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以ctDNA检测为代表的液体活检在肿瘤精准医疗中的价值日益凸显。获取检测标本的非侵袭性、突破肿瘤的空间异质性等特点赋予液体活检广阔的研究价值及临床应用前景。2017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Charles Swanton教授团队的TraceX研究即发现ctDNA监测可早于临床影像学一年的时间,准确地预测出超过90%的患者会复发,同时与辅助化疗耐药亦有显著相关性。自此ctDNA成为监测术后MRD、指导个体化辅助治疗的最具潜力手段。然而2018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和美国病理家学院发表联合评论,对ctDNA检测样本收集、检测平台及数据分析标准化等方面提出了异议。而我国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前后的ctDNA检测研究乏善可陈。
近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王俊教授团队开展的DYNAMIC研究通过对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液样本的ctDNA定量检测,探讨了围手术期ctDNA的代谢动力学特征。
研究设计
前瞻性临床试验(NCT02965391)
精确定义肿瘤切除与静脉采血时点
肿瘤切除时点:结合不同手术方式分别定义,对于肺叶切除术定义为静脉离断时间
静脉采血时点:
A 术前血
B C D分别为肿瘤切除后5min、10min及2h
P1-P3分别为术后第一天、第三天及第一个月
主要研究终点为ctDNA的半衰期
结果亮点
36例患者在术前可检测到的突变,其中肿瘤最大面积与ctDNA检出含量显著相关
R0切除术后血浆ctDNA呈显著下降趋势,具体而言
A、B、C和D时点的平均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72%、2.11%、1.14 %和0.17%
中位半衰期为35.0min
MRD阳性患者的ctDNA半衰期明显长于MRD阴性者(103.2min vs. 29.7min, p = 0.001)
R0切除后第3天的ctDNA检测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监测MRD的基线时间
生存分析方面:
P1时点可检测到ctDNA对比检测不到ctDNA患者的RFS分别为528天和543天(p = 0.657),而在P2时点分别为278天和637天(p = 0.002)
ctDNA监测较影像学提前165天发现肿瘤复发,且在17例术后辅助治疗患者中ctDNA检出与辅助治疗疗效相关
引发思考
DYNAMIC研究是国际第一项精确评估ctDNA围手术期动态变化的前瞻性研究,也是亚洲第一项应用ctDNA监测肺癌术后微小病灶残余的研究,为围术期ctDNA监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增添了有力证据。未来仍需要大规模临床试验规范ctDNA检测技术及分析平台,并深入探究围术期化疗/靶向/免疫治疗过程中可否利用ctDNA检测指导个体化精准治疗。
参考文献:Perioperative dynamic changes in circulating tumor DNA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DYNAMIC). Kezhong Chen, Heng Zhao, Yanbin Shi, Fan Yang, Lien Tu Wang, Guannan Kang, Yuntao Nie and Jun Wang. DOI: 10.1158/1078-0432.CCR-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