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2019年9月7日—10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隆重举行,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牵头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EGFR-TKI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阳性T790M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在大会上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公布了最新结果,这是特瑞普利单抗研究成果在肺癌领域的首次亮相。在WCLC现场,【肿瘤资讯】特别采访到周彩存教授,与我们分享这项临床研究以及研究背后的故事。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
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
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
CSCO 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主委
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主委
上海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专委会主委
上海市领军人才、重中之重学科带头人
国际肺癌研究联合会(IASLC)教育委员会委员
国际肺癌研究联合会(IASLC)控烟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
EGFR-TKI治疗失败后的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后续治疗选择极其有限
周彩存教授:EGFR突变阳性的NSCLC在中国人群的比例较高,其中50%的肺腺癌存在EGFR突变,EGFR突变患者一线肯定会使用EGFR-TKI。在接受第一代/第二代EGFR-TKI治疗失败后,对于存在T790M突变阳性的患者还能使用奥希替尼进行治疗,而奥希替尼治疗失败后患者就无法再应用靶向治疗,后续只能接受化疗;对于T790M突变阴性的患者后续只能接受化疗,化疗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好,既往AURA3研究结果显示后线化疗的PFS仅4.4个月。
多项研究数据表明免疫单药治疗EGFR突变患者的疗效不佳,因此,如何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更好地应用于EGFR突变患者中,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与临床上面临的难题。正是为了突破这一难题,我们在EGFR突变患者中开展免疫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以期为我国的EGFR突变患者寻找更好的治疗选择。目前,我们知道免疫联合化疗能发挥协同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基于这一思路,我们开展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EGFR TKI治疗失败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的Ⅱ期临床研究。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具有协同作用,EGFR突变患者同样获益显著
周彩存教授:我们在全国多中心开展临床研究,入组EGFR-TKI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接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卡铂治疗。全组40例患者纳入评估,客观缓解率(ORR)为50%,疾病控制率(DCR)达到87.5%;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7.0个月;整体人群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0个月。而既往研究数据表明,化疗的ORR一般在30%左右,PFS仅约4个月,可见无论ORR还是PFS,联合方案均优于单纯化疗。在安全性方面,主要是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非常小,仅为7.5%,安全可控。亚组分析看到PD-L1阳性患者,ORR为60%,中位PFS达到8.3个月,有更好的ORR和PFS。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能改变免疫微环境而起到协同作用,疗效大大提高,EGFR突变患者同样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这项Ⅱ期研究入组的主要为一线靶向治疗(一代/二代EGFR-TKI)失败后的无T790M突变的患者,但理论上,一线直接应用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治疗失败后的患者接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同样能取得相似的疗效。因此,在后续的Ⅲ期研究设计中,我们进一步扩大入组人群,一线应用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治疗失败后的患者无需再进行基因检测同样能入组临床研究,这是与之前的Ⅱ期研究设计的不同之处。我们希望通过该研究证明免疫治疗并非是PD-L1高表达、驱动基因阴性患者的“专利”,免疫联合化疗能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
特瑞普利单抗疗效优异,大型Ⅲ期研究开展在即
周彩存教授:目前获批上市的PD-1/PD-L1抑制剂很多,但并非疗效都一样。如今,临床医学讲究Evidence-Based,需要开展临床研究证实药物在特定群体中的有效性才能将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正如上述,中国NSCLC人群中EGFR突变比例较高,临床研究与实践均证实,EGFR-TKI已经成为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但是对于EGFR TKI治疗失败后EGFR突变阳性的NSCLC,其治疗的需求远远未被满足。
作为国内自主研发的PD-1单抗,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在多个肿瘤领域均有布局,肺癌领域也有多项Ⅲ期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中,此次在WCLC公布的Ⅱ期多中心临床研究也是国内首个在EGFR突变阳性NSCLC领域开展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因此君实生物有实力、有勇气进一步开展大型的Ⅲ期临床研究,而目前其他国产PD-1单抗尚未涉及这个领域,可见君实生物在这一领域已走在前列,希望君实生物未来造福更多中国肺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