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藏
    X
    ​世界肺癌专家最关注的Top7研究一览!丨WCLC 2019
    • tom 2019-09-19 12:39 12:39 红米
    117
    0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

    戳上方蓝字“医学界肿瘤频道”关注我们

    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你pick哪一项?



    2019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已圆满结束,来自世界各地的肺癌专家评出了此次最值得关注的7项研究。界妹这就带大家过一遍!

    01
    LIBRETTO-001研究:selpercatinib对RET阳性NSCLC患者有效


    Alexander Drilon
     
    Selpercatinib(LOXO-292)是一种强效选择性RET抑制剂,本研究关注了selpercatinib在RET特异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作用。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为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PFS)及安全性。
     
    对于未经治疗患者(n=34),selpercatinib达到了85%的ORR(95%CI 69%~95%),完全缓解(CR)达3%,部分缓解(PR)82%,疾病稳定(SD)9%,疾病进展(PD)3%。
     

    Selpercatinib治疗未经治患者的有效性
     
    DoR和PFS结果显示,主要分析集(PAS)患者中位DoR为20.3个月,中位PFS为18.4个月。发生进展的28名患者中有23名继续接受了进展后治疗;无论既往采用何种治疗,ORR、DoR及PFS均保持相似。
     

    DoR和PFS结果
     
    安全性数据显示,selpercatinib耐受性良好,最常见治疗后出现的不良事件(AEs)为口干、腹泻、便秘等,且大多数为1~2级,极少数为4级;仅9名患者(1.7%)因治疗相关AEs而停药。
     
    安全性数据


    研究者还特意展示了一个真实病例。一名KIF5B-RET融合阳性的65岁NSCLC女性患者,肿瘤已转移至舌底、双肺和骨,初次全身治疗时起始160mg BID selpercatinib治疗,很快产生了持续的部分缓解,10个月后依然在坚持治疗。如下图,疗效十分明显。
     

    患者基线期和治疗8周后病灶对比
     
    可见,selpercatinib对于RET特异性NSCL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02
    CASPIAN研究:Durvalumab联合EP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


    L. Paz-Ares

     
    本研究评估了Durvalumab联合铂-依托泊苷(EP)对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疗效。主要终点为OS,次要终点为PFS、ORR、安全性与耐受性等。
     
    OS数据显示,Durvalumab+EP组患者中位OS达13.0个月,EP组患者仅10.3个月(HR 0.73,95%CI 0.591~0.909,p=0.0047)。
     

    OS数据
     
    Durvalumab组ORR也高于EP组,分别为67.9%和57.6%;两组DoR一致为5.1个月。
     

    ORR及DoR数据
     
    再来看看安全性,两组的任意级别全因AEs发生率基本一致,3/4级AEs、严重AEs、导致治疗中止的AEs、致死性AEs等发生率也没有太大差异,但Durvalumab组的免疫介导AEs发生率较高。
     
    安全性数据


    可以认为,比起单独EP治疗,Durvalumab+EP对于ES-SCLC可能是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03
    肺癌筛查策略的选择:PLCOm2012标准效果更佳


    S. Lam
     
    研究者表示,肺癌筛查会用到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性的射线,因此与其他肿瘤筛查不同,肺癌筛查并非针对所有人群进行。通常会利用特定标准识别出高危人群,再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以便使受筛查人群的获益大于潜在危害。美国对于肺癌筛查主要有两套标准,一是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标准,一是PLCOm2012标准。具体见下表:
     
    两大标准对比

    注:pack-years,包-年,指每天吸烟的包数乘以吸烟的年数
     
    哪一种模式更好呢?研究者为此自2016年7月开始进行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和香港等9个中心人群,分别用两套标准来预测其肺癌风险。
     
    结果发现,共有3212人同时符合两种筛查标准,其中查出84例肺癌;694人仅符合USPSTF标准,查出1例肺癌;还有1079人仅符合PLCOm2012标准,其中查出25例肺癌。PLCOm2012标准阳性预测值为2.54%,USPSTF阳性预测值为2.17%。
     
    研究最终得出结论:


    • PLCOm2012标准敏感性显著高出USPSTF标准18.2%,且阳性预测值更高,因此这一标准可能带来获益更大;


    • 0.3% USPSTF标准阳性、PLCOm2012标准阴性的个体有肺癌,这部分人群不太可能从筛查获益;


    • 80%肺癌患者为PLCOm2012阳性、USPSTF阴性,这部分患者肺癌处于早期,且有治愈可能;


    • 将PLCOm2012 6年肺癌风险阈值定为1.7%比较理想,有显著更高的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

     
    研究者认为,PLCOm2012标准筛查肺癌效果优于USPSTF,但两者合用准确性更高。
     
    04
    苏格兰肺癌早筛试验:早期CDT筛查有效降低2年后死亡率


    Frank Sullivan
     
    这项研究验证了早期CDT筛查对降低晚期肺癌死亡率的影响。
     
    研究选取了无症状肺癌高危人群,受试者均符合以下特征:家庭条件属于苏格兰地区社会经济地位最低的1/5;吸烟20包-年以上;有家族史;ECOG功能评分0~2分。研究者对干预组受试者进行7抗原早期CDT肺部检查,阳性者再进行CXR、CT扫描等,每6个月检查一次,持续24个月。利用标准国家卫生服务护理来进行对比,观察两组在24个月时诊断出3/4期或未分期肺癌患者人数。
     
    随机分组两年后,干预组的3/4/未分期肺癌患者人数为33人(58.9%),对照组为52人(73.2)。
     

    干预组晚期肺癌检出率更低
     
    随访两年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全因死亡率及肺癌死亡率出现了显著差异。干预组全因死亡和肺癌死亡人数分别为87例及17例,对照组分别为108例和24例,干预组的两种死亡人数均低于对照组。
     

    干预组肺癌/全因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
     
    研究结论:

    • 进行早期CDT筛查的干预组受试者,2年随访期后晚期肺癌死亡率减少36%;需要基于社区的大型研究(V期)以确定高特异度生物标志物及低剂量CT扫描的作用。

     
    05
    BioMILD试验:肺癌筛查中,联合血液miRNA检测可减少LDCT次数


    Ugo Patorino
     
    既往研究显示,同每年做3次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肺癌,比起每年做胸片,可明显降低肺癌死亡率20%;血液miRNA检测可以预测肺癌风险。
     
    此次入选的BioMILD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对照试验,对4119名50~75岁、吸烟量≥30包-年的受试者进行LDCT扫描和血液miRNA检测,二者均为阴性的受试者每3年复查一次,平均观察4.5年。
     
    研究者将LDCT两次检查均为阴性、miRNA低水平者定义为低危人群(58%),LDCT一次阳性或miRNA中/高水平者为中危人群(37%),LDCT两次阳性且miRNA中/高水平者为高危人群(5%)。
     
    最后结果显示,低危人群中肺癌发生率为0.6%,中危人群3.8%,高危人群高达20.1%;3组人群的肺癌死亡率分别为0.1%、0.6%和3.8%;3组人群3年内得肺癌的概率分别为0.1%、2.5%和19.1%,LDCT两次阳性的高危人群肺癌发生/死亡累积风险远高于其他两组人群。
     
    筛查结果

     

    3组人群的肺癌发生累积风险
     

    3组人群的肺癌死亡累积风险
     
    研究得出结论:

    • 基线期血液miRNA+LDCT筛查可预测4年后的肺癌发生风险及死亡率;


    • 肺癌发生或死亡风险在一次或两次筛查阳性人群中显著增高;


    • 与做LDCT间隔较短者相比,3年做一次LDCT筛查者未发现受到明显损害。

     
    研究者认为,血液miRNA+LDCT筛查配合能达到最佳筛查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LDCT筛查次数;通过血液miRNA和LDCT筛查获悉个体生物学风险可改善筛查效果,应用于指导未来的预防策略。个体化预防已变得可行。
     
    06
    早期肺癌做微创切除术比开放手术略胜一筹


    Eric Lim

     
    手术如今被广泛认为是早期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影像学辅助的胸腔镜手术(VATS)方式因切口小、不牵拉肋骨而被认为可改善术后恢复。但对于微创与开放术式之间的优劣和潜在损伤,尚无足够数据。
     
    英国胸外科研究联合会实施了一项目前最大的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对比VATS和开放性肺叶切除术两种术式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研究者将疼痛作为患者报告结局,以评分(1~10)形式记录。结果如下:
     
    两组患者疼痛值对比

     
    可见,术后第一天,两组患者疼痛感类似;术后第二天,VATS组患者疼痛有所减轻,开放手术患者则没有。
     
    从肿瘤学结局来看,两组患者的淋巴结升期率、R0切除率等指标均无差异。
     
    两组患者的肿瘤学结局对比

     
    安全性数据显示,VATS组患者术后任意AEs发生率为32.8%,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患者的44.3%;严重AEs发生率两者无差异。
     
    院内AEs对比

     
    由以上数据可知,对于早期肺癌,微创的VATS切除术似乎是更合理的选择。
     
    07
    NLMT研究:NSCLS不同靶向治疗方式疗效对比


    Gary Middleton
     
    这项研究选取了315名晚期NSCLC患者,近半数男性,中位年龄65岁,60%为4期肺癌,24%为鳞癌。通过二代基因测序(NGS)技术对受试者进行基因检测,并按照生物标志物对接受标准治疗发生进展后的受试者分层,共分22组,根据基因型匹配到8种靶向治疗,即8个治疗臂,如下图。
     

    试验设计
     
    不同的基因异常对应着不同的信号通路,共分4组:
     

    4组信号通路及对应的基因异常
     
    主要结局为客观缓解(OR)、持续临床获益(DCB)和PFS,8个臂中,A、B、D、F、G、H臂OR率>30%或DCB率>30%,E臂OR率>40%或DCB率>40%,C臂中位PFS>3个月。
     
    不同靶向治疗疗效对比结果如下:
     
    细胞周期进展组患者均采用帕博西尼治疗,中位PFS在2.1~4.5个月之间,DCB率均不超过30%。
     

    C1~4组结果
     
    RAS通路激活组患者根据不同基因型分别采取帕博西尼、vistusertib或selumetinib+多西他赛治疗,其中selumetinib+多西他赛组患者的中位PFS和DCB率明显高于其他组患者。
     

    RAS通路激活组结果
     
    RTK通路组患者治疗药物分别为AZD4547、克唑替尼或奥西替尼,奥西替尼组的DCB率和OR率较有优势,但中位PFS不及克唑替尼组。
     

    RTK通路组结果
     
    最后,将整个受试人群按照是否吸烟/吸烟量或组织学分型分组,可以发现从不吸烟者肺癌预后最好,OR率最高,而吸烟量越大OR率越差;非鳞癌患者OR率明显优于鳞癌患者。
     

    根据是否吸烟和组织学分型分组结果


    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文作者:医学界WCLC报道组(玉酱)

    责任编辑:Sharon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转载须经授权


    - End -



    征  稿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zl@yxj.org.cn

    请注明:【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来稿以word文档形式,其他不予考虑


    你在看我吗?

    ↓↓↓↓

    0
    打赏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