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家堂——智慧与美的时空对话
【编者按】第20届世界肺癌大会(World Conference on Lung Cancer,WCLC)正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如火如荼地召开(2019年9月7-10日),会议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办,本届会议的主题为“Conquering ThoracicCancers Worldwide”。世界肺癌大会(WCLC)是世界上最大的致力于肺癌和其他胸部恶性肿瘤的学术会议,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讨论胸部恶性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我们LCRT的主编成员也携着本团队的研究成果现场参会交流。本期推送,我们先对WCLC2019局部晚期肺癌放疗相关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汇编,欢迎大家一同学习和讨论!
巴塞罗那会场上空的雨后彩虹
章节一:治疗方案优化
OA12.02 局部晚期非鳞NSCLC CDDP+S-1 VS CDDP+PEM联合胸部放疗的随机II期研究:SPECTRA研究
T. Seto, S. Niho, T. Yoshida et al.
National Hospital Organization Kyushu Cancer Center, Fukuoka/Japan
【研究背景】
SPECTRA,CDDP + S-1对比CDDP +培美曲塞(PEM)联合胸部放疗(TRT)治疗局部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多中心随机II期研究,此前报道的毒性为双臂均可耐受且易于控制; 然而,在CDDP + S-1组中更常见的是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9.6%/ 2%)。TRT(60Gy)和化疗(4个周期)的完成率分别为92%/ 98%和73%/ 86%。有效率为60%/ 64%(WCLC 2017,MA17.06)。在这里,我们展示了2年生存数据的初步分析。
【研究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CDDP+S-1(CDDP 60 mg/m2,d1,S-1 80 mg/m2,d1-14,q4W,至多4个周期)或CDDP+PEM(CDDP 75 mg/m2,d1,PEM 500 mg/m2,d1,q3w,至多4个周期)联合TRT 60Gy /30F。主要终点是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样本大小设定为100名患者。
【研究结果】
在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之间,来自日本9家机构的102名患者参加了这项研究。所有102例患者均符合条件并可评估,其中52例分配到CDDP+S-1,50例分配到CDDP+PEM。基线特征相似(CDDP+S-1/CDDP+PEM):中位年龄(范围),64.5(39-73)/63.5(32-74)岁;女性,n = 17(33%)/n = 17(34%);IIIB期,n = 21(40%)/n = 20(40%);ECOG PS = 1,n = 14(27%)/n=14(28%);从不吸烟,n = 12(23%)/n = 12(24%);腺癌,n = 47(90%)/n = 45(90%);激活EGFR突变,n = 9(17%)/n = 4(8%);ALK融合,n = 2(4%)/n = 3(6%)。在数据截断点(2018年11月28日)总共观察到72个PFS事件。在中位随访32.1月后,中位数PFS为12.7/13.8个月(HR = 1.16,95%CI,0.73~1.84,p = 0.538),2年PFS率为36.5%(95%CI,23.5-49.6)/32.1%(95%CI,18.9-45.4)。33例和36例患者观察到疾病进展。24例和31例患者的首个失败部位是远处转移。在14例和13例患者中观察到首个失败部位为局部复发。在中位随访34.6个月后,观察到44个OS事件。中位OS为48.3/59.1个月 (HR = 1.05, 95%CI, 0.58-1.90,p=0.883),2年OS率为69.2%(95%CI,56.7-81.8)/66.4%(95%CI,53.0-79.9)。每组有27例患者接受研究后药物治疗,包括EGFR-TKIs(n = 7/n = 5),ALK-TKIs(n = 0/n = 3)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n = 6/n = 10)。
【研究结论】
CDDP + S-1组的2年PFS率优于CDDP + PEM组。我们将在未来的III期研究中选择CDDP + S-1组作为研究组。
OA12.03 NRG-LU001的初步报告,局部晚期NSCLC同时放化疗+/-盐酸二甲双胍的随机II期试验
H. Skinner, C. Hu, T. Tsakiridis et al.
UPMC Hillman Cancer Center, Pittsburgh/UnitedStates of America
【研究背景】
临床前和回顾性临床数据表明,一种廉价的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有可能改善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内的几种实体肿瘤对化疗和放疗的反应。这些发现引发了NRG-LU001研究,这是一项多机构的国际随机化II期临床试验,以确定二甲双胍是否可以改善局部晚期NSCLC(LA-NSCLC)根治性放化疗(CRT)的结果。
【研究方法】
不可切除的IIIA/B期NSCLC患者被随机分为接受每周卡铂-紫杉醇(CP)联合放疗(60Gy)的同步放化疗后巩固CP(对照组)或相同的方案联合二甲双胍(2000 mg/d)(试验组)。主要终点为1年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PFS和总生存率(OS)。使用累积发生率法估计局部区域进展时间(TTLRP)或远处转移时间(TTDM)。使用CTCAE V4.0对不良事件(AE)进行分级。
【研究结果】
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170例患者被随机,计划对102个事件进行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毒性没有明显差异。1年和2年PFS对照组分别为60.4%(95%CI:48.5,70.4)和40.1%(95%CI:29.0,51.0),而试验组为51.3%(95%CI:39.8,61.7)和34.5%(95%CI:24.2,45.1)(多变量Cox比HR = 1.20(95%CI:0.81,1.78),p = 0.36)。在包括治疗组、PS评分、组织学和分期在内的多变量分析中,只有较高的分期((IIIA与IIIB)与较差的PFS相关(HR 1.79,95%CI:1.19,2.69,p = 0.0054)。2年OS对照组为65.4%(95%CI:53.5,75.0),二甲双胍组为64.9%(95%CI:53.1,74.5)(HR = 1.03(95%CI:0.64,1.68),因病死亡分别为90%和71%。TTLRP(HR 1.01,95%CI:0.57,1.79,p = 0.98)或TTDM(1.38,95%CI:0.76,2.5,p = 0.29)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63.4%的患者接受了整个疗程的二甲双胍,停药最常见的原因是副作用或并发症(13.4%)。
【研究结论】
在NRG-LU001中,同步CRT联合二甲双胍没有出现明显的安全问题。然而,在假设的效应下,这种组合未能改善PFS。此外,没有发现对OS或失败模式有影响。基于图像的盲法独立中心评估(BICR)的PFS正在进行中。有点出乎意料的是,37%的患者没有完成二甲双胍的处方疗程。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中因疾病而死亡的人数较少。致谢:本项目得到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资助:U10CA180868 (NRG Oncology Operations) , U10CA180822 (NRG SDMC) , UG1CA189867 (NCORP) , U24CA180803 (IROC) 。HS和TT是本次试验中的联合首席调查员。
OA12.06 完全切除和辅助化疗后pIIIA-N2 NSCLC患者精确PORT的前瞻性随机III期研究
Z. Hui, Y. Men, C. Hu et al.
National Cancer Center/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Cancer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China
【研究背景】
对于完全切除pⅢA-N2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术后放疗(PORT)的作用尚未明确。三维适形放疗或简化的调强放疗(3D-CRT/sIMRT)可以精确地向靶区实施高剂量,同时降低正常组织的毒性,从而改善治疗效果。这项III期随机临床试验(NCT00880971)旨在评估精确PORT对pⅢA-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完全切除和辅助化疗后的生存和失败模式的影响。
【研究方法】
pⅢA-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完全切除和4个周期铂类化疗后,随机分为PORT组和观察组。采用3D-CRT/sIMRT技术,对同侧肺门、隆突下区和同侧纵隔进行50Gy/25F的PORT。主要终点是无病生存(D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OS),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和毒性。目标累计为360例患者。至少出现230例DFS事件,研究设计为在单侧1类错误为0.025,有80%的效能检出3年DFS从30%提高到44%(相当于HR=0.69)。意向治疗人群用于初步分析,辅以使用每个方案人群的敏感性分析。Log-rank检验用于时间-事件数据的比较。
【研究结果】
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连续364名符合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PORT组184例,观察组180例。对于本次计划最终分析的初始报告,截至2019年1月31日,报道了230例DFS事件,中位随访时间为53.3个月。两组临床特征是相当的。PORT组和观察组的3年DFS发生率分别为42.7%和34.5%(MDFS:26.5vs22.7个月,HR=0.85,95%CI:0.65-1.10,单侧p=0.10),OS为81.5%vs.85.4%(mos:未达到vs 90.9个月,HR=1.01,95%CI:0.68-1.51,双侧p=0.94),LRFS为69.8%vs.62.4%(HR=0.71,95%CI:0.51~0.97,双侧p=0.03),DMF分别为44.8% vs 43.5%(HR=0.93,95%CI 0.71~1.22,双侧p=0.60)。对于每种方案的310名患者(接受PORT者140人,未接受PORT者170人),PORT略有改善DFS(44.8%vs 32.6%,HR=0.76,95%CI:0.57-1.00,双侧p=0.05),但不改善OS(85.7%vs 85.0%,HR=0.83,95%CI:0.53~1.30,p=0.41)。PORT组和观察组分别观察到110例(59.8%)和116例(64.4%)出现任何类型的复发。PORT组有47/50例死亡患者(94.0%),观察组42/47例死亡患者(89.4%)分别死于癌症进展。未观察到放疗相关的5级AE。
【研究结论】
对于完全切除和辅助化疗后的pⅢA-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精确PORT没有明显改善DFS或OS,尽管它可以显著改善LRFS。
MA08.03 N2阳性NSCLC患者接受同步化放疗后手术联合辅助帕博利珠单抗的II期前瞻性研究
S. Park, H.A. Jung, J.H. Cho et al.
Samsung Medical Center,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eoul/Korea, Republic of
【研究背景】
IIIA-N2亚组的标准治疗方案仍在讨论之中。我们假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巩固疗法在延长接受三模式治疗的IIIA-N2 NSCLC患者的无疾病生存(DFS)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研究方法】
这项II期临床研究(NCT03053856)旨在评估在IIIA-N2 NSCLC患者接受CCRT后行根治性手术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临床疗效。经病理确诊的患者接受五个周期的CCRT,每周紫杉醇(50mg/m2)和顺铂(25mg/m2)联合放疗(44Gy/22F),随后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辅助帕博利珠单抗(200mg固定剂量)每三周应用一次,最多2年或直到疾病复发。主要目标是无病生存期超过20个月。第一位患者于2017年10月入组,该摘要的数据于2019年1月20日锁定。
【研究结果】
共筛选出40例患者,37例患者接受治疗。中位年龄为64岁(范围为39-74岁)。23例患者为男性(62.2%)。作为根治性手术,患者接受肺叶切除术(n=34),双肺叶切除术(n=2),或全肺切除术(n=1)。大部分患者为腺癌(n=27,73.0%)。9例患者(24.3%)在接受新辅助CCRT之后分期下降。中位随访时间为10.6个月(范围为3.1-17.2个月),患者接受中位数为11个周期(范围1-22)的辅助帕博利珠单抗。DFS尚未到达。14名患者因疾病进展(n=9)、不良事件(n=4)、撤回同意(n=1)而停止治疗。1例患者发生4级肺炎,1例患者发生3级自身免疫性肝炎,从而导致治疗中断。除此之外,有患者发生1-2级甲状腺功能减退(n=6)、肺炎(n=5)、皮疹(n=3)。发生严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患者外周血的CD8 -T细胞中的Ki-67+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
【研究结论】
本研究首次证明在IIIA-N2期患者接受辅助帕博利珠单药治疗的可行性。最新的临床结果将在会议上呈现。
P1.01-108 PACIFIC-6:Durvalumab序贯放化疗治疗III期不可切除NSCLC患者的II期研究
M.Garassino, C.Faivre-Finn, J. Mazieres et al.
Fondazione IRCCS Istituto Nazionale dei Tumori, Milan/Italy
【研究背景】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的85%,约30%的患者(pts)患有III期疾病。基于铂的放化疗(CRT)在这种情况下一直是标准治疗(SoC),但长期预后不佳。Durvalumab是一种选择性高亲和力人IgG1单克隆抗体,可阻断PD-L1与PD-1和CD80的结合。III期PACIFIC试验评估了durvalumab与安慰剂对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III期NSCLC患者的影响,这些患者在以铂为基础的同步CRT(cCRT)≥2个重叠的周期后未出现进展(Antonia等,NEJM 2017; 2018)。采用durvalumab观察到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的显着改善(PFS为HR,0.52; 95%CI为0.42-0.65;P <0.001; OS为HR,0.68; 99.73%CI为0.47-0.997 ; P = 0.0025)。这一数据以及在PACIFIC中durvalumab和安慰剂之间呈现出相当的安全性,支持PACIFIC方案(cCRT后的durvalumab)作为此类患者新的SoC。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部分患者不符合cCRT的要求,而是接受序贯CRT(sCRT)。PACIFIC-6(NCT03693300)将评估在铂类sCRT后未进展的NSCLC患者中durvalumab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生活质量。
【研究方法】
PACIFIC-6是一项II期,开放标签,多中心研究,将在欧洲和北美的6个国家进行。患者≥18岁,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III期、不可切除的NSCLC,在铂类sCRT后未出现进展,且ECOGPS≤2符合纳入标准;纳入的患者并不限于某一生物标志物定义的人群。大约150名患者将每4周接受一次durvalumab(1500 mg静脉注射),持续24个月或直至疾病进展。根据PS状态,Pts将分为2个队列。每12周对患者进行一次评估,直至死亡、撤回同意或研究结束。主要目的是评估durvalumab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定义为durvalumab初始治疗后6个月内发生的3级和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次要目标包括研究者评估的疗效,如PFS,总体反应率,反应持续时间(根据RECIST v1.1),以及OS,肺癌死亡率,以及所有AE和严重AE的进一步安全性评估。探索性目标包括评估pt报告的症状和生活质量,以及评估基于肿瘤的生物标志物(包括PD-L1表达和肿瘤突变负荷)与疗效的关联。招募工作正在进行中。
P1.18-08 局部区域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挽救治疗的生存结局
S. Moore, B. Leung, J. Wu, C. Ho
BC Cancer, Vancouver/Canada
【研究背景】
初始治疗后局部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可能是治愈性的或姑息性的,其选择受到患者和疾病特征的影响。我们试图对局部复发NSCLC中使用的治疗策略进行真实世界分析,并探讨预后因素和治疗选择对结果的影响。
【研究方法】
对所有I-III期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在2005-2012年间转诊到BC Cancer并接受了根治性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以确定他们是否发生局部区域复发。创建了两个队列:在复发时接受根治性治疗(手术,放疗≥50Gy,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患者和接受姑息治疗的患者。收集已知预后因素的信息。主要结果是从复发之日开始计算的总生存。
【研究结果】
在研究期间,1571名患者接受了I-III期NSCLC的根治性治疗。其中187例(12%)出现复发,48%仅局部复发,28%区域淋巴结复发,25%两者均复发。54例(29%)患者在复发时进行了根治性治疗(14例手术,40例放疗),133例(71%)因合并症、PS评分差、肺储备功能不足、放射野重叠或疾病分布而接受姑息治疗。初次诊断特征:30%为I期/24%为II期/47%为III期,10%为从不吸烟者,46%为腺癌,多至50%接受手术/47%接受RT/4%接受了两种治疗,接受根治性化疗占53%。复发患者特点:中位DFS 15.2m,中位年龄70岁,49%女性,67%ECOG0-1。接受根治性治疗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ECOG 0-1分(91%vs58%),诊断时为早期(50%vs22%),复发时无淋巴结转移(63%vs41%),并且在复发时接受更积极的分期检查,复发进行了病理证实的为76%vs27%,PET扫描为72%vs26%。在接受根治性治疗的队列中,总生存显着延长。中位OS为 33.1 m vs 9.7 m,5年OS为28.2%vs 3.3%。在一个包含诊断时分期、年龄、性别、组织学、吸烟状况和复发时的ECOG的多变量模型中,根治性治疗对比姑息治疗的影响仍然显著(对于姑息治疗出现死亡的HR为2.11,p<0.001)。
【研究结论】
在这个真实世界的人群中,12%的NSCLC患者在根治性治疗后发生了孤立的局部区域复发。在复发时接受根治性治疗的患者有合理的机会获得长期生存,对特定的患者进行局部复发的积极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P1.18-09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三模态治疗:基于模型的与单纯化放疗的比较
M. Strange, I. Vogelius, L. Nygaard et al.
Rigshospitalet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Copenhagen/Denmark
【研究背景】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是化放疗(CRT)。一些具有最小N2病灶的患者在CRT后接受手术(三模态治疗),但证据很少。在我们的中心,如果患者适合手术并且具有最小N2病灶或对CRT的局部反应较差时,则他们可能具有三模态治疗的适应症。我们基于模型比较评估了三模态治疗相较于单纯CRT的结局。
【研究方法】
入组2013-2018年期间接受辐射剂量为60-66 Gy的CRT治疗的LA-NSCLC患者。我们登记了患者和疾病的特点以及治疗结局和生存。对于三模态治疗患者我们登记了并发症和术后死亡率[IRV1] [GP2]。基于CRT治疗患者的数据生成了多变量模型,以提供给定共变量(年龄、T和N分期、组织学、PS和Charlson合并症评分)的预期生存。该模型为三模态患者提供了预期生存,并将观察到的结果与单纯CRT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果】
266名患者入组。41例患者接受了三模治疗。患者特征总结在表中。从CRT到手术的中位时间是10(5-113)周。36.5%的患者接受胸腔镜手术,63.4%的患者接受开胸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2%,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29.3%)和出血(12.2%)。再次手术率为17.1%。30天和90天死亡率为7.3%。26.8%患者在CRT后出现完全病理学缓解。在单变量分析中,与CRT相比,三模态患者的生存改善(p=0.01)。对可获得的共变量进行校准后,观察到的生存倾向于仍然优于单纯CRT的预期生存(图)。在多变量模型中,包括两例合并症评分缺失的患者在内的36名患者被剔除。
【研究结论】
三模态治疗似乎可以改善生存,但局限性是病例选择造成的残留混淆。
P1.18-18 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低分割放化疗的可行性
N. Van DerVoort Van Zyp, M.Hashimzadah, E. Kouwenhoven et al.
Haaglanden Medisch Centrum, Leidschendam/Netherlands
【研究背景】
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是同步化放疗,通常由含铂双药和60-66Gy组成。在荷兰,另一种选择是轻度低分割化放疗(66Gy/24F ,2.75Gy/F)联合每日低剂量顺铂。该治疗方案旨在通过减少整体治疗时间从而改善局部肿瘤控制和总体存活率。我们研究了接受三周的足量含铂双药化疗联合低分割放疗的可行性。进行足量含铂双药化疗的目的是降低远处转移的发生率。
【研究方法】
本项回顾性观察研究纳入接受足量含铂双药化疗联合放疗剂量为66Gy/24f治疗的III期NSCLC患者(70岁,WHO PS评分为0-1,估计长度≤12cm的食道接受剂量为66Gy的放疗)。所有患者都通过PET扫描和脑MRI进行了分期。化疗方案一般包括1个周期的顺铂/培美曲塞或顺铂/吉西他滨,随后进行2-3个周期的顺铂/依托泊苷。放疗大多在第二周期化疗的第二天开始。在化疗后可进行手术单个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从此分析排除。使用通用不良事件标准(CTCAE v4.0)进行毒性反应评分:如果发生≤90天则为急性毒性反应,>90天则为晚期毒性反应。
【研究结果】
在2012-2019年间,40名患者接受了低分割放疗和含铂双药化疗。中位年龄为58岁(SD 8.9),所有患者WHOPS评分为0-1,58%为男性。随访中位时间为3.3年(IQR:1.7-3.9)。中位总体生存期为1.6年(IQR 0.6-3.2)。两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概率为3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0.9年。14例患者(35%)发生3级以上的急性食管毒性,7例患者发生(17.5%)晚期食管毒性。5名患者死亡:全部死于食道穿孔或支气管-食管瘘。
【研究结论】
选定的局部晚期III 期NSCLC患者接受低分割放疗联合同步足量顺铂为基础的化疗发生意想不到的严重急性和晚期食管毒性的概率高。
P1.18-27 不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使用TomoTherapyHD的IGRT技术进行的放化疗
M.Zemanová, S.Hloušek, R. Jirásková et al.
First Medical Faculty and General University Hospital in Prague, Prague/Czech Republic
【研究背景】
近二十年来,局部晚期NSCLC的同步放化疗(CCRT)被认为是一种治疗标准,除了辅助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外,没有显著进展。我们展示了单中心每日使用TomoTherapy HD进行3D IGRT在不可手术NSCLC的放化疗结果。
【研究方法】
纳入2015年4月至2018年9月UICC7分期治疗的3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和放射治疗方案。生存分析采用Kaplan- Meier法,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我们的首选化疗方案是每三周的顺铂/长春瑞滨,卡铂联合长春瑞滨或紫杉醇的双药也可选。标准辐射剂量为66Gy/33F/6.5W,每日进行MVCT。最少和中位随访分别为7/30个月。
【研究结果】
患者特征如下:患者平均年龄66岁,男性46%,II期+IIIA期/IIIB期/局部复发44%/33%/23%。77%的患者接受了PET/CT检查。组织学:腺癌41%,鳞状细胞癌38.5%,NOS 20.5%。所有患者均行化疗,59%顺铂为主,41%卡铂为主,69%患者接受了全量放疗66Gy, PTV平均大小366ml。CCRT有69%的患者。随后,只有1例患者接受了根治性手术,5例患者使用检查点抑制剂作为二线姑息治疗。我们观察到低治疗毒性,放射性食管炎1-2级64%,3级1例。13%的患者出现1-2级放射性肺炎。中位生存期为35.3个月,中位进展时间为22.3个月,2年生存率和TTP分别为63%和44%。进展的原因主要是单纯远处转移(26%)或合并局部失败(15%)。8%的患者出现单纯局部进展。单因素分析并没有发现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化疗方案和化疗时间以及同时进行的治疗在生存率或TTP方面有任何差异。观察到II+IIIA期、鳞状细胞癌、高剂量放疗、化疗与放疗开始间隔较短的患者预后无明显改善趋势。唯一显著的变量是PTV的大小。临界值440ml时,PTV体积越大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体积较小的患者(HR 4.209, 95%CI: 1.519;11.665)。
【研究结论】
不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使用TomoTherapy HD的IGRT技术治疗效果良好,可持续的局部控制率为77%,2年生存率为63%,中位生存接近3年。唯一的负预后因素是PTV的大小。
P2.04-87 在DURVALUMAB批准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
T. Fukui, S. Hosotani, I. Soda et al.
Kitasato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agamihara (Kanagawa)/Japan
【研究背景】
局部晚期(LA)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标准治疗是同期放化疗(CRT),2年总生存(OS)为40-70%。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被证明对晚期或复发性NSCLC有效,并于2015年12月在日本获得批准。此后,ICI durvalumab于2018年7月在日本被批准作为同步CRT后的维持治疗,即使是不可切除的LA-NSCLC。
【研究方法】
为了研究同步CRT治疗LA-NSCLC患者的可行性以及ICI治疗CRT后复发患者的疗效,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7月至2018年6月(durvalumab批准前)行CRT治疗的LA-NSCLC患者。
【研究结果】
共有10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男性81例,女性27例,中位年龄65岁,其中靶向基因突变7例,包括2个EGFR、4个ALK和1个ROS1阳性)。所有患者均采用三维计划系统行胸部根治性放疗以及铂类同步化疗。79例(73%)接受1 ~ 2周期相同方案的巩固化疗。105例(97%)患者完成了计划的放射治疗,93例(85%)患者观察到放射性肺炎,从开始放射治疗到发生的中位时间为130天(范围为41-317天)。74例(69%)患者符合PACIFIC标准,被认为符合durvalumab的使用条件。总有效率为64%,无进展生存期为10.3个月(95%CI, 8.4-12.2)。OS为41.8个月(95%CI, 20.1-63.5), 2年OS为63%。82例CRT后复发患者中,18例在治疗过程中接受ICI治疗(nivolumab 14例,pembrolizumab3例,atezolizumab 1例)。复发后接受ICI治疗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未接受ICI治疗的患者(2年生存率87% vs. 41%;p= 0.001)。
【研究结论】
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步CRT被认为是对LA-NSCLC患者有效且毒性可接受的治疗方法。ICI治疗LA-NSCLC同步CRT后复发的患者已显示出疗效,而durvalumab维持治疗的适应症有望进一步改善LA-NSCLC患者的预后。对于LA-NSCLC患者,应考虑ICI治疗的最佳使用时机。
P2.18-03 局部晚期肺癌患者行根治性化疗和/或放疗后接受挽救性手术治疗
M. Yamashita, Y. Maki, T. Ueno et al.
National Hospital Organization Shikoku Cancer Center, Matsuyama/Japan
【研究背景】
2017年之前,化疗和/或放疗(CRT)是局部晚期肺癌(LALC)的治疗方法。然而在CRT之后,肿瘤有时残留在治疗区域。CRT后进行根治性肺切除(挽救性手术)是一种治疗选择。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接受CRT后进行挽救性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前手术并发症一直存在疑问。这项研究旨在确定这种挽救性手术的长期生存和手术结局。
【研究方法】
挽救性手术是指在LALC患者接受基于含铂双药的CRT或治疗剂量的放疗后再行切除。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研究所中2008年1月至2019年3月的病历,并收集了33名接受挽救性手术的患者。这项研究得到了我们的研究所审查委员会的批准。
【研究结果】
接受手术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岁(范围为39~86岁),其中有5名女性和28名男性。初始治疗意图治疗包括26例患者接受同步CRT,2例患者接受序贯CRT,5例患者接受立体定向体放疗。从接受CRT到接受手术的平均间隔时间为31个月(范围3~128个月)。除2例患者外,所有患者均接受完全手术切除及纵隔淋巴结切除,包括20例患者行肺叶切除术、2例患者行肺叶及支气管切除术、7例患者行支气管/肺血管成形术、2例患者行肺切除术。支气管树覆盖着心包周脂肪组织或肋间肌。19例患者为腺癌,10例患者为鳞状癌,2例患者为大细胞癌,1例患者为合并细胞小细胞癌,1例为腺鳞癌。平均手术时间为302分钟,平均失血量为687克。未发生手术死亡或住院期间死亡病例。12例患者(36%)发生术后并发症,但无支气管胸腔瘘或支气管破裂发生。术后3年和5年的总存活率分别为70%和52.3%,其中中位随访期为53个月。接受挽救性手术六年后,没有肺癌复发病例。
【研究结论】
LALC患者接受治疗意图的化疗和/或放疗后,接受挽救性手术是可行的,这需要谨慎选择患者,手术步骤周到,围手术期护理。接受挽救性手术后六年后,幸存者可能有望免于肺癌复发。
章节二:疗效及预后评估
P2.03-59 辐射剂量依赖性脂代谢重编程对肺癌细胞辐射存活/抵抗的作用
X. Zhu, S. Li, L. Wang, Z. Zheng, X. Duan
The Radiation Oncology Department, Nanfang Hospita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China
【研究背景】
放射治疗在肺癌的全程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辐射抵抗限制了肿瘤的长期控制。探索放疗剂量递增后存活/抵抗肺癌细胞中代谢重编程的动态变化,有助于阐明肺癌放疗抵抗的代谢机理、开发干预和早期检测的新靶点,目前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
【研究方法】
按常规剂量分割照射法,构建多个细胞系来源不同剂量(2Gy×20F、2Gy×30F、2Gy×40F)辐射存活/抵抗肺癌细胞模型。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和中性彗星实验检测细胞辐射敏感性,EdU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鉴定高剂量辐射抵抗细胞及其亲本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和代谢物。Western blot检测脂肪酸氧化(FAO)相关代谢酶的表达。
【研究结果】
接受不同剂量辐射后存活/抵抗的肺癌细胞与其亲代细胞相比,辐射抗性显著增加且随接受过的辐射剂量递增。代谢组学分析显示,包括FAO的代谢产物乙酰乙酸在内的酮体代谢相关物质在高剂量辐射抵抗肺癌细胞中显著富集。各剂量辐射后存活/抵抗的肺癌细胞中,FAO关键代谢酶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CPT1A/B)的表达也随着细胞接受过的辐射剂量递增;体外实验证实,用依托莫司抑制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CPT1A)后,可显著降低各剂量辐射存活/抵抗肺癌细胞的DNA修复及增殖能力,从而增加其辐射敏感性,而且影响程度也随细胞接受过的辐射剂量递增。
【研究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等差剂量辐射存活/抵抗肺癌细胞株为探索剂量依赖的辐射抵抗的机制提供了临床前研究模型。辐射剂量依赖的FAO增强促进了肺癌细胞的辐射存活/抵抗,靶向FAO的关键代谢酶CPT1A可能是提高肺癌放疗疗效的潜在治疗方式。课题来源: 81572279,2016J004,LC2016PY016,2018CR033。
朱晓霞教授课题组放疗与脂代谢研究的壁报展示
MA08.01 对接受化放疗和阿特利珠单抗治疗肺癌患者的循环间质细胞和肿瘤细胞的PD-L1表达分析
S. Lin, A. Augustyn, J. He et al.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Houston/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研究背景】
我们之前已经证明化放疗(CRT)期间PD-L1表达的动态变化可以通过评估循环细胞上的PD-L1表达来追踪。这些变化与免疫治疗反应的关系尚不清楚。我们前瞻性地监测了接受阿特利珠单抗和CRT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患者的血液循环中的2种细胞的PD-L1表达(循环肿瘤细胞[CTCs]和癌症相关巨噬细胞样细胞[CAMLs])。
【研究方法】
样品来自已完成的二期DETERRED研究(NCT02525757),在完成CRT(N=10)后的一年或CRT同时及之后(N=30)加入阿特利珠单抗。本研究中39患者的样本可供分析。基线血样(7.5毫升)是在CRT开始之前(T0)提取的,在完成CRT后1个月(T1)抽取了第二个样本,在完成CRT后2个月(T2)抽取了第三个样本。血液经CellSieve™微过滤器处理;对细胞角蛋白/PDL1/CD45 进行染色以识别 CDC 和 CAMLs。对PD-L1 强度进行测量并分为四组:0-阴性、1-低强度、2-中等强度和3-高强度。用Dako 22c3对核心活检的PD-L1 IHC水平再检测,并与T0样本进行比较。肿瘤和循环细胞中的PD-L1水平用于评估PFS和OS。通过log-rank检验检测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研究结果】
85%患者可进行PD-L1的IHC,并且在 100% 的 T0 样本中至少发现一个细胞角蛋白阳性细胞(CTC 或 CAML)。在33%的T0时、 24%的T1和 43%的T2样本均发现了CTC。在92%的T0、97% 的T1和97%的T2样本中发现了 CAML。肿瘤PD-L1表达百分比和T0时CTCs/CAML的PD-L1染色强度未发现相关性。58%的IHC样本中发现肿瘤PD-L1>1%,在24%的IHC样本中肿瘤PD-L1>50%。但肿瘤PD-L1表达与PFS或OS 之间没有相关性。在T0时, 18例患者的CTC/CAML上的PD-L1表达较低 (0-1),15例患者高表达(2-3),但与 PFS(HR=0.6,95%CI 0.2-1.7,p=0.48)或OS (HR=1.7,95%CI 0.5-6.4,p=0.66) 没有关系。但是,无论T0时的水平如何,在 T1 或 T2时PD-L1 较高的患者往往PFS都有所改善(HR 2.5、95%CI0.7-8.6、p=0.13)和明显较好的OS(HR 14.2、95%CI 2.4-81.8、p=0.003)。有趣的是,在 T0低PD-L1 表达的15例患者中,7例患者在 T1 或 T2 诱导了 PD-L1的表达。与PD-L1持续低表达的样本相比,所有具有诱导PD-L1表达的样本具有更好的PFS(HR 8.3,95%CI1.4-50.2,p=0.02)和OS(HR 8.7,95%CI 1.2-64.0,p=0.03)。
【研究结论】
虽然基线肿瘤或循环细胞PD-L1表达与临床结局无关,但在CRT之后对CTCs/CAMLs中的高PD-L1表达进行连续监测后发现,似乎与CRT之后接受巩固阿特利珠单抗的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结果相关。尤其是在巩固阶段的随访中PD-L1被诱导表达的患者。PD-L1的动态追踪可作为LA-NSCLC在接受CRT后行免疫治疗有效性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
P1.01-128 切除的IIIA-N2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的选择:阳性淋巴结的对数发生比的影响
Y. Wo, H. Yang, Y. Wang et 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China
【研究背景】
单纯手术切除导致III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率较低,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发生率高。改善手术结果的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实施术后放射治疗(PORT)。然而,对于IIIA-N2期NSCLC而言,实施PORT的获益和适应症仍然存在争议。我们的目的是评估阳性淋巴结的对数发生比(LODDS)作为PORT获益的预测因子。
【研究方法】
手术切除的IIIA-N2期NSCLC患者在2004至2015年间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提取。LODDS定义为loge[ (转移性淋巴结计数+0.5)/(阴性淋巴结计数+0.5)]。X-Tile软件基于最小p值法确定LODDS的最佳分割点。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
【研究结果】
在这项研究纳入的患者(n=4197)中,1630人(38.8%)接受PORT。LODDS分为四组:LODDS1(LODDS≤-1.61),LODDS2(-1.58≤LODDS≤-0.85),LODDS3(-0.83≤LODDS≤0.00)和LODDS4(LODDS≥0.01)。LODDS组1,2,3和4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3,44,35和25个月。PORT可显著提高IIIA-N2期NSCLC的生存率。根据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ORT和LODDS都是独立的预后因素。按LODDS组分析时,PORT的益处仅限于LODDS4组的患者(LODDS≥0.01),而PORT的益处在LODDS1-3组中没有观察到。
【研究结论】我们的研究证实LODDS是IIIA-N2期NSCLC的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值得注意的是,LODDS可以预测哪一组患者可以从PORT中获益。
P1.18-10 接受根治性化放疗的NSCLC患者的淋巴结累及程度对预后的影响
C. Yip, S.H. Tan, K. Chua et al.
National Cancer Centre Singapore, Singapore/Singapore
【研究背景】
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与多站N2或N3淋巴结受累的NSCLC相比,单站N2受累的预后会更好。我们旨在评估接受根治性化放疗(CRT)的NSCLC中淋巴结受累的程度和位置对预后的影响。
【研究方法】
我们回顾性地评估在2007-2015年间在单一高等医疗机构中接受根治性CRT治疗的患者。淋巴结分期基于影像(CT/PET) 和/或内窥镜/手术评估。淋巴结分期分为 N0、N1、单站 N2(N2单站、多站N2 (N2多站)、同侧 N3 SCF (N3scf)和对侧纵隔/SCF N3(N3对侧)。单站N2 进一步分为一个或>1淋巴结受累。从放疗开始之日起至死亡和复发之日分别定义为总生存(OS)和无疾病生存(DFS)。COX回归和Kaplan-Meier 方法用于生存分析。
【研究结果】
共纳入207名患者,其中165例患者(80%)接受同步CRT和42例患者(20%)接受序贯 CRT。大多数肿瘤病理分型是腺癌(55%:EGFR+为26%,EGFR-为49%,未知为25%),其次是SCC (36%)和其他亚型(9%)。临床淋巴结分期如下:N0=8%,N1=7%,N2单站=19%,N2多站=37%,N3scf=12%,N3对侧=16%。传统的 AJCC 淋巴结分期不是 OS (p=0.4)或 PFS (p=0.4)的预后因素。然而N2单站(中位OS=40个月)和N3scf(中位OS=55个月)的患者与N2多站(中位OS=23个月)和N3对侧(中位数=20个月)(图1)相比,OS有改善( 图1)。在 N2单站亚组中,与>1淋巴结受累(27 个月)的患者相比,单个淋巴结受累的患者的中位OS(44 个月)更长,但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样本量少(p=0.4)。虽然与N2多站和N3对侧相比,N2 单站和 N3scf的患者的DFS 没有显著差异(p=0.09),但N2 单站和 N3同侧患者的PFS倾向于更长。在多变量分析中,N2多站(HR 1.71,95% CI1.08-2.71, p=0.02)、T4(HR 2.02,95% CI 1.12-3.65,p=0.02)和老年人(HR 1.03,95%CI 1.01-1.05,p=0.003)的OS更差,但不适用于接受序贯CRT的患者 (HR 1.31,95%CI 0.86-1.99,p=0.2)。
【研究结论】
本研究表明相比于N2多站和N3对侧淋巴结受累的III期NSCLC患者,接受CRT的N2 单站和N3scf淋巴结受累的III期NSCLC患者的OS有改善。这些结果表明淋巴结分布,而不是传统的AJCC淋巴结分期可能对接受CRT的NSCLC患者的预后有更大的影响。
P1.18-13 预测接受根治性化放疗的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失败模式
X. Zhu, X. Li, X. Fu
Shanghai Chest Hospita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China
【研究背景】
分析接受根治性化放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患者的失败模式,并建立预测这些患者失败模式的列线图。
【研究方法】
收集了2013年至2016年间在我们医院接受根治性化放疗和随访的LA-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研究终点是接受根治性化放疗后的首次失败。基于logistic回归,对各因子的预测值进行了评价,并建立了列线图。该模型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进行了验证。
【研究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时,观察到100名患者发生失败。分别有46例患者和54例患者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 (p = 0.016, OR (95%CI):0.936 (0.887-0.987)), 肿瘤部位 (p = 0.025 ,OR (95%CI):2.732 (1.137-6.567)) 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突变状态 (p = 0.020 , OR (95%CI ):3.747 (1.234-11.381)) 是远处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已被纳入列线图中(图1)。ROC曲线显示列线图中的ROC曲线(AUC)下面积为0.713,它优于任一单一因素。校准曲线显示了令人满意的预测的远处转移与实际观测之间的一致性。DCA 显示此模型中的大多数阈值概率具有良好的净获益(图 2)。
【研究结论】
我们得出结论年龄、肿瘤部位和EGFR突变状态可以预测接受根治性化放疗的LA-NSCLC患者的失败模式。基于这些因素,我们构建并验证了列线图,表明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潜在的预测价值。
P1.18-16 LA-NSCLC患者接受化放疗过程中,肿瘤退缩是临床结局的一个生物标志物吗?
S. Ramella, S. Silipigni, M. Fiore et al.
Radiotherapy, Campus Bio-Medico University,Via Alvaro del Portillo (RM)/Italy
【研究背景】
放疗期间,剂量分布适应肿瘤退缩是一种创新的方法。尽管可明显减少肺毒性,人们在肿瘤缩减后的靶区内存在肿瘤复发风险仍存在一些担忧。最近的数据报告该方法没有增加局部复发和肺毒性低,因此等待正在进行的III期试验探索这个问题(RTOG 1106-ACRIN 6697),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接受或不接受这一自适应方法治疗的患者长期的结果。
【研究方法】
参加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接受同步化放疗的LA-NSCLC患者,并在肿瘤退缩的情况下进行重新计划,与同一时期接受同步治疗而未发生肿瘤退缩的患者进行比较。使用RTOG/EORTC量表对毒性进行了评估。在适当时候,组间差异通过Fisher的确切检验(两尾)或χ2进行比较。使用 Kaplan-Meier 方法计算了"事件时间"曲线,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研究结果】
适应组(AG) 的患者更有可能接受总辐射剂量等于或高于59.4Gy 的放疗(58% vs 27%,p=0.003)。局部复发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即使非自适应(NAG)组和AG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8%和31%。两组中55%和46%的患者发生远处复发。急性≥G2食管毒性和肺毒性发生率相似,但G3急性肺毒性低于AG组的三分之一(2% VS 7%)且G3慢性肺损伤发生率减少一半(7.5% VS 4%)。幸存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7.8个月。NAG组和 AG组的中位OS分别为 26.6个月和 30.5个月,PFS分别为 7.6个月 和 8.3 个月。患者生存受肿瘤退缩比率的影响。与肿瘤初始体积不退缩或退缩体积小于25% 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 25 个月)(p=0.016)相比,初始体积减少达25-50%(未达到中位生存期)的患者生存结局更好。一个明显相反的结果是在肿瘤退缩体积>50%的情况下,存活率更低(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PFS反映了相同的观察值,其中值为,对于肿瘤退缩体积在0-25%范围的患者和肿瘤退缩体积>50%的患者,两者的PFS相似,分别为7.5和7.4个月,对于肿瘤退缩体积比率在 25-50%的患者,其PFS为13.8个月。
【研究结论】
需要等待随机的III期临床研究的结果,适应性方法证实了它在增加剂量和减少毒性方面的作用,而不会造成损害的临床结局。肿瘤体积退缩 >50%的患者中,临床结局更差可能是由于肿瘤增殖性高。在未来的试验中,我们应该研究肿瘤退缩率作为预测生存的生物标志物的作用,以便加强对选定人群的治疗。
S. Yang, Y.Liu, Y. Ye, Y. Zhu, Q. Xu, Y. Xu
Shanghai Pulmonary Hospital, Shanghai/China
【研究背景】
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患者的个体化多学科治疗中,从治疗方案优化方面分析了对序贯放化疗患者进行剂量递增以增加肿瘤控制和减少同步放化疗患者剂量以减轻放疗副作用的可行性。
【研究方法】
从上海肺科医院随机选择50例LANSCLC患者,重新制定治疗计划。这些患者的PTV定义为CTV+0.4 cm,CTV是GTV外扩0.6-0.8 cm,至少95%的PTV体积接受60Gy/30fx,这些计划称为对照组。初始GTV为GTV1,GTV照射40Gy后获得GTV2,PTV1定义为GTV1+0.4 cm,PTV2定义为GTV2+0.4cm。随着PTV2剂量的递增,肺部保留与对照组相同剂量的计划为Test1组,PTV1和PTV分别接受60Gy和45Gy的计划为Test2组。分别从剂量跌落梯度和OARs保留的角度分析了Test1组和Test2组治疗方案的可行性。
【研究结果】
通过比较Test1组和对照组,发现PTV2接受剂量受体积比VPTV-PTV1/VPTV影响很大,随着VPTV-PTV1/VPTV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当VPTV-PTV1/VPTV在0.2~0.3,0.3~0.35,0.35~0.4,0.4~0.45范围内时,PTV2的剂量升高至63Gy,66Gy,69Gy和72Gy。Test2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发现OARs接受的剂量在Test2组中会减少,如肺的V5,V20,V30和MLD分别减少2.17%±1.2792%,1.7148%±1.04733%,1.9982%±1.165%,1.299Gy±0.564Gy;心脏的V50和MHD分别减少1.9128%±2.1184%,1.229Gy±0.921Gy,食管的V60,Dmax和MED值分别减少5.41%±5.91%,4.6296Gy±4.4479Gy,2.3491Gy±1.3411Gy,所有p值均远小于0.05。
【研究结论】
LANSCLC可进行个体化放疗,VPTV-PTV1/VPTV可预测剂量跌落梯度。在Test1组中,考虑到不增加肺的额外剂量,VPTV-PTV1/VPTV越大,PTV2可递增至越高的剂量。在test2组中,降低初始照射野剂量显著降低了OARs所接受的剂量,对于能够接受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促进LANSCLC患者的个体化多学科治疗,尚需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证实。
P2.01-90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基于肿瘤位置和肿瘤/肺体积比的剂量学预测
S. Yang, Y. Ye, Y. Zhu, Y. Xu
Shanghai Pulmonary Hospital, Shanghai/China
【研究背景】
基于肿瘤的位置和肿瘤与肺的体积比,我们给出了一种预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最低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曲线的方法。
【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上海肺科医院5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调强放疗(IMRT)技术进行根治性放疗。这50例患者的PTV体积范围为44.65cc~935.36cc,位于肺的不同部位。所有患者均接受60Gy/30F的总剂量,至少95%的PTV被处方剂量覆盖。所有治疗方案都要求根据肺的最低DVH曲线得到最佳结果,并根据肿瘤的位置及其相对于肺的体积比来分析肺部的最终DVH。
【研究结果】
通过分析肿瘤在肺内的位置和肿瘤与肺的体积比,发现可以预测肺癌的DVH。当肿瘤位于同一位置时,随着肿瘤与肺的体积比的增加,肺的剂量体积将按比例增加;当肿瘤位于不同的位置时,即使肿瘤与肺的体积比相同,肺的DVH也会出现不同的表现;此外,还发现肺的体积对肺的DVH的影响远大于肿瘤与肺的体积比,即使肿瘤与肺的体积比具有较大的值,如果肺的体积较大,则可以获得较低的肺DVH曲线。最后,我们发现,在任何情况下,如果10Gy和65Gy之间的体积成反比关系,且另一个OAR(危及器官)所接受的剂量在其安全范围内,那么这个治疗方案对患者将是最好的。并能获得肺DVH曲线的拐点(约6~7Gy),即DVH曲线的极值。
【研究结论】
通过分析这50例患者的治疗方案,可以根据肿瘤部位和肿瘤-肺体积比预测任何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DVH。肺的最低DVH曲线可以通过其获得的拐点来评估。
E. Cohen,H. Gao, S. Lin et al.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Houston/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研究背景】
Durvalumab巩固治疗是目前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放化疗(CRT)后的治疗标准。然而,免疫治疗反应的预测和预后生物标志物仍然不明确。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在治疗期间序贯评估的微创性血液生物标志物可能在理解反应特征和最佳治疗顺序方面是有用的。我们报告了同步放化疗(CRT)联合PD-L1阻滞剂阿特利珠单抗患者的系列血液免疫表型。
【研究方法】
在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对40例LA-NSCLC患者进行了单机构DETERRED试验。前10例患者接受卡铂/紫杉醇化疗联合阿特利珠单抗治疗2个周期,完成CRT后维持阿特利珠单抗1年,随后30例患者CRT同步给予阿特利珠单抗治疗,序贯化疗/阿特利珠单抗治疗和阿特利珠单抗维持治疗。共有38名可评估患者。在CRT开始时(基线)、CRT进行中 (2-4周)、CRT结束时抽取外周血,并进行长达两年半的定期随访采样。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新鲜全血在采集后24小时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Cox回归来评估生物标志物与生存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
在CRT进行中的第二次血液样本,最终进展的患者外周血CD4 T辅助细胞表达PD-1的百分比较基线有更大的增加 (p = 0.042),这种变化与无进展(PFS, p = 0.039)和总生存(OS, p = 0.042)有关。进展者平均增加2.5个百分点,而非进展者平均下降1.9个百分点。在CRT后的第一次随访中,表达PD-1的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增加与存活呈负相关(PFS p = 0.0015, OS p =0.023),粒细胞性髓样抑制细胞百分比也与存活呈负相关(PFS p = 0.0089, OS p =0.034)。当对多次检测进行校正时,这些比较并不显著。然而,在包括年龄、分期和组织学在内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CRT治疗2-4周后CD4 PD1的变化是PFS的独立预后指标(p = 0.02,危险比1.2, 95% CI 1.03至1.4)。
【研究结论】
表达PD1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抑制细胞的增加可能对接受CRT和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的局部晚期患者有预后意义,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这些标记物在免疫治疗耐药性中的作用。
P2.18-05 ypN2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患者可以受益于PORT – 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
Y. Bao, J. Kang, Y. Men et al.
National Cancer Center/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Cancer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China
【研究背景】
新辅助化疗后手术(NCS)是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常见治疗模式。然而,对于上述治疗后的ypN2疾病的患者,没有证据表明术后放疗(PORT)是否应该采用。我们的研究是从SEER数据库评估PORT对ypN2NSCLC患者NCS后生存的影响。
【研究方法】
我们根据2004-2015年诊断的NSCLC患者、接受了NCS治疗和ypN2的纳入标准筛选来自SEER数据库的数据(2004-2009年AJCC第6版,2010-2015年AJCC第7版)。我们排除了基本信息(如性别、组织学或死亡原因)不明确、多原发恶性肿瘤和M1疾病的患者。所有数据使用SPSS Statistics(版本25)进行分析,并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来匹配PORT组和非PORT组之间的基线特征。Kaplan-Meier法估计总生存(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CSS)。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生存预测因子的风险比(HR)。
【研究结果】
从接受NCS的331例患者中,215例符合标准进入最终分析。联合PORT有112例(52.1%)。多数患者的基线特征如下:年龄≤65(55.3%),白人(82.3%),女性(54.4%),组织学分级3-4级(63.3%),腺癌(60.0%),肿瘤大小3-5 cm(38.6%),肺叶切除(80.0%)和淋巴结阳性≥4(51.2%)。PORT组与非PORT组进行倾向评分配对后仍有200例患者,每组100例。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36个月和26个月,5年OS率分别为36.2%和20.3%(P=0.011)。中位CSS分别为36个月和27个月,5年CSS分别为38.5%和21.1%(P=0.010)。单因素分析显示,只有PORT能显著改善OS(HR=0.648,P=0.013)和CSS(HR=0.639,P=0.012)。多变量分析证实PORT是OS(HR=0.615,P=0.011)和CSS(HR=0.614,P=0.013)唯一有意义的预测因子。
【研究结论】
对于NCS后的ypN2 NSCLC患者,PORT可以显著改善OS和CSS。然而,这一结果需要通过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加以澄清。
S. Ramella, C. Greco, M. Fiore et al.
Campus Bio-Medico University, Via Alvaro del Portillo (RM)/Italy
【研究背景】
不可手术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标准是同步化放疗,效果较好但受毒性较高的影响。即使文献数据证实了对老年人群也有显著优势,这些特定的患者群体在随机试验中通常代表性不足。本研究根据年老(>70岁)或年轻(≤70岁)分析了我们机构患者的治疗和临床结局。
【研究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们机构之前发表的临床研究招募的接受了根治性同步化放疗的患者进行二次分析。分析的因素包括ECOG PS、性别、分期、组织学、治疗时长以及食管和肺毒性。
【研究结果】
对之前我们机构发表的临床试验招募的347名(≤70岁以上:188;>70岁:159)接受同步放疗的III期NSCLC患者进行了二次分析(年龄范围,39-92岁)。老年男性患者(85%和72%;p=0.003)和IIIB期(49%和34%,p=0.008)更多。所有患者的ECOG 都是 0-1分(老年人:36% 和 29%,p=0.451)。肿瘤组织学分型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相似(分别为20.8个月和19.2个月;p=0.503)。对于老年患者,基于治疗时长的总生存的显著差异也是可观的。1992-2005年和2006-2014年间接受治疗的所有患者的总生存期分别为17.8个月和25.9个月(p<0.001)。而同一时期老年患者的生存期分别为16.5个月和24.9个月(p=0.002)。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发生食管和肺毒性的概率无显著差异(G2食管毒性:18.6%和21%; G3食管毒性:1.7%和2.6%; G2肺毒性:6.4%和6.3%; ≥G3肺毒性:分别为5.7% 和 3.1%)。
【研究结论】
本研究中,临床状况良好的局部晚期NSCLC老年患者在接受同步化放疗后,OS结果良好且未增加毒性反应。在现代,年轻患者临床结局获益的同时,一些经选择的老年患者人群也能获益。
P2.18-18 联合评估肿瘤体积和转移淋巴结范围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CRT治疗的影响
Y. Tamiya, M. Morise, R. Matsuzawa et al.
Nagoya University Hospital, Nagoya/Japan
【研究背景】
放化疗(CRT)是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标准治疗方法。在这些研究中,肿瘤大体体积(GTV)和转移淋巴结的站数被认为是可能的预后因素,而TNM分期分层(IIIA期与IIIB/IIIC期)并没有显示明显的预后影响。然而,这些证据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GTV和转移性淋巴结的范围对预后的影响。
【研究方法】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CRT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III期患者。用椭圆体积公式计算了简化的GTV (sGTV)。我们证实sGTV与标准GTV在前期探索时存在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转移淋巴结范围分为有限的淋巴结范围(≤ND2a)(定义为“LN”)和广泛的淋巴结范围(>ND2a)(定义为“EN”)。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sGTV和转移淋巴结的范围对预后的影响。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8例患者。所有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0个月。单因素分析中,sGTV>90cm3患者的PFS较sGTV≤90cm3患者短(中位PFS: 6.7 vs. 11.7, p=0.03)。此外,sGTV>90cm3和EN患者均呈现较差的PFS (HR 3.3;95% CI,1.40 -7.87;单因素分析中p<0.01)和OS (HR 3.3, 95% CI: 1.18-9.32,p<0.01)。多因素分析也显示sGTV>90cm3和EN患者预后较差(PFS的校正HR:3.6, 95% CI: 1.49-8.71, p<0.01, OS的校正HR: 4.1, 95%CI: 1.37-12.6, p=0.01)。
【研究结论】
使用sGTV和转移淋巴结范围的联合评估可作为III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试验的一个有用的分层因素。
章节三:治疗毒性评价与预防
OA12.05 图像引导的肺癌放射治疗中靶区体积的减少:前瞻性随机多国PET-Plan试验
U. Nestle,T. Schimek-Jasch, E. Gkika et al.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 Medical Center, Faculty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Freiburg, Freiburg/Germany
【研究背景】
先进的医学成像为现代放射治疗中的靶区缩小提供了机会,这可能实现更有效的局部治疗,降低毒性,并提供对引流淋巴结和大血管的保护,这对于即将到来的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可能很重要。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具有可改善的局部控制和高毒性,是研究这一课题的极好模型。
【研究方法】
在前瞻性随机对照PET-PLAN试验(NCT00697333)中,不可手术的II/III期NSCLC且有放化疗适应症的患者按1:1的比例进行随机。在常规组A中,通过FDG-PET和CT来明确靶体积并进行选择性淋巴结照射,而在实验组B中,仅由FDG-PET来明确靶体积。在两个组中,制定质量有保证的等毒性剂量递增IMRT或3D-CRT(60-74Gy,2Gy/F)计划,并将其应用于各自的靶体积,同时进行基于铂类的化疗。主要目标是根据实验组B的非劣效性的局部区域进展(LRP)时间。
【研究结果】
招募了311名患者,205名患者纳入意向性治疗(ITT)(A:n=99,B:n=106),172例患者进行了按方案(PP)分析(A组:n=84,B组:n=88)。PP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对于实验组B的非劣效性按预先规定的非劣效检验边界值被证实。实验组BLRP风险较低(2y-LRP 0.20 vs 0.39;HR=0·57;95%CI:0·30-1·06;p=0·039),在生存率(2y-OS 0.57 vs 0.54)、野外复发和毒性方面两组无差异。
【研究结论】
在局部晚期NSCLC的放化疗中,基于PET成像的放疗靶区体积减少是可行的,并且可能在不增加毒性的情况下改善局部控制。然而,在这个试验中,对存活率没有影响。本临床试验中建立的策略为未来NSCLC试验(包括免疫治疗)提供了放射治疗标准,并可能进一步鼓励其他类型肿瘤基于图像的靶体积缩小试验的灵感。
MA08.07 肺癌患者放疗期间的患者报告结果与临床医生报告结果的一致性
E.Veldhuijzen, I.Walraven, M. Kwint et al.
The Netherlands Cancer Institute, Amsterdam/Netherlands
【研究背景】
收集接受放疗或化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关于毒性反应的信息对于最佳症状管理至关重要。患者报告结果 (PROs)有可能通过从患者角度增加直接信息来提高毒性检测。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PROs)对前瞻性评分的临床医生报告毒性的预测性和附加价值。
【研究方法】
对接受根治性(化)放疗的肺癌患者(n=111)进行了观察性研究。对经选择的常见毒性(即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厌食症、乏力、咳嗽和恶心),用EORTC QLQ-C30 和 EORTC LC-13 调查问卷对 PROs 进行评分(范围为0-100)。临床医生使用通用不良事件毒性标准CTCAE4.0版本对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时最严重的毒性进行评分。建立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PROs在预测临床医生评分的CTCAE毒性(≥2级)时的表现(例如歧视)。此外,根据灵敏度和特异性(0.5)之间的最佳权衡值,从ROC曲线确定截止点。评估该模型预测发生≥2级毒性(校准)数量的能力。
【研究结果】
在我们队列的预测表现证实对厌食(AUC:0.810; 95% CI 0.699至 0.921)和吞咽困难(AUC:0.828 95% CI: 0.743至0.914)的适用性很好,敏感度评分分别为 85.7%、67.4% ,特异性分数为 74.0% 和 92.6%。呼吸困难(AUC:0.765;95% CI :0.60 到 0.910) 和恶心(AUC:0.745, 95% CI: 0.548 到 0.942) 也很适用,这两种毒性反应的敏感性均为74.1% ,而特异性分别为69.1% 和 68.3%。而对咳嗽的适用性较差(AUC:0.667;95% CI :0.495-0.839),其灵敏度为55.6%,特异性为30.4%。该模型未能区分乏力(AUC:0.507; 95% CI :0.368-0.645)。校准后显示基于临床的CTCAE毒性反应大大低估了所有基于PRO的毒性反应。
【研究结论】
这项研究确定了患者报告的毒性和临床医生报告的毒性并不总是一致。只有厌食症和吞咽困难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而对于其他毒性,一致性差强人意。此外我们还表明临床医生对毒性反应存在报告不足。这项研究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证据以表明在肺癌的临床肿瘤护理中使用基于PRO的毒性反应报告具有潜在获益。
P1.01-115 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
I.Walraven, E. Veldhuijzen, J. Aerts et al.
The Netherlands Cancer Institute, Amsterdam/Netherlands
【研究背景】
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总生存期(OS)产生了有益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其对长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影响。因此,我们研究了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同步放化疗的长期HRQOL,采用24 x 2.75Gy的加速分割方案+/-西妥昔单抗。
【研究方法】
进行了一项双臂II期多中心研究(NTR2230),初步目的是评估联合西妥昔单抗对局部晚期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的影响。Arm A接受高剂量加速放疗(24 x 2.75 Gy)并同步每日低剂量顺铂(6 mg / m2)。Arm B每周额外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前一周400mg / m2,然后每周250mg / m2)。分别在基线、治疗后3个月和1年后使用EORTC QLQ-C30评估HRQOL。主要终点包括呼吸困难、疼痛、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和QLQ-C30总分。遵循EORTC指南,终点的分数线性转换为0-100个等级。在功能量表和综合评分中,更高的分数表示功能改善,而对于症状量表(疼痛和呼吸困难),较高的分数表示更多的症状。线性混合建模用于评估随时间变化的差异。计算基于t检验统计的标准化效应大小:(2*t)/(√自由度)。0.2的效应大小被认为是小,0.5为中等并且与临床相关,0.8的效应为大。
【研究结果】
2009年2月至2011年5月期间,102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两组; A组51名患者(50%)和B组51名患者(50%)。其中79名(77%)患者至少有一份可评估的问卷。图1显示了HRQOL终点随时间变化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躯体功能(ES 0.48,P值0.003),认知功能(ES 0.37,P=0.020),呼吸困难症状(ES 0.67,P<0.001)和总分(ES 0.44,P=0.006)明显恶化。只有疼痛表现出逆转的模式,其中疼痛在1年时较少出现(ES 0.37, p=0.021)。两组之间没有发现差异。
【研究结论】
在本随机研究中,局部晚期NSCLC患者进行同步放化疗,不论是否联合西妥昔单抗,除疼痛外,所有HRQOL终点均出现有临床意义的长期下降。这一分析表明,虽然同步放化疗改善了NSCLC患者的OS,但也应努力改善长期的HRQOL。
P1.18-03 如何预测接受胸部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高级别放射性肺炎
J.Bordas-Martinez, C. Martin-Cabeza, S. Padrones-Sánchez et al.
Department of Pulmonology, Bellvitge Universitary Hospital, L’Hospitalet de Llobregat- Barcelona/Spain
【研究背景】
放射性肺炎(RP)的预测因素已被研究,但还没有结论性的成果。这项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可以预测高级别RP(HGRP)发展的临床的、炎性的或剂量学因素。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至2016年在加泰罗尼亚肿瘤研究所接受了同步放化疗、序贯放化疗或单纯放疗(RT)并发生了有症状RP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收集的变量为:人体测量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肺功能、肿瘤特征(组织学、部位、分期)和治疗特征。RP采用RTOG量表进行分类。将患者分为2组(低级别[G1-G2]和HGRP[G3-G5])。进行多变量和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
鉴定出67例患者:61%为低级别RP,39%为HGRP。HGRP的发生仅与RT总剂量有关(p=0.045)。HGRP最相关的预测因素是肿瘤位置在下叶、高NLR值和周围血管病变的存在。图1显示,当肿瘤位于下叶,NLR为> 2.75时,HGRP发生的概率为70%,而当NLR <2.75时,HGRP发生的概率为50%。当肿瘤位于其他位置且NLR >4.56,发生HGRP的概率为62%。但是,当NLR<4.56时,周围血管病变的存在及其治疗决定了HGRP的发展。未治疗血管病变时,发生HGRP的概率为36%,而治疗时为0%。
Figure 1. Probability to develop HGRP (G3 –G5)
【研究结论】
发展为HGRP的可能性与RT剂量以及肿瘤部位、NLR、血管病变的存在及其治疗相关。
P1.18-22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的影响
N. Imano, T. Kimura, T. Kameoka et al.
Hiroshima University Hospital, Hirohsima/Japan
【研究背景】
在根治性化放疗后接受Durvalumab已证明能改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结局;但是当发生2 级或更高级别的放射性肺炎(RP)时禁用。虽然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广泛应用,但人们担心肺部的低剂量区,从而导致RP增加。亚洲人对此更担心,因为亚洲人可能经常发生RP,就像吉非替尼导致的肺炎一样。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相比于三维适形放疗(3D-CRT),亚洲人群接受VMAT对肺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和2级及以上的RP的发生率的影响。
【研究方法】
我们回顾性地评估了63名患者,他们于2010年至2018年在我们的医院接受了局部晚期NSCLC的根治性化放疗。使用4.0版本不良事件的常见术语标准评估RP。对肺DVH进行了平均肺剂量(MLD)和V5Gy-V70Gy的分析。Student’s t检验用于比较两组之间的平均值,chi-squared检验用于比较两组之间的毒性发生率。P < 0.05即具有统计学差异。
【研究结果】
总剂量为60~74 Gy/24~35F(中位数为70 Gy/35F)。39例患者接受了3D-CRT(3D-CRT组),24例患者接受了VMAT(VMAT组)。在63例患者中,41例患者(65.1%)发生2级及以上RP。在 VMAT 组中,2 级及以上 RP 的发生率往往较低,尽管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54.2% vs. 74%,p = 0.10)。关于 3D-CRT组 和 VMAT 组之间的DVH 比较,VMAT 组的计划靶区 (PTV)往往很大(451 cc vs. 357 cc,p = 0.14)。MLD和V10Gy-V50Gy无显著统计学差异。VMAT 组的肺V5Gy明显更高(49.7%vs. 39.2% p = 0.007),而 V60Gy 往往更低(6.0% vs. 8.5%,p = 0.053),VMAT 组的V70Gy 明显低(1.5%vs 4.0%, p = 0.009)。
【研究结论】
虽然VMAT增加了亚洲人的肺部的低剂量区域,它可以减少高剂量区域,并可以保持相对较大的PTV的情况而不增加RP。
P1.18-23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放疗时使用灌注SPECT来保护具有功能的肺组织
S. Ramella, C. Greco, E. Ippolito et al
Radiotherapy, Campus Bio-Medico University,Via Alvaro del Portillo (RM)/Italy
【研究背景】
放疗相关性肺炎(RP)是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之一。文献报道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患者发生G3或更高级别的肺炎的概率在8%-11%之间。肺灌注成像如SPECT,可以反映患者的肺功能,因为灌注区域可以与功能区域重合。在治疗计划中,应用共定位的SPECT图像有可能识别和使用不同的功能区域,以减少放射引起的损伤或允许剂量的递增。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利用肺功能成像(SPECT)探索了针对危险器官的自适应方法,以指导肺癌放疗计划的剂量分布。
【研究方法】
在2017年4月至12月期间接受了新辅助化疗的可行手术切除的II-III A-B期患者被纳入此剂量学研究。肺灌注SPECT成像在放疗前一周内进行。CT 和 SPECT 扫描是同时进行的。根据SPECT/CT图像中相对的示踪剂摄取,功能性肺体积分为三组:低灌注(LP)(0-40%),中灌注(MP)(40-70%)和高灌注(HP)(70-100%)。在能量为6/15MV的光子放疗方案中,生成共面和非共面两个不同的三维适形计划。第一个计划是在没有功能肺信息的情况下创建的(解剖计划,A),另一个计划使用功能数据创建而成(功能计划,F)。每个计划都使用瓦里安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制定,并用各向异性分析算法(版本10.0.28)计算。为了评估剂量覆盖率之间的差异,报告了 3 个变量(PTV 最小剂量,Dmin,即PTV的最低剂量,适形指数 (CI) 即95%等剂量线覆盖的体积比以及 PTV均匀性指数 (HI),即PTV最大剂量和处方剂量的比。各组之间的差异用配对t检验评估。
【研究结果】
有18个计划可供分析(包括9名病人)。PTV的中位体积为156cm3(88.8cm3-253.5cm3),全肺的中位体积为3767cm3。大多数患者在PTV区域(64%)或邻近区域(22%)有低灌注区或灌注缺陷区。功能计划使 HP 区域的剂量显著减少,特别是 HPV20Gy 值从 15%降到了8%(p=0.046),而 ipsiHPV20Gy 的平均值从38%降到了22%(p=0.028),ipsiHPDMean 的减少量从16Gy到12Gy不等 (p=0.039)。心脏的Dmean,V38Gy和V42Gy、食管的Dmean,V35Gy和V50Gy与椎管的最大剂量、PTV的均匀性指数和适形指数均无显著差异。
【研究结论】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计划中使用功能成像是有益的。使用功能计划,可以避开 HP 区域并减少健康肺组织HP区域的剂量,尤其是同侧肺。这一目标在不增加OAR受照且具有相当的PTV覆盖的情况下得以实现,且不论采用何种技术。所以需要在该领域进一步研究。
P1.18-25 放射性肺炎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T. Akita, K. Baba, H. Tanaka et al.
Hirosaki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Medicine, Hirosaki/Japan
【研究背景】
同步放化疗(CRT)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的标准治疗方法。CRT后放射性肺炎是临床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此外,接受CRT治疗的驱动突变阳性患者的预后尚不清楚。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日本东崎大学医院和青森县中心医院接受CRT治疗的LA-NSCLC患者的医疗记录。本研究经日本东崎大学医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研究结果】
共纳入257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7岁(范围36-84岁)。其中106例(41.2%)患有腺癌,130例(50.6%)患有鳞状细胞癌,另有21例(8.2%)非小细胞肺癌未作其他说明。有效率为79.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3.6个月(95%CI: 11.3-17.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64.2个月(95%CI:47.5-122.5)。组织学亚型间PFS无明显差异。13例患者有EGFR突变。CRT后EGFR突变型与野生型的PFS中位值无统计学差异(9.0 vs 11.9个月,p= 0.831)。2年和5年OS分别为66.4%和47.5%。CRT后42天内发生肺炎84例(32.7%),其中3级或以上肺炎28例(10.9%)。CRT42天后,133名患者(51.8%)出现肺炎。CRT后42天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患者OS明显低于42天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患者(38.6vs . 122.5个月,p=.0002)。肺气肿和纤维化在基线CT上与3级或以上放射性肺炎相关。60Gy以上放疗比更低剂量治疗可明显延长OS时间(中位OS: 64.3 vs .10.1个月,p=0.0002)。
【研究结论】
CRT后早期肺炎可能提示预后不良,EGFR突变状态可能不影响CRT后PFS。
P1.18-26 接受了新辅助同步放化疗NSCLC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治疗前风险因素
W.S. Yu, J.W. Suh, C.Y. Lee et al.
Ajou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uwon/Korea, Republic of
【研究背景】
接受了新辅助放化疗(CCRT)的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出现可能是致命的。在CCRT开始前对PPCs的风险进行分层对决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新辅助CCRT后PPCs的特点及治疗前的危险因素。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8年5月间95例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CCRT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CRT开始时肺功能测试数据和体重指数(BMI)。
【研究结果】
平均年龄59.6±9.7岁,男性占69.5%。21例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超过II级。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n=13)是继支气管胸膜瘘(n= 6)和肺不张(n=4)之后最常见的PPCs。PPCs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更长(有PPCs与无PPCs患者相比,中位8天[四分位区间{IQR}, 6-10] Vs . 17天[IQR, 9.5–30.5], p<0001),更高的手术相关死亡率(0 % Vs . 38.1%, p<0.001)。多因素分析中,年龄调整后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评分(CCI)([OR] = 2.967, p=0.002)、较低的一氧化碳弥散能力(DLCO) (%)(OR = 0.939, p=0.017)、较低的BMI (OR,0.612, p= 0.006)为PPCs的不良危险因素(一致性指数0.897)。
【研究结论】
年龄调整的CCI、低DLCO、低BMI与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CCRT+手术患者PPCs相关。在决定新辅助CCRT时应考虑这些危险因素。
奥林匹克港——天高任鸟飞
会场壁报展示厅
翻译编辑:郑志浩、段晓彤、李上标、王利娟、王琴
审校/摄影:朱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