,两次结果对比后再下最终的结论。
都偏高“好说”,低了怎么办?
绝大部分来心血管门诊检查化验的患者,数据要么超标,要么即将超标,多提示“吃的太好了”、“运动太少了”,要坚持改善生活,必要时再开一些调脂药(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是“他汀”类降脂药)来服用。不过也有个别患者是偏低的,如HDL-C<40mg/dl即为减低,太低则会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
偏低不好吗?不正说明血脂很正常就不需要忌口么!其实不然,凡事总得讲究度。如TC明显偏低,可提示存在营养不良、贫血,甚至是肝脏有损害等。再比如TG偏低,要考虑饮食是否过于清淡,以及胆汁是否存在分泌不足以及肝脏功能的问题等。
值得一提的是,确诊高血脂的患者多半与“吃的太好”、“运动太少”有关,但是不同的指标提示不同问题。比如TC偏高,说明动物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吃的太多;TG偏高,说明碳水化合物进食偏多,如香甜的糕点和糖果等。只是无论哪一种偏高,应对措施大同小异——在饮食中增加瓜果蔬菜的比例。
即使检查单据上没有出现向上或向下的箭头,也不代表就没有问题。以LDL-C为例,正常健康人的指标为<3.1mmol/L,但对于已经患有心血管病的患者指标会更低,如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 LDL应降至1.8 mmol/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