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藏
    X
    分期的意义
    314
    0

           1946年,Denoix依据临床、外科病理和随诊情况,提出了最初的肺癌分期,分期的最初目的之一是:区分可以手术和不能手术切除的病例,而现代分期目的较为全面。肺癌分期对于病人的临床治疗非常重要,每个被诊断为肺癌的病人,均应基于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有创检查手段来分期,切除术后,最终获得组织学的病理分期。
            肺癌的分期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治疗方法的比较和选择。可通过临床表现对肺癌进行分期,但在采用各种手段了解局部及全身病情后,特别是在胸廓切开术后再对肺癌进行分期更为准确。CT可发现肝,脑和肾上腺转移。放射性核素扫描可提示因转移而造成的骨骼受累。传统的骨X线检查或MRI常用以证实异常骨扫描的发现。痰的细胞学检查或组织活检可直接确定肿瘤的存在及其是否转移。
            TNM(肿瘤,淋巴结,转移)系统是非小细胞肺癌按病期分类的标准。小细胞肺癌一般在诊断明确时已转移。它分为局限性(局限于一侧胸腔,伴或不伴纵隔和同侧锁骨下淋巴结受累)或广泛性(扩散超过以上范围)。
            在过去的100年里,肺癌的分期经历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当前,正确的分期是恰当治疗所必须的。最重要的区分是可以手术治疗的和无法手术治疗但却可能从化疗和放疗中获益的病人。
            分期的基础是TNM分期(即“T”肿块,“N”淋巴结,“M”远处转移)。直到20世纪70年代,肺癌分期的唯一工具是胸部平片。但这是一种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查,因此很难评价胸部内肿块的程度。CT扫描可以与分期的金标准如纵隔镜和手术等比较。许多研究提示仅仅依靠CT是无法明确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据估计,被认为是恶性的淋巴结中大约40%实际上是良性的。CT扫描有太多的“假阳性”发现,它的特异性可能被诸如存在阻塞性肺炎等因素所影响。 虽然CT扫描存在上述的缺点,但它还是肺癌分期使用最广泛的检查。它可以用来评价恶性肿瘤侵犯周围结构的程度。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肿瘤是否是可以切除的。CT扫描可以解释恶性肿瘤毗邻的结缔组织增生。核磁共振(MRI)相对于CT扫描具有优势,因为它具有多平面的显像在肿瘤和正常软组织的亮度显示上也有较大的区分。在显现纵隔脂肪层进而评价纵隔侵犯方面,MRI很有价值。另外一个肺癌的检查是正电子发射扫描(PET)。目前使用2-脱氧-2-氟代-D-葡萄糖的PET检查是最有希望的。被放射元素所标志的葡萄糖拟似物会在葡萄糖代谢水平高的细胞中聚集并且可以被PET镜头所识别。PET可以鉴别超过1cm大小的肺部肿块是否为恶性病变,它的敏感性为97%而特异性为78%。
            目前已经对累计超过4500例病人的各种进行纵隔分期的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分析。CT扫描纵隔的总敏感性是0.60(95%可信区间,0.51~0.68),总的特异度为0.81(95%可信区间是0.74~0.89)。PET的总敏感度是0.85(95%可信区间为0.79~0.89),特异度为0.88(95%可信区间为0.82~0.92)。这样看来PET对于纵隔内病变的判断,同时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虽然PET比CT扫描对于胸内和胸外疾病的检查方面具有高的多的总体正确率,但前者也同样会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发现。感染、肉芽肿病变和胶原病可能导致假阳性的发现;在小于1cm,支气管肺泡内的肿瘤或者良性肿瘤可能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在大多数的病例中,对于影像学检查病变进行组织学确认是必须的。由于技术的进步,支气管镜下针吸活检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的使用已经大大增加了。支气管内镜超声、纵隔镜、经胸壁针刺活检在肿瘤分期上的使用实现了微创和精确的目标。这是否意味着纵隔镜的时代终结了呢?不。纵隔镜由于同时具有的极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低并发症发生率,仍然是分期的金标准。
            纤维支气管镜下,经支气管的淋巴结活检比纵隔镜的创伤更小。 这项技术的敏感度高低不等(在纵隔镜的50~89%),但是它增加了气管内超声(EBUS)和CT引导。
            在表述上述这些分期方法以表明原发肿瘤的显著地位之后,当迹象明确时,也应该检查确认一下肺癌的转移灶。最受推荐的影像学技术是胸部的CT扫描,头颅的增强CT或MRI及锝元素骨扫描等。PET全身扫描仍在发展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技术可以发现在最高达20%的病例中的使用常规影像学检查无法发现的脑外转移。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转移病灶的存在依赖于胸腔内病变的范围。肿瘤越大,生物学侵犯性越强,侵犯了淋巴结,发生转移的可能就越大。在I期的病变,只有1%的病人出现转移。不过,2.5~5%的可切除的小细胞肺癌病人尽管没有出现远处转移的临床表现,也发现存在远处转。最常受到累及的器官是:脑,骨,肝,肾上腺。现在肾上腺和肝脏的检查由用来分期的胸部和上腹部CT来完成。  
            明确肺癌病理类型 根据生物学特性,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80%)和小细胞肺癌(20%)。明确肺癌病理类型需要细胞学或组织学诊断。细胞学诊断主要包括痰液及支气管刷片检查、胸水脱落细胞检查等;组织学诊断主要包括经支气管镜活检、经皮穿刺活检以及胸腔镜、纵隔镜检查等。通常经过上述检查,绝大多数患者可获得明确的肺癌病理类型。  
            明确肺癌分期 肺癌的准确分期是选择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的前提和关键。目前TNM分期系统是肺癌最常用的分期标准。  
            T分期是指对原发肿瘤的评价,主要依靠胸部CT扫描、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  
            N分期是指对区域淋巴结的评价,其中对于可能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明确其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更是至关重要。目前,肺癌的临床N分期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但已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CT或PET)的准确性尚难以令人满意,尤其是假阳性率较高。因此,对于影像学怀疑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需进一步行纵隔淋巴结活检,以明确分期决定治疗策略。这不仅可以使部分假阳性患者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同时也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探查手术。纵隔镜检查术因其极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迄今为止仍是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金标准。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其准确性与纵隔镜检查相似,同时EBUS-TBNA更加微创安全,无手术切口,无需全麻气管插管,操作也更简便。目前在欧美国家及日本等发达国家,EBUS-TBNA这一技术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开展,并有逐步替代纵隔镜检查的趋势。而在我国EBUS-TBNA尚处起步阶段,我们的初步应用结果显示了该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  
            M分期是指对有无远处转移的评价,临床中主要依靠头颅核磁、腹部B超、全身骨扫描以及PET/CT等检查。  
            选择治疗方案 小细胞肺癌是一类恶性程度很高的肺部肿瘤,疾病进展迅速。除少数Ⅰ期患者可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外,化放疗联合是其标准的主要治疗方案。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近20年来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其主要治疗模式是以外科治疗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主要包括化疗、生物靶向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局部治疗主要包括外科手术切除以及放射治疗等。一般来说,如患者身体状况允许,Ⅰ、Ⅱ期以及部分Ⅲa早期肺癌应首选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对于Ⅱ期以后的患者采用联合辅助化疗。Ⅲb、Ⅳ期患者属中晚期肺癌,已失去外科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治疗以化放疗、生物及靶向治疗为主。对于可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尤其是早期肺癌(Ⅰ、Ⅱ期),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应为首选。近年来,国际上一些高可信度的大样本临床研究显示,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显著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更快,远期疗效类似甚至可能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明确肺癌病理类型 根据生物学特性,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80%)和小细胞肺癌(20%)。明确肺癌病理类型需要细胞学或组织学诊断。细胞学诊断主要包括痰液及支气管刷片检查、胸水脱落细胞检查等;组织学诊断主要包括经支气管镜活检、经皮穿刺活检以及胸腔镜、纵隔镜检查等。通常经过上述检查,绝大多数患者可获得明确的肺癌病理类型。 【参考文献】
              明确肺癌分期 肺癌的准确分期是选择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的前提和关键。目前TNM分期系统是肺癌最常用的分期标准。
              T分期是指对原发肿瘤的评价,主要依靠胸部CT扫描、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
              N分期是指对区域淋巴结的评价,其中对于可能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明确其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更是至关重要。目前,肺癌的临床N分期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但已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CT或PET)的准确性尚难以令人满意,尤其是假阳性率较高。因此,对于影像学怀疑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需进一步行纵隔淋巴结活检,以明确分期决定治疗策略。这不仅可以使部分假阳性患者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同时也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探查手术。纵隔镜检查术因其极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迄今为止仍是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金标准。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其准确性与纵隔镜检查相似,同时EBUS-TBNA更加微创安全,无手术切口,无需全麻气管插管,操作也更简便。目前在欧美国家及日本等发达国家,EBUS-TBNA这一技术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开展,并有逐步替代纵隔镜检查的趋势。而在我国EBUS-TBNA尚处起步阶段,我们的初步应用结果显示了该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
              M分期是指对有无远处转移的评价,临床中主要依靠头颅核磁、腹部B超、全身骨扫描以及PET/CT等检查。
              选择治疗方案 小细胞肺癌是一类恶性程度很高的肺部肿瘤,疾病进展迅速。除少数Ⅰ期患者可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外,化放疗联合是其标准的主要治疗方案。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近20年来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其主要治疗模式是以外科治疗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主要包括化疗、生物靶向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局部治疗主要包括外科手术切除以及放射治疗等。一般来说,如患者身体状况允许,Ⅰ、Ⅱ期以及部分Ⅲa早期肺癌应首选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对于Ⅱ期以后的患者采用联合辅助化疗。Ⅲb、Ⅳ期患者属中晚期肺癌,已失去外科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治疗以化放疗、生物及靶向治疗为主。对于可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尤其是早期肺癌(Ⅰ、Ⅱ期),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应为首选。近年来,国际上一些高可信度的大样本临床研究显示,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显著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更快,远期疗效类似甚至可能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2
    打赏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