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很少常规用于胸闷症状筛查和胸片发现异常,因为通常认为前纵隔肿物CT检查优于MRI。一项纳入127例前纵隔肿物的研究,包括胸腺上皮肿瘤如胸腺瘤和胸腺癌,前纵隔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如成熟畸胎瘤、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以及淋巴瘤表现出了轻微的优势,正确诊断率CT(61%)vs MRI(56%)。
然而,胸腺囊肿MRI具有更高的诊断率。通常,CT和MRI联合诊断的正确率为86%。囊性肿物是MRI最有效的成像模式,因为在区分实性和囊性成分时优于CT(例如,胸腺囊肿和胸腺肿瘤)并可以区分实性成分区别囊性/坏死成分。MRI也可区分胸腺肿瘤和胸腺增生,亦可用于评估碘造影剂禁忌且怀疑前纵隔肿物为胸腺瘤的患者。
此类患者应进行MRI而不是胸部CT,因为术前必须确定血管和心包受侵(Ⅲ期),以便新辅助治疗胸腺瘤。这类患者使用MRI黑白血液技术很容易证实侵犯情况。MRI的多功能性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优于CT。简言之,化学位移成像可以区分正常胸腺和胸腺肿瘤,动态成像可用于区分胸腺瘤和其它前纵隔肿瘤,使用Multi-Shot Spiral MRI实时成像可用于术前评估膈神经受累情况。
MRI的主要作用是评估胸腺瘤合并造影剂过敏和/或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分期(图1)。胸腺瘤的典型外观是T1加权相低到中等信号,T2加权相为高信号(图2)。
胸腺瘤T2加权相的信号强度可能接近脂肪,压脂技术可能有助于区分胸腺瘤和相邻的纵隔脂肪。囊性变和坏死的典型表现为T1加权相通常为低信号,T2加权图相为高信号(图3)。纤维间隔和瘤内结节表现为低信号(图4)。瘤内出血的信号强度高度可变且与年龄相关。例如,含铁血黄素通常表现为T1和T2加权相为低信号,而急性或亚急性出血可表现为T1高信号(图5)。
临床分期的主要作用是识别局部扩散(即,心包、血管和心脏)以及胸膜侵犯,常予以切除,应进行整个胸部成像而非局限在前纵隔。静脉造影可有助于识别小的胸膜转移瘤,表现为肿瘤增强(图6)。使用黑白血液技术有助于评价血管侵犯程度。血管扭曲或肿瘤位于血管腔是III期疾病的直接证据。心脏门控黑白血液技术更好评估累及心脏的肿瘤,灌注研究有益于怀疑大量心肌受累患者制定手术计划。
识别膈神经受累很重要,不仅是因为它是III期疾病需要新辅助治疗,也可以更好的规划手术方案。使用实时Multi-Shot SpiralMRI可以研究膈运动,避免单独吸气试验。反常运动可以理解,膈肌运动跨度可以测量(图7)。
虽然功能性多平面MRI可能有助于识别心包受侵(表现为III期),往往无法通过影像学手段识别,只能通过显微镜证实(图8)。
某些间接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可用于评估原发性肿瘤,以明确哪些原发性肿瘤与局部扩散相关。一项研究表明92%为II、III和IV期胸腺瘤显示出混杂信号(图9),50%的肿瘤存在纤维隔,表现为内部分叶状特征(图10)。
所有的I期肿瘤存在混杂信号,但没有分叶。另一项研究评估给予造影剂后的增强模式。例如,动态MRI与早期肿瘤相比III期胸腺瘤表现出平均高峰延迟。虽然胸腺瘤的组织学分类和分期没有规定治疗方案,然而某些MRI特点与原发肿瘤存在相关性。具体表现如肿瘤包囊,肿瘤内纤维间隔与组织学侵袭性低相关。某些表现,如不均匀强化和坏死为主或囊性成分表明其组织学侵袭性高。
注:感谢胸外科朋友供稿!原文题目:State of the Art MR Imaging of Thym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