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
戳上方蓝字“医学界肿瘤频道”关注我们
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控烟举措背后,为何国人吸烟率持续走高?这三大控烟举措值得关注。
9月7日,在第20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 2019)召开首日,一根长14米、高3米的巨大烟蒂被“丢弃”在了西班牙巴塞罗那Plaçadela Universitat中央广场上[1](图1)。
图1 广场上的巨大烟蒂
这条由欧洲女性抗肺癌组织(Women Against Lung Cancer In Europe, WALCE)制作的巨型烟蒂外部印着“别再燃烧你的未来”字样,里面藏着一座以控烟为主题的多媒体博物馆。除了向公众展示与吸烟及肺癌有关的知识与预防措施外,展馆还与2019 WCLC同步开放,为市民免费提供肺活量测定。
图2 烟头上的恶意涂鸦
“香烟烟雾暴露”是导致肺癌发病率递增趋势及高肺癌负担的关键性因素。这里的“烟雾暴露”所涉及不仅是吸烟者,还包括但凡吸入了烟草燃烧烟雾的人们,比如暴露于二手、三手烟的妇女和儿童。
在本次大会上,多项与烟草对肺癌基因突变的关联及控烟政策的研究陆续在口头演讲及壁报中展示。会议主办方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 IASLC)更利用其国际会议平台,向所有参会医务工作者发布了“癌症诊断后戒烟声明”,以敦促医生筛查癌症患者的烟草使用情况并建议患者戒烟。
此外,《医学界》在7日下午的媒体发布会上与“癌症诊断后戒烟宣言”的牵头人波兰Gdansk医科大学肿瘤学和放疗系主任Jacek Jassem教授就“烟草管理”及中国的控烟政策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在8日下午的壁报展示中,来自纽约Memorial Sloane Kettering癌症中心医学系临床研究副主席Gregory J. Riely博士向《医学界》记者介绍了其壁报研究结果(图3)。
图3 Riely博士
这项《具有常见和罕见/复杂EGFR突变谱的晚期NSCLC患者的真实世界结果》研究回顾了2014年至2018年开始接受一线治疗的1,400例EGFR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aNSCLC)患者的突变基因型情况。
研究发现,有22.5%的aNSCLC患者为罕见/复杂EGFR基因突变。这些患者中,61%为吸烟者, 39%为非吸烟者。(p<0.01)由此可见,相比不吸烟患者,具有吸烟史的肺癌患者更易出现罕见/复杂型EGFR基因突变(16.9% vs 28%)。
至于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Riely博士解释说,“由于吸烟者体内本身基因突变几率就比非吸烟者大大增加,因此罕见EGFR基因的突变率就也就随之上升了。”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纳入了多个种族的EGFR基因突变肺癌患者,其中有129例亚洲肺癌患者。
图4 Nice Yamaguchi博士
中国是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吸烟者多达3.16亿人,占据世界吸烟总人口的1/3及全球烟草消耗量的40%。据2015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吸烟率为27.7%,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2.1%,女性2.7%(图5)[2]。
图5 我国吸烟率
实际上,中国已于近年逐步采取实质性措施,先后在超过20座城市实施全面禁烟政策。中国于2003年批准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并于2006年1月在国内颁布。2009年至2010年,卫生部和教育部制定了医院和学校的“无烟政策”。
此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第十二和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包含了支持控制烟草使用的声明,并于2015年全面禁止在大众媒体、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和户外张贴烟草广告。自从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于2015年6月1日在北京实施后,我国逐步对各大城市全面实施控烟管制[3]。
虽然中国的控烟管理至今已持续了16年, 在2015年,一项刊登于Lancet杂志上关于中国吸烟相关死亡人数调查的研究仍得出了惊人的数据:在中国,吸烟每年导致超过100万人死亡。据预测,这个沉重的数字在2030年将达到200万人/年,到2050年达到300万人/年[4]。
在众多有力控烟举措的背后,为何我国的男性吸烟率仍始终居高不下?为实现2030健康中国降低全国20%吸烟率的目标,我们还有多远的距离?在9月7日下午召开的媒体发布会上,波兰Gdansk医科大学肿瘤学和放疗系主任、临床肿瘤学和放射治疗教授Jacek Jassem 做出了这样的回答:
在控烟政策上,波兰曾有着和中国相同的境遇。19世纪70年代,波兰同样有超过50%的男性吸烟者,这与中国目前的统计数据是一致的。然而,在控烟管理的政策上,我们已通过增加烟草税收(Taxation)、教育(Education)及在全国公众场合全面禁烟三大举措成功使波兰的人口吸烟率持续走低。目前,波兰全国的男性吸烟率已降至20%。我们预测这个数值将会在未来继续下降。同样地,我们也通过这些举措帮助了许多欧洲其他国家。在我看来,目前的中国仍处于吸烟消耗量迅猛上升的阶段,但欧洲国家的控烟成功已经向中国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图6)
图6 波兰1920年至2010年烟草消耗量趋势及至2040年预测(而中国仍处于图中所示的烟草消耗量上升阶段)
图7 Jacek Jassem教授
类似的境况同样发生在美国。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数据显示,在19世纪60至70年代,美国的吸烟率接近45%,成人平均每人每年吸入数量一度超出了4000根。然而在多极力量的推动下,美国的禁烟政策得以有效施行,联邦法令和各州法令及时出台,使吸烟率急速下降,烟草业受到了极大抑制(图8)。
图8 美国的烟草消耗量趋势[8]
在本次WCLC大会上,美国学者对于戒烟有效方法的研究也颇为有趣,并值得关注。来自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观察了烟草零售商店的临近程度和密度对于肺癌幸存者戒烟的影响(图9)。
他们发现,有半数在确诊时仍在吸烟的肺癌患者,他们的居住地都与烟草零售店距离不到500米,而居住在远离烟草零售店的地方能有效在确诊1年后增加患者戒烟的几率。由此,减少烟草零售商店的密度是一个有效促进肺癌确诊患者戒烟的方式。
图9 “Tobacco retail availability and tobacco cessation among lung survivors”壁报
除了政策层面的举措外,Jacek Jassem教授特别指出,虽然戒烟能显著降低烟草相关恶性肿瘤的风险,改善吸烟肺癌患者治疗耐受性差、高治疗失败率、高第二原发癌发生率及生活质量差等问题,禁烟措施的影响却常常被患者及医护工作者低估。许多患者即使在诊断肺癌后仍然无法意识到继续吸烟的危险所在。问题还在于,医务工作者们既不常鼓励他们的患者戒烟,也不会为长期吸烟者提供戒烟的帮助[5]。
为此,由Jacek Jassem教授牵头,IASLC在本次大会上为肺癌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有效的烟草控制策略,提出了“癌症诊断后戒烟声明”。会方认为,戒烟是完全可以通过教育实现的,肺癌医务工作者们应将这6条有效的烟草控制策略紧密结合到他们的临床工作中:
应筛查所有癌症患者的烟草使用情况,并就戒烟的益处提供建议。
对于在癌症诊断后继续吸烟的患者,应将循证戒烟辅助方法常规地融入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多学科癌症护理当中。
关于癌症管理的教育计划应包括戒烟培训、围绕吸烟史及戒烟史的同理心沟通以及充分利用现有的循证戒烟资源等方法。
戒烟咨询和治疗应是一种无偿的服务。
所有初期及进行中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均应将吸烟状态作为研究考量的必要因素。
纳入癌症患者的临床试验应在设计中介入最有效的戒烟干预措施。
在采访最后,Jacek Jassem教授表示,无论是欧洲国家还是美国都同样经历过这段严峻的时期(图6、8)。
我们已帮助了许多欧洲国家成功实施控烟政策,我非常乐意为中国的烟草管理出谋划策。也希望《医学界》能将‘癌症诊断后声明’代为传递给更广大的中国肺癌工作者!
图10 Jacek Jassem教授
参考文献:
[1]F. Fotia, ""Esci dal Tunnel, non bruciarti il futuro": a Barcellona la campagna contro i danni del fumo - Meteo Web", Meteo Web, 2019.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meteoweb.eu/2019/09/esci-tunnel-bruciarti-futuro-barcellona-danni-fumo/1310728/. [Accessed: 08- Sep- 2019].
[2]"Adult Tobacco Survey Report", 2019.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wpro.who.int/china/tobacco_report_20150819_en.pdf. [Accessed: 08- Sep- 2019].
[3] M. Parascandola and L. Xiao, "Tobacco and the lung cancer epidemic in China", 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 vol. 8, no. 1, pp. S21-S30, 2019. Available: 10.21037/tlcr.2019.03.12.
[4]Z. Chen et al., "Contrasting male and female trends in tobacco-attributed mortality in China: evidence from successive nationwid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The Lancet, vol. 386, no. 10002, pp. 1447-1456, 2015. Available: 10.1016/s0140-6736(15)00340-2 [Accessed 8 September 2019].
[6]J. Jassem, "Tobacco smoking after diagnosis of cancer: clinical aspects", 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 vol. 8, no. 1, pp. S50-S58, 2019. Available: 10.21037/tlcr.2019.04.01 [Accessed 9 September 2019].
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文作者:医学界WCLC报道组(徐韵珂)
责任编辑:Sharon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转载须经授权
- End -
你在看我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