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设备
冷冻设备包括操作台、制冷剂和冷冻探头。主
要冷冻设备有德国 ERBE ERBOKRYO CA 多功能冷
冻治疗仪、北京 KOOLAND K300 冷冻手术治疗
机。操作台对冷冻治疗进行监控。CO2、一氧化二
氮、液氮作为制冷剂可使探头尖端在几秒钟之内最
低温度分别达到 –80 ℃、–89 ℃、–196 ℃。冷冻技
术基于焦耳-霍普森效应,压缩的气体高速流出并
迅速扩散,进而产生低温促使探头与组织发生粘
附。中断气流和降低压力后,继发释放热量并除
霜,在此冻融循环中取出组织。冷冻探头分为刚
性、半刚性及软性三种。直探头适用于气管、主支
气管和下叶病变以及进行经支气管(肺)活检。成
角度的探头主要用于上叶病变。硬质支气管镜不
受低温影响,而可弯曲支气管镜可因工作孔道中形
成结晶而受损。
1.2 低温生物学
冷冻产生的效果包括细胞损伤和血管损伤。
细胞损伤是瞬时的,由冷热交替所致。血管损伤因微循环障碍、血流停滞并继发坏死而产生延迟效
应。随温度下降至 0 ℃ 以下,细胞间隙的水结晶,
在 0 ~–20 ℃ 温度下发生脱水,进而发生细胞破
坏。温度达 –20 ℃ 时细胞内水完全结冰,细胞死
亡。解冻时,细胞外张力首先减低,自由水进入受
损细胞而使细胞膜破裂[1–2]。冷冻致血管内皮损伤,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管水肿,血小板聚集,血栓
形成,进而循环停滞。小血管解冻后 3 ~ 4 h 完全
形成血栓,此时组织坏死达高峰[3–4]。
由于延迟效应,需要在冷冻治疗后 7 ~10 d 再
次行气管镜检查以清除坏死组织。细胞死亡取决
于冷冻时间、解冻时间、所达最低温度、冻融重复
次数及组织水含量,冷冻损伤范围通常为 5 ~ 8 mm[5]。
含水较高的组织(如皮肤、肉芽组织、黏膜、神经、
内皮层、肿瘤组织)易发生冷冻,而软骨、结缔组
织、纤维组织、脂肪、神经鞘不易冷冻[6]。
3 冷冻技术诊断肺部疾病
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可用于诊断肺移植排斥、
肺癌及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等。探头可在荧光镜精确引导下到达距离胸壁大约 10~20 mm 的肺叶,探头冷冻 4 s 后随气管
镜同时收回。活检标本在生理盐水中解冻并保存
在福尔马林溶液中。Chou 等[7]的一项回顾性研究
显示冷冻技术可作为气道内肿物诊断及治疗的一
个很好的手段,且诊断阳性率比传统活检方式高。
经支气管镜活检钳活检诊断肺部疾病常受限于标
本大小及组织破坏。冷冻肺活检在诊断方面可能
优于活检钳活检,其优势在于所取组织标本更大,
更多肺泡细胞,以及由于人工挤压少而质量更
高[8]。然而,其在不同肺部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需进一步评估。动物研究显示纤维支气管镜冷冻
活检是安全的[9]。邓治平等[10]的研究显示电子支气
管镜胸膜活检联合壁层胸膜冷冻活检可提高不明
原因渗出性胸腔积液的确诊率(94.1%,354/376),
与单独用电子支气管镜胸膜活检确诊率有显著差
异,并发症轻微且易处理。
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是将冷冻探头经支气管镜伸入远端小支气管,利用冷冻探头在冷冻过程中的粘附性,将探头周围的肺组织撕裂,获得组织学标本的一项技术。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的优点主要有获得的标本更大,符合病理学诊断要求,能为肺部弥漫性病变诊断提供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而且较以往的开胸肺活检技术而言,患者耐受性好、操作简便易行、安全有效、费用低,为患者最大程度地减少痛苦。
http://zhyxzz.yiigle.com/CN112137201710/972627.htm 弥漫性肺疾病(DLD)一直是呼吸科的一大类疑难疾病,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等辅助检查部分可临床诊断,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检查可明确诊断其中一小部分,而一般需要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外科肺活检(SLB)虽然诊断率高,但因创伤大、费用高等原因实际应用很少,而传统经支气管钳夹活检(TBFB)、经皮肺穿刺活检因所获得的组织块小常难于获得确切的病理诊断。我们于2015年底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硬质支气管镜(简称硬镜)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BCB)诊断弥漫性肺病、间质性肺病,取得了很好效果[[url=]1[/url]]。但硬镜技术要求较高,国内能开展硬镜技术的单位尚不多,限制了TBCB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结合文献对TBCB技术进行了改进,使之不需要硬镜,仅在软质支气管镜(简称软镜)下在常规支气管镜室就能完成,取得了与手术室硬镜下操作同样满意的效果,有效地解决了TBCB的推广应用问题,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2016年7至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例进行了软镜下TBCB的弥漫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女各3例,年龄34~74岁,平均54.8岁。 (二)主要设备及材料 日本Olympus公司BF 1T260支气管镜系统(支气管镜外径5.9 mm,工作孔道直径2.8 mm);德国ERBE公司20416-032冷冻探头(直径2.4 mm);日本Olympus公司G-240-3545S一次性使用导丝;德国ENDO-FLEX公司N135030PRO取石球囊导管;美国COVIDIEN公司8号Mallinckrodt气管插管。 (三)方法1.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生命体征监测: 安置咬口,镇静镇痛(丙泊酚:1~1.5 mg/kg,1.5~4.5 mg·kg-1·h-1维持;瑞芬太尼:5~10 μg/kg,0.025~0.100 μg·kg-1·min-1维持),经咬口在软性支气管镜引导下置入8号气管导管,导管远端位于气管中下段后固定导管,退出支气管镜后气管导管经三通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 2.放置导丝: 经鼻进入软性支气管镜,从气管导管旁通过声门进入气管,排空套囊,再进入支气管,经支气管镜工作孔道置入导丝至拟活检段支气管内,留置导丝后退出支气管镜;充盈套囊并固定导丝,并由负责机械通气的呼吸治疗师加强固定导丝使之不移位。 3.放置及测试球囊: 软性支气管镜经三通及气管导管进入气道,助手经导丝送入球囊至拟活检叶段支气管开口,直视下注气使球囊充盈,调整至能完全封闭拟活检段或叶支气管开口为宜,记住所需注入气量。测试完毕后放气待用。 4.TBCB操作: 将软镜置于拟活检段支气管开口,将冷冻探头经软镜工作孔道置入拟活检段支气管内直到探头不能再伸入时将探头后退2 cm,冷冻3~6 s后立即将探头与软镜一起拉出,将冷冻取出的肺组织送检病理、病原学。 5.球囊封堵止血及观察: 探头与软镜一起拉出时专管护士立即注入预测气量将预置球囊充盈,取出标本后再进入支气管镜查看,直视下将球囊缓慢放气,若远端有明显活动性出血可立即将球囊再次充盈,2 min后再次放气观察,直到出血完全停止。听诊活检侧肺呼吸音,判断是否有气胸发生。若无明显出血及气胸可继续进行下一次活检。若要活检新的叶段,重新在取石球囊内置入导丝,通过活检钳钳夹导丝引导球囊进入拟活检的新的叶段,并重复前述过程。活检术毕待患者意识恢复后撤除机械通气,拔出气管插管,送入呼吸重症监护室监护观察4~6 h无异常后送返病房。 二、结果1.活检及标本情况: 6例患者共取活检48次,每例患者平均活检8次,获得标本块数5~11块(平均8块),每次活检均取得组织标本,标本大小2~36 mm2,平均(14.3±8.6)mm2。 2.诊断结果: 获得标本送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会诊后均获得确切病理诊断:矽肺1例,肺结核1例,结蹄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CTD-ILD)1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2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1例。 3.并发症: 每次活检出血量0~12 ml[平均(1.3±2.7) ml,使用负压吸引或局部喷洒冰盐水、巴曲亭、0.1‰肾上腺素均能顺利止血],术中术后均生命体征平稳,随访72 h内无气胸、大咯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4.首例病例介绍: 患者男,52岁,因"活动后气促2年,加重伴咳嗽咳痰3 d"入院。既往有从事牙模具制作史(接触石英粉)1年余,吸烟指数90,戒烟10个月。查体:体温36.4 ℃,心率108次/min,呼吸24~30次/min,血压132/86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平车推入,气管居中,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未闻及哮鸣音,心腹(-),双下肢不肿。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心肌酶谱、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输血前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胸部HRCT提示双肺间质性改变,部分实变,双侧胸膜增厚([url=]图1A[/url],[url=]图1B[/url])。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考虑诊断:双肺弥漫性病变待查: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泡炎?间质性肺病?矽肺?肺结核?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按上述方法于软镜下行TBCB([url=]图1C[/url],[url=]图1D[/url],[url=]图1E[/url],[url=]图1F[/url],[url=]图1G[/url]),于右下叶外基底段及右下叶背段共取得7块组织(标本大小8~15 mm2)分别送病理检查、PAS染色、抗酸染色、细菌真菌培养,再于右上叶后段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灌洗液送病理检查及电镜检查+元素分析。术中少量出血,抽吸及局部喷洒冰盐水后出血停止,术后顺利拔出气管导管。术后病理检查([url=]图1H[/url])示:吸入(职业相关)性肺病,偏光镜检查粉尘颗粒(++),结合职业接触史可符合矽肺。电镜+元素分析提示:见大量不规则高硅含量物质,直径2~8 μm,部分聚集成团。故考虑硅矽肺诊断明确。遂分次给予双肺大容量全肺灌洗,灌洗液回收呈黄色浑浊乳状液体,静置可见淡黄色微粒样沉淀厚达1~2 cm。经治疗后患者气促明显缓解,咳嗽咳痰较前减轻。 ![]() 图1 典型病例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 ![]() 注:患者男,52岁,因"活动后气促2年,加重伴咳嗽咳痰3 d"入院;2016年7月7日行软性支气管镜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术。A,B.胸部HRCT:提示双肺间质性改变,部分实变,双侧胸膜增厚;C.放置导丝:将导丝放入右下叶外基底段内;D.放置球囊:经鼻沿导丝放入球囊导管;E.放置球囊:球囊导管沿导丝放入右下叶外基底段支气管内;F.测试球囊:充盈球囊至完全封闭右下叶外基底段开口;G.活检操作:伸入冷冻探头至右下叶外基底段支气管远端(箭头所示为球囊导管); H.病理学检查结果(HE ×400):小叶间见胶原纤维呈结节样增生,可见较多量尘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少量慢性炎细胞 图1 典型病例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 三、讨论 Babiak等[[url=]2[/url]]于2009年开展TBCB以来,TBCB已被应用于诊断间质性肺疾病[[url=]2[/url]]、肺部肿瘤[[url=]3[/url]]、淋巴瘤[[url=]4[/url]]、肺外周病变[[url=]5[/url]]及肺移植术后的监测[[url=]6[/url]]。本组6例患者均是通过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等检查未能确诊的弥漫性肺疾病或间质性肺疾病,我们也在径向超声及X线的引导下将TBCB用于常规支气管镜及凸阵超声支气管镜不可见的外周病变,均取得了满意的组织标本。以上均是目前TBCB已知的适应证。其禁忌证同常规软性及硬性支气管镜的禁忌证,因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气胸及出血,对于明显蜂窝肺、肺大疱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谨慎。TBCB获得的组织有标本大[[url=]2[/url],[url=]7[/url]]、伪差少[[url=]2[/url]]、肺泡组织多[[url=]7[/url]]及诊断率高[[url=]3[/url]]等特点。与TBFB相比,在标本大小及诊断效能上有明显优势,而在并发出血上并差异不明显[[url=]8[/url]]。研究表明,TBCB与SLB的诊断效能近似,却有着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url=]9[/url],[url=]10[/url]]。 目前国外开展的TBCB大多是硬镜结合软性支气管镜进行,也有学者未使用硬镜,但需在X线透视下进行[[url=]11[/url]],且其用于止血的球囊从气管导管内进入,影响通气及操作的同时也易因软镜的进出使球囊移位,从而影响止血效果。我们最早开展的TBCB也是在硬镜结合软镜下进行。国内虽有大量的弥漫性肺疾病患者需要接受肺活检,但限于硬镜普及程度低,TBCB的推广受到限制。我们结合文献将TBCB技术进行改进,使之不需要硬镜及透视,仅在软镜下就能完成,并且使球囊从气管导管外进入气道,解决了影响通气及球囊固定不佳的问题。 硬镜下进行TBCB的优势是更容易控制出血,但软镜下出血量较多时不易控制。为克服这一劣势,在软镜下TBCB时,在活检前将球囊预置于拟活检段支气管开口,活检后立即将球囊充盈阻断出血,即使远端有出血也不会溢出影响其余支气管通气,并且球囊局部的封堵可加速止血,因此出血量很少。已完成的6例患者平均每次活检出血量仅为1.3 ml,完全可控。由于采用8号气管插管,能方便活检组织的顺利取出,软镜下TBCB与硬镜下TBCB能取得同样质量及数量的组织标本。同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下行TBCB,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通气和手术安全性。 硬镜下TBCB是一种成熟的冷冻肺活检技术,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在国外多个研究中得到证实,而软镜下TBCB作为一种新型的冷冻肺活检技术,更为适合我国国情,拥有更大的推广价值,其推广应用有助于大幅度提升我国整体对弥漫性肺病和间质性肺病等疾病的病因诊断能力。软镜下TBCB与传统TBFB相比,操作相对复杂,需要整个团队均经过系统培训,熟悉每一步操作,并有明确的分工,时刻注意观察并发症的发生,这样才能顺利实施这一技术。目前我们已完成的6例软镜下TBCB,不论是标本质量还是并发症控制能力都与硬镜下操作无异。随着软镜下TBCB技术的开展,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也将得到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1] 李一诗,郭述良,曹友德. 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二例[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 39(11):905-907. DOI: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6.11.020. [2] BabiakA,HetzelJ,KrishnaG, et al. Transbronchial cryobiopsy: a new tool for lung biopsies[J]. Respiration, 2009, 78(2):203-208. DOI:10.1159/000203987. [3] HetzelJ,EberhardtR,HerthFJ, et al. Cryobiopsy increases the diagnostic yield of endobronchial biopsy: a multicentre trial[J]. Eur Respir J, 2012, 39(3):685-690. DOI:10.1183/09031936.00033011. [4] SchiavoD,BatzlaffC,MaldonadoF. Pulmonary Parenchymal Lymphoma Diagnosed by Bronchoscopic Cryoprobe Lung Biopsy[J]. J Bronchology Interv Pulmonol, 2016, 23(2):174-176. DOI:10.1097/LBR.0000000000000225. [5] SchuhmannM,BostanciK,BugalhoA, et al.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cryobiopsies in 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 a feasibility study[J]. Eur Respir J, 2014, 43(1):233-239. DOI:10.1183/09031936.00011313. [6] YarmusL,AkulianJ,GilbertC, et al. Cryoprobe 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 in patients after lung transplantation: a pilot safety study[J]. Chest, 2013, 143(3):621-626. DOI:10.1378/chest.12-2290. [7] GriffS,AmmenwerthW,SchonfeldN, et al. Morphometrical analysis of transbronchial cryobiopsies[J]. Diagn Pathol, 2011, 6:53. DOI:10.1186/1746-1596-6-53. [8] GanganahO,GuoSL,ChiniahM,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ryobiopsy versus forceps biopsy for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 and lung tumou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Respirology, 2016, 21(5):834-841. DOI:10.1111/resp.12770. [9] TomassettiS,WellsAU,CostabelU, et al. Bronchoscopic Lung Cryobiopsy Increases Diagnostic Confidence in the 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5, 193(7):745-752. DOI:10.1164/rccm.201504-0711OC. [10] RavagliaC,BonifaziM,WellsAU, et al. Safety and Diagnostic Yield of Transbronchial Lung Cryobiopsy in Diffuse Parenchymal Lung Diseases: A Comparative Study versus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ung Biopsy an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Respiration,2016, 91(3):215-227. DOI:10.1159/000444089. [11] Echevarria-UragaJJ,Perez-IzquierdoJ,Garcia-GaraiN, et al. Usefulness of an angioplasty balloon as selective bronchial blockade device after transbronchial cryobiopsy[J]. Respirology, 2016, 21(6):1094-1099. DOI:10.1111/resp.12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