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际肺癌研究协会以及Masaoka-Koga系统等对胸腺上皮肿瘤T分期的描述,均是基于原发性胸腺上皮肿瘤的解剖范围来定义的,没有纳入肿瘤的大小。然而,肿瘤大小在胸腺上皮肿瘤中的预后意义,尚未完全阐明。
鉴于此,来自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研究院(Nagoya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Medicine)胸外科的Fukui教授等完成了该项研究,文章最发表于Eur J Cardiothorac Surg杂志上。
该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01年和2014年之间,共154例胸腺上皮肿瘤接受根治切除治疗的患者,包括124例胸腺瘤,21例胸腺癌和9例神经内分泌肿瘤。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kaplan meier方法等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胸腺上皮肿瘤大小的预后意义。
图1,纳入154例胸腺上皮肿瘤大小分布
研究结果显示,154例胸腺上皮肿瘤大小的中位数为4.9cm。胸腺瘤,胸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大小的中位数分别为4.8 cm,5.7 cm,5.8 cm;三者无显著差异。kaplan meier生存分析表明,154例患者的5年和10年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分别为91%和81%, 80%和69%。
根据肿瘤大小分层分析显示,OS无变化趋势, RFS结果示随肿瘤大小增加而逐步恶化。119例 I期患者分析结果亦显示,随着肿瘤大小增加其RFS逐步恶化。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直径> 4.0cm,是RFS恶化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P = 0.03)。
图2,以肿瘤大小4cm为界限值,154例(左)和119例(右)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K-M曲线
总之,从上述研究结果看来,胸腺上皮肿瘤直径>4.0cm其RFS较肿瘤大小小于4.0cm差,I期胸腺上皮肿瘤患者亦支持上述结论。
Prognosticimpact of tumour size in completely resected thymic epithelial tum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