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90年代起,循证医学开始逐渐成为医学实践的新范式 [1]。而报告规范,循证医学的核心研究领域,在提升研究的透明度和规范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996年,针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的报告规范CONSORT出炉后,业界相继有了针对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观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 Study, 主要包括Cohort Study和Case-control Study)、病例报告(Case Report)、动物实验(Animal pre-clinical Study)等研究的报告规范。
但长久以来国际上一直缺乏公认的针对指南的报告规范。数据显示,1993年至2010年间,我国共发表269部医学指南,并且数量逐年上升,自2016年起,每年医学指南发布数量均超100部 [2]。指南——医生、科研人员、医疗政策制订者等医学/健康领域从业者的重要指引性文件,急需国际公认的报告规范来提升其质量和透明度。
2017年1月,由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陈耀龙教授和杨克虎教授共同发起、针对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规范——RIGHT正式发布。
RIGHT,全称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早在2013年,陈耀龙教授便联合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12个国家及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EQUATOR协作网、国际指南协会(GIN)、COCHRANE协作网、GRADE工作组、AGREE工作组等7个国际权威组织的30余名资深专家成立RIGHT工作组。历时3年有余的反复打磨,RIGHT终于完成,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与积极评价。
在历来由欧美等国家发起报告规范的大背景下,陈耀龙教授如何打破固有链,牵头“啃”下指南报告规范这块“硬骨头”?RIGHT包括哪些条目?RIGHT对谁有帮助?如何使用RIGHT?RIGHT将如何影响国内外指南?RIGHT对医务工作者有什么用?
针对以上问题,AME出版社特深度专访陈耀龙教授,让我们跟随陈教授一起走进RIGHT背后的故事。
RIGHT是中国人发起的,而它的价值定位是国际的
AME:您是如何想到要去制订RIGHT指南报告规范的?
陈耀龙:全世界的报告规范有400多部,但是中国人牵头的却是凤毛麟角。同时,这400多部规范大多集中在原始研究或二次研究,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且具有国际权威性的指南报告规范存在。《柳叶刀》曾在2002年对400多部指南进行了评估,发现指南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普遍偏低,号召国际学者尽快研发指南领域的报告规范。指南的内容若无法清晰、明确地报告,则会对指南的检索、阅读、传播和应用带来一系列的阻碍和困难。
事实上,RIGHT在启动之前,国际上存在两份指南相关的报告规范。第一个是1993年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发起的撰写指南摘要的报告标准。第二个是2003年由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儿童研究中心发起的临床实践指南报告规范。然而参与研发该规范的专家国际代表性低,方法和流程有缺陷,应用和普及程度有限,且该规范发布后不久,相关工作组就已经解散,后期也没有被更新。
在以上背景下,2013年由中国学者牵头,来自不同国家的多位专家一起,成立了RIGHT工作小组,正式启动了RIGHT的研发工作。
AME:RIGHT邀请了12个国家及7个国际最权威组织共同参与,联合的专家领域跨度也非常大。为什么要这样做?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陈耀龙:从政治、经济、社会和健康发展角度来说,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的浪潮,我们都需要更多的交流和开放合作。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去囊括更多的地区,以及更丰富、更多元化的专业领域。
所以,我们在成立工作组的时候,就确定了两条原则:
第一,参与的专家所在的国家和地区一定要多元化,且具有代表性。
第二,专业一定要跨学科。
在确定了这两条原则后,我们给全世界在报告规范领域和指南制订领域里最顶级的专家发邮件,邀请他们参与这个项目。最终,来自12个国家的30余名专家参与了RIGHT项目,他们是临床多个学科医生、公共卫生专家、医疗卫生政策制订者、科研人员、流行病学专家、统计学家、期刊编辑等。
RIGHT项目的成功启动,依赖于两个重要条件。第一,我们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在指南领域已经深耕细作了近10年,参与制订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指南,撰写了多篇指南方法学文章,在重要的国际指南会议上有壁报和口头交流,同时也多次举办了指南相关的培训班和国际会议,以至于我们在国内和国际上均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第二,2013年,我赴世界卫生组织总部指南评审委员会做访问学者,当时负责该部门的Susan L. Norris教授对这项工作非常感兴趣,我们同时也发现就连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报告质量都很差,所以双方决定共同来推动这个项目(图1)。
图1. 陈耀龙教授(左)与Susan L. Norris教授(右)于世界卫生组织总部指南评审委员会探讨RIGHT项目
RIGHT 22条目,瞄准指南最常见问题,用规范打造规范
AME:RIGHT共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陈耀龙:RIGHT一共包括22个条目(图2),这22个条目囊括在7个领域里面,覆盖了指南制订的全过程,包括基本信息、背景、证据、推荐意见、评审和质量保证、资助与利益冲突声明及管理、其他方面。
图2. RIGHT Checklist中文版
(向上👆滑动浏览)
RIGHT目前已有英、中、意、德、韩、日等多国语言版本,更多其他语言版本在陆续翻译中。为方便大家阅读,以上为RIGHT Checklist中文版
AME:为什么是这22个条目?
陈耀龙:RIGHT最开始不止有这22个条目,初始条目有48个。我们知道,指南制订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不同组织的协作,也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方。因此,需要对其中有可能影响到指南推荐质量和公正性的因素进行全面考察和管理。设立条目需要囊括指南报告的方方面面,一方面不能太繁琐,另一方面关键的问题也不能遗漏。所以,需要用规范的方法学来形成这些条目。如此,才能切中关键,简洁而有信服力。因此,我们遵循了国际公认的报告规范制订方法和流程 [3](图3)。
图3. 制订报告指南的步骤 [3]
RIGHT条目形成的过程可以参见这张图(图4):
图4. RIGHT形成的流程图
第一步,成立RIGHT工作组。我们把RIGHT工作组分为了2个小组:报告规范制订组和德尔菲法专家组。报告规范制订组主要由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研究人员组成;德尔菲法专家组则由17名国内外多学科团队组成,这17人在地域、性别和专业上都具有代表性,他们是循证医学、指南制订、系统评价制订、报告规范制订等领域的专家。
第二步,形成初始条目。由报告规范制订组完成,首先,我们分析了EQUATOR协作网上12部有代表性的报告规范它们形成初始条目的方法,如此我们有了形成RIGHT初始条目的方法;然后,我们对国际上34部指南制订手册进行了系统评价,对内容、数据进行提取和汇总,分析哪些是撰写指南最重要的条目、哪些是常被忽视的条目;最后,多次会议讨论,确立了48个初始条目。
第三步,3轮德尔菲调查。我们把初始条目邮件发送给德尔菲法专家组,第一轮收回75条意见,确立12个条目;第二轮收回60条意见,确立5个条目;第三轮收回28条意见,确立4个条目。
第四步,3次国际会议确立最终条目。工作组在2015、2016年共3次国际会议上,对条目进行最后环节的讨论、完善,最终确立了这22个条目。
第五步,撰稿发表。RIGHT于2017年发表在《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 [4]。
RIGHT入列EQUATOR首页推荐,使指南制订者、发布者、读者均获益
AME:RIGHT的受众很广。针对不同人群,RIGHT如何帮助到大家?
陈耀龙:对指南的制订者——各领域专家,
(1)RIGHT清单可帮助专家在指南制订前对指南做更好的顶层设计。
(2)RIGHT清单可帮助专家在指南制订中更容易、更标准地撰写指南。
对指南发布的把关者——期刊编辑、审稿人,RIGHT清单可以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完成审稿工作。
对指南的读者——RIGHT可让大家对一部指南看得更懂、更准、更清。
(1)看得更懂:RIGHT规定了指南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更清晰明了地表述,让临床医生、患者以及其他指南的读者看得懂。
(2)看得更准:一部指南中会包括很多重要的信息和细节,读者通过RIGHT可以更快更准地抓住这些信息和细节。
(3)看得更清:我们要求指南的制订过程是透明且规范的,读者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指南的背后有没有利益冲突和其他会影响指南质量、客观度的因素。
正因为上面提到的这些价值,RIGHT目前已经被EQUATOR协作网(Enhancing the QUAlity and Transparency Of health Research)收录且列在首页推荐大家使用 [5](图5)。
图5. EQUATOR首页推荐RIGHT
AME:从上图中,我们看到EQUATOR在推荐指南报告规范的文件里,推荐RIGHT时也推荐了AGREE。请问AGREE是什么?和RIGHT有何不同?我们何时使用AGREE,何时使用RIGHT呢?
陈耀龙: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AGREE [6] 全称为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它本质上是指南方法学质量的评价工具。而RIGHT则是报告规范工具。
在制订任何一部指南之前,应该对这个领域的同类指南进行质量评估,特别是方法学质量。如果你想知道当前国际上某一指南的方法学质量,应使用AGREE 。但是,如果指南制订完成了,要去撰写指南,或者编辑要去评审指南的时候,我们推荐RIGHT。RIGHT从另外一个程度来说,还可以是写作模板,它会告诉你如何写标题、摘要、背景和结果,让指南报告更加规范和细致。尽管AGREE工作组后期也研发了AGREE的报告清单,但其核心条目仍然是基于AGREE方法学评价的内容,所以还是以判断指南的方法学为主。
AME:各个医学领域都有其指南,RIGHT适用于哪些领域的指南呢?
陈耀龙:RIGHT的22个条目囊括指南应报告的最重要的方面,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指南。
另外,针对某个领域或研究的报告规范,也不一定只有一个,可能是有一整套。因为就算同一类研究,可能有不同的设计和特殊性。例如,CONSORT指导的是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规范,但是其针对不同类型的随机对照试验有扩展版的CONSORT。同样的,RIGHT也有多个扩展版本,是一个“家族”。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10多个扩展版 [7](图6),并仍在扩展中,可用于指导不同类型的指南制订和报告。
图6. RIGHT 10余个扩展版
RIGHT的国内外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加
AME:当前,RIGHT在国内外的知晓度和接纳度如何?
陈耀龙:在研究指南、评价指南领域中,大家对RIGHT的知晓度和接纳度正在增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RIGHT的引用情况。RIGHT在发布后2年多的时间里,在谷歌学术上被引了114次。按照报告规范的普遍被引规律,RIGHT在未来被引次数预计可超过500次~1000次。
其次是基于RIGHT的相关国内外文献逐渐增多。RIGHT在2017年发布后,使用RIGHT去评价国内外指南的研究就近30个。另外国际学者还专门对比了RIGHT和AGREE各自的优缺点 [8],研究结果发现,RIGHT在内容的可理解性上、条目的完整性上比AGREE更好。
另外是来自第三方的评价。2017年9月,美国科学院院士、《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编委、美国医师协会前主席——Dr. Harold C. Sox在《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杂志上指出:The RIGHT checklist is a step in the right direction[9](图7),即RIGHT清单是指南向right(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图7. Harold C. Sox教授对RIGHT的点评
最后,RIGHT现有英、中、意、德、韩、日多个语言版本,且英文版、意大利文版、德文版都发表在权威的学术期刊上,这反映了各国杂志对RIGHT的认可。
AME:RIGHT在国际上取得了公认知晓与接纳,国内的使用情况又如何呢?
陈耀龙:只要我们参与过的指南,绝大部分都遵循了RIGHT的报告标准。但全国到底有多少指南使用了RIGHT,具体数量还未进行精确统计。
不过,随着RIGHT的不断完善和其在国内的普及,我们对RIGHT在国内的使用充满信心。另外,国内已有部分专家对RIGHT、对指南制订的规范体系非常认可和热衷。例如,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发布的《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 [10]《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11]和《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12]等指南均采用了RIGHT。再例如,在《转化医学年鉴》(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布的国际首部《儿童COVID-19管理快速建议指南》(Rapid advice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children with COVID-19)[13],也采用了RIGHT(图8)。
图8. 发表在《转化医学年鉴》(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儿童COVID-19管理快速建议指南》
RIGHT,我国指南走向世界的助推器
AME:非常高兴看到我国指南越来越多采用RIGHT,并发表在英文期刊上。您如何看待我国指南的未来发展?
陈耀龙:未来,我国指南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这些年,我国指南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增大,这意味着我国指南有必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果指南仅以中文发表,指南被国际同行检索和被使用都将非常有限。
但同时,这也意味着挑战。国际上,专科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期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中国的指南认可度并不高。因此,我们在提高指南质量和报告规范的同时,可考虑先鼓励将我国指南写成英文后,发表在中国人主办的英文期刊上。譬如《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 Medical Journal),以及AME出版社旗下的期刊,在国际的影响力方面正在逐渐增加。如此,将我国指南更好地传播出去,也改变国际上对中国指南的认识。韩国和日本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哪怕他们的指南质量并不高,但通过在本国的英文期刊上发表指南,他们一定程度上向国际社会输出了本国指南的标准和规范。
AME:的确如此,国际上对我国指南的认可度并不高。当前,是否有采用RIGHT报告规范的我国指南得到了国际的高度评价?
陈耀龙:《英国医学杂志》(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前段时间发表了一篇文章 [14],用AGREE来评估新冠肺炎指南的方法学质量,结论是目前大多数新冠肺炎指南的方法学质量都较低,尤其是中国大陆和韩国的(图9)。
图9. 各国/地区的指南质量得分[14]
但他们检索和发布的时间较早,没有纳入之前提到的、我们发表在《转化医学年鉴》(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儿童COVID-19管理快速建议指南》。如果能纳入这篇指南的话,会发现这篇指南是所有这些纳入指南中得分最高。
AME:关于RIGHT和我国指南,您还有什么寄语吗?
陈耀龙:CONSORT已经存在30多年了,但其被大家所熟知及使用也就近10年。RIGHT从正式发表到现在还不到3年。RIGHT的普及需要过程,需要时间,也需要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
AME出版社是率先采用RIGHT的,很感谢AME可以成为RIGHT的重要合作伙伴,这是RIGHT跟期刊合作迈出的重要一步。希望未来,有更多指南采用RIGHT来提高规范度和透明度,有更多读者使用RIGHT帮助理解和应用指南,有更多期刊和审稿人使用RIGHT来为指南把关。也希望未来,RIGHT可以助力我国指南更好地走向世界。
陈耀龙教授致谢
感谢培养和支持过我的大学、组织和个人,特别感谢李幼平教授和杨克虎教授在RIGHT孕育和实施阶段给予的无私帮助。
陈耀龙教授简介
陈耀龙,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主任,GRADE中国中心主任,亚洲指南协会(GIN Asia)主席,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循证决策方法工作组专家,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青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委会青委副主委。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杂志副主编,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编委。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CDC、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加拿大国立卫生研究院等基金30余项。参与指导、评审和制订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100余部。在The BM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The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等国内外同行评审期刊发表论文27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
相关阅读
资讯
采访:张开平、朱瑶,AME Publishing Company
撰稿:朱瑶、张开平,AME Publishing Company
审核:陈耀龙,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
排版:高晨,AME Publishing Company
i.02.2020.07.27.01
了解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