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是诊断癌症的金标准,足量活检样本是高质量病理检测的前提
我们在接受影像学检查例如胸部CT等时,医生可能发现肿块、结节、占位等,也可能在体检时摸到肿块。但不管是体格检查、血检、尿检还是影像检查,都不足以让医生诊断这些异常或肿块是良性的还是癌性的。虽然大多数肿块都不是癌症,但只有进行活检以及病理检测后,才有可能确定它们到底是不是癌症。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是指应诊断和治疗的需要,通过手术从患者体内切取、钳取或穿刺等取出活体组织样本或细胞样本,以供病理医生进行病理学检测。活检及病理检测通常是为了深入了解病变/肿块是否为癌症、癌症类型以及癌症的性质等,从而指导患者后续的整体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和药物治疗。
活检是一个手术操作,通常由是介入科医生或影像科医生、内镜科医生、或外科医生进行的。取得的组织样本或细胞样本一般由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检查,也可能结合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分析。
几乎可以从身体的任何部位采集组织或细胞样本。活检有不同的类型。如何采集样本取决于肿块的位置、疑似的癌症类型、所在医院的设备以及医生的经验和水平。例如,用于皮肤活检的方法与用于颅内活检的方法就非常不同。
常见的活检方式有通过手术切除活检,粗针穿刺活检,细针吸取活检以及内窥镜活检。除了上述这几种常见的活检方式外,少数特定类型的癌症也有自己独特的活检方式。例如医生可通过刮取活检、钻孔活检等皮肤活检方式从身体表面获取细胞。皮肤活检最常用于诊断皮肤状况,包括黑素瘤和其他癌症。例如宫颈癌病理检测样本一般也不通过这些活检方式获得,宫颈癌病理可通过宫颈切取取得(类似宫颈癌筛查),无需内镜或病理穿刺活检。
如上图所示,活检手术和病理检测是两个彼此独立但是高度相关的环节,活检手术就像为病理医生采购原材料一样,只有活检操作的医生保质保量提供原材料给病理医生的时候,病理医生才可能给出高质量的病理诊断结果,因此为病理检测提供原材料环节的活检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高质量的、规范化的活检要求实施活检手术的医生受到良好的专业训练,活检手术的经验丰富,有较好的设备支持和其他科室支持,且最好没有利益冲突,才能保质保量的取得病理检测所需的组织样本或细胞样本。如果他们采购的样本量远远不够、或质量很差,病理医生再厉害,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可能给出高质量的病理诊断结果。当然,有些情况下,限于患者自身病情(例如高龄、胸水或肿瘤位置问题等原因),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介入或影像医生在活检时可能取得的样本也有限,此时就很考验病理医生的功底了:如何在活检样本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给出准确的诊断。所以也要求病理医生受到良好的专业训练,病理诊断的经验丰富,能提供客观中立、全面的诊断。
本文主要简述的内容是肺的穿刺/针刺活检,包括细针穿刺活检和粗针穿刺活检。
活检手术的安排至关重要
高质量活检对病理确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这点往往不被患者和家属所知或被忽略了。需要活检和病理检测的主要是新发肿瘤患者,此时患者和家属对肿瘤及肿瘤诊疗一无所知;并且因为不了解但又急于开始抗癌治疗,往往忽略准确诊断的重要性,包括不重视病理诊断以及活检。
其实活检手术本身只需要30-60分钟左右,但是术前需要接受各种检查并进行手术排期,肿瘤患者少的医院可能排期很快,肿瘤患者多的医院,穿刺活检的手术排期可能在2周左右。活检手术后,可能需要等待几天到2周才能拿到病理诊断结果,少数情况下等待时间还要长。而抗癌治疗只有在获得病理诊断后才开始。
因此,如果我们纵观整个肿瘤诊疗的时间线,就会发现,除了对于明确是否癌症至关重要之外,活检甚至可以说对整个诊断和治疗都至关重要,包括日程的安排和衔接。
对于想要在北上广大的热门专科肿瘤医院就医的患者,无论是本地患者还是外地患者,活检相关日程上的安排大致建议如下:
术前检查可在其他医院完成,肿瘤医院的医生都接受其他医院近期的检查结果的,除非检查不符合医生要求。因为肿瘤医院这些检查排期时间也不短,其他医院或当地医院完成这些检查可以节省很多等待的时间,减缓患者和家属的焦虑。
如果影像等高度疑似癌症,那么在活检后、等待病理结果期间,可以完善其他的分期的检查。一旦病理确诊为恶性,那么可以第一时间接受规范的抗癌治疗。关于肺癌可阅读肺癌患者应该了解的诊断和检查大全。
哪些情况/哪些患者需要接受肺活检?
如果通过胸部X光或胸部CT诊断出肺部结节或肿块,或者医生担心患者可能患有感染或其他肺部疾病,则建议患者进行肺部活检,目的是做出准确的诊断。肺活检是一种将肺组织样本取出以确定是否存在肺部疾病或癌症的操作。
医生建议患者进行肺活检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确定肺部异常肿块是恶性(癌性)还是良性(非癌性)
诊断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可能是细菌(如肺结核)、病毒或真菌
诊断肺部疾病,如结节病、肺纤维化、肉芽肿伴多血管炎或类风湿性肺病
确定肺癌的类型
恶性胸部肿瘤进行分期
监测肺部疾病的进展
解释肺部积液的原因
肺的几种活检方式
肺的活检方式有几种,肺活检的类型取决于几个因素,如肺部问题的类型、病变的位置和患者的整体状况等,也和所在医院的设备和医生的经验和水平有关。肺活检可采用闭合法或开放法。闭合法是通过皮肤或气管进行的,在全身麻醉下在手术室进行开放性活检。
肺活检方式和病变位置高度相关,我们先简单看看肺的解剖。
肺活检的几种方法:
1、支气管镜肺活检。
支气管镜肺活检是用一个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的,支气管镜通过患者的鼻子或嘴进入气管,然后取出一块组织样本。此过程可能需要半小时左右完成。
当需要取样的组织靠近支气管时,通常首选支气管镜活检。此时还能通过气管镜观察异常病变。
支气管镜肺活检通常由内镜科医生进行操作,但内镜科医生有可能不出门诊,此时内镜活检申请单由临床医生(外科医生/放疗医生/内科医生)开具。
2、针穿刺活检/针吸活检
局部麻醉后,医生使用一根针,通过CT等图像引导将针穿过胸壁进入可疑部位并获取肺组织。这种活检也可以称为闭式、经胸活检或经皮活检。此过程可能需要半小时左右完成。
如果需要取样的组织靠近胸壁,则首选这种方法。
如果通过支气管镜无法取样所需组织,也常用穿刺活检这种方法。总体而言,针吸活检是最常见的肺活检方式,可及范围最广泛。
穿刺活检通常由介入科或影像科医生进行操作,但影像科或介入科医生也有可能不出门诊,此时穿刺活检申请单由临床医生(外科医生/放疗医生/内科医生)开具。
3、胸腔镜活检。
全身麻醉后,通过胸壁将内窥镜插入胸腔。可以通过内窥镜插入各种类型的活检工具,获得肺组织进行检查。这个程序可以被称为视频辅助胸外科(VATS)活检。除了获得组织进行活检外,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例如切除结节或其他组织损伤。
这通常由胸外科医生进行操作。
4、开放式活检。
全身麻醉后,医生在胸部皮肤上切开一个切口,然后手术切除一块肺组织。根据活检结果,在手术过程中可以进行更广泛的手术,如肺叶切除。开放式活检是一种外科手术,需要住院治疗。
这通常由胸外科医生进行操作
这是最具侵入性的组织取样方法,当其他方法失败时,有时需要进行开放性肺活检。但实际临床中,主要为了活检而这么操作的很少,更多的是患者具有手术适应症而在切除病变部位时顺便通过此方式活检。
肺活检也还有其他的方式,本文讲述的主要内容是针穿刺活检。
肺穿刺活检/针吸活检
针吸穿刺活检一般分为细针穿刺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FNA)和粗针/芯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两种,主要根据使用的穿刺针的不同来区分。
细针穿刺(Fine-needle aspiration FNA):
介入科/影像科医生一根非常细的空心针连接在注射器上,从肿瘤中取出少量液体和非常小的组织,然后送到病理科由病理医生进行染色,并在显微镜下检查。如果靠近身体表面,医生可以在摸到肿瘤的同时瞄准针头。如果肿瘤体内较深的位置,无法摸到,例如肺穿刺,可以通过CT引导穿刺针。
细针穿刺中,附在注射器上的细针,比通常用于抽血的针还要细,也比一些圆珠笔的笔芯细。细针穿刺用的是切割针,一般使用21-25号针,22号针/22G(直径0.7毫米)较常见,通常来说直径越小,并发症发生率越低。
将取样和活检一起考虑被称为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FNAB)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FNAC强调任何的吸取穿刺活检都是细胞病理学而不涉及组织病理学,细针穿刺获取的是少量的细胞以及细胞簇,而不是组织。诊断速度较快。缺点是这可能会漏掉有问题的细胞,导致假阴性结果。此外还有另外一个风险,即取样的细胞将使得病理医生无法做出明确的诊断。而粗针穿刺则是组织病理学诊断,穿刺出的组织标本送至病理科进行一系列的标本处理过程,诊断速度相对慢一些。
粗针活检:
粗针活检中使用的针比FNA中使用的稍粗,取出的是一个小的圆筒状组织(直径约0.16厘米,长约1.3厘米)。像细针活检一样,粗针活检可以对医生能摸到的肿块以及必须通过影像检查才能看到的较小的肿块进行取样。
整体而言,粗针穿刺活检的风险和并发症比细针穿刺活检要高,但粗针活检每针取得的组织样本量比细针穿刺要大。穿刺医生会根据需要穿刺的部位以及患者的穿刺风险等综合评估后做出粗针穿刺和细针穿刺的选择,风险高的穿刺针相对细。处理粗针活检样本通常比FNA活检花费更长的时间,因此获得这些检测结果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针穿刺活检通常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超声引导下进行。超声波是身体某些部位的一种极好的检查方式,但其他部位,尤其是充满空气的肺,则不适合超声检查。超声对于较深部的组织,无法提供清晰完整的影像,且CT能比超声提供更清晰的影像,因此肺的穿刺活检一般是在CT引导下完成的。了解CT可阅读此前文章让癌症原形毕露的医学影像检查系列之CT扫描。
肺穿刺活检:术前风险评估
意识不清的患者
不配合和无法平躺的患者
喘气急喘不规则的患者
穿刺活检需要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不移动,又因其部位在肺,所以更须注意呼吸的频率。通常不建议上述患者接受穿刺活检,但若患者或家属仍要做穿刺活检的话,医生可通过事先给予麻醉,让其尽量配合检查完成。
血小板过低和凝血时间太长:一旦术中出血,可能危及生命。
肿块太靠近心脏或大动脉:若扎到心脏,则心室颤动;若扎到动脉,则大出血,危险性较高。
评估患者穿刺风险:
通过肺穿刺活检取得足量的活检样本对介入科/影像科医生的水平要求其实是很高的,当患者/家属听到医生说“没取到病理”的时候,绝大部分情况下是医生的经验和水平问题,建议第一时间换到其他医院找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穿刺。
穿刺的严重风险包括患者死亡,虽然这很少发生,但并不能排除。经验丰富的医生,能较为准确的评估患者穿刺的风险、并依此进行手术的安排并告知患者和家属。对于患者和家属而言,在签署穿刺活检知情同意书之前,也应该大概了解患者穿刺的风险,并作出相应的合理选择和准备。
患者穿刺的风险和肿块位置、肿块大小、年龄、是否有胸水以及患者总体健康有关,这都是不可改变的。当然对风险的评估和管理能力就看医生的水平了,这是变量。
第一个风险因素是要取样的肿块位置。例如,靠近心脏的肺部肿块,对比远离心脏的肿块,显然前者穿刺的风险更高。又例如,肺部较深的肿块,对比靠近胸壁的肿块,显然也是前者风险更高。
第二个风险因素是要取样的肿块大小。其他情况类似的时候,穿刺的肿块越小,难度越大,风险越高。医生准确的定位小的肿块并取得足量活检组织的操作,其难度都比大的肿块要高,耗时也更长,风险相应越高。例如,虽然都是长在心脏边上,一个是一公分大,一个是十公分的。都做穿刺手术,哪个风险大?小的肿瘤,一公分的肿块风险大。
第三个风险因素是患者的年龄。40岁、60岁和80岁,如果做穿刺手术,哪个风险大?整体而言,年纪越大,风险越高。对于一些特别高龄的患者,例如80岁以上,根据综合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承担穿刺活检的风险,是一个值得患者和家属考量的事情。因为即使确诊为恶性肿瘤,高龄患者更有可能死于其他疾病或原因,而不是肿瘤,因此即使确诊为恶性肿瘤,进行积极的抗肿瘤治疗的价值可能也不高。当然这都是非常个体化的决定,由患者和家属综合了解各种情况后做出。
第四个风险因素是胸水。有些患者初诊时就发现有胸水了,如果胸水较多,可通过办理住院抽取大量胸水(2L左右),医生对抽取的胸水离心后进行病理检测。癌细胞散布在胸水中,抽取的量越大,越有可能获得较多的有代表性的癌细胞供病理医生诊断用。门诊能抽的胸水(300-500ml)不多,恐怕难以满足病理诊断的需求。
最理想的状况当然是对原发病灶穿刺。但如果根据胸部CT诊断,胸水比较多,极有可能无法进行穿刺,患者和家属应积极考虑其他方式。如果胸水较少,可能还是可以穿刺的,但是穿刺的风险肯定是高的。有胸水的患者,肺就像泡在水中一样,穿刺定位取样的难度上升;穿刺如果出血的话,大量胸水可能导致伤口出血点难以凝固,也可能会稀释血液掩盖出血问题,使得医生无法即使识别并采取相应救护措施。
其他的风险因素是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因素:
近期(三个月之内)出现过脑梗、心梗、大出血病史、哮喘等等问题的患者,属于穿刺高风险,尤其是近期内上过急诊的、去抢救过的患者。三个月之内出现过脑梗、心梗、大出血等等问题的患者,会服用一类叫抗凝剂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波立维、华法令、率比格雷、肽甲等。顾名思义,抗凝剂阻止血液凝固,一旦发生出血,服用抗凝剂的患者可能出血不止,甚至发生生命危险。所以准备穿刺的患者如有服用这些药物,一定要提前停药,即使停药了,也是穿刺高风险人群。
有咳嗽哮喘等症状的肺气肿和肺大泡患者:这常见于有长期吸烟史、60岁以上的人群。穿刺需要患者躺好,在穿刺时不要动也不要咳嗽,咳嗽哮喘的患者不仅术中操作风险较高,而且术后的风险也增加了,尤其是气胸的风险。因此这类患者要特别注意术后在家休息,不要到处跑四处活动。
说到这里,就要讲到术前的检查以及术前准备工作了。患者必须提供完整的病史资料,并完成穿刺手术所需的检查,并做足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才有可能进行穿刺手术。
穿刺活检的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工作
穿刺手术前的检查
肺穿刺虽然是一个小手术,但也是一个需要局部麻醉的手术。医生为了评估和管理手术的风险,并合理的安排手术,要求患者做相应的术前检查。更重要的是,很多患者在大医院就诊,活检穿刺的手术排期时间也不短,因此最好提前做好各项检查,这样穿刺的医生评估后可以尽快的开始穿刺手术的排期。
在进行活检之前,医生必须对患者进行彻底的评估,这包括:
过往用药/疾病史
任何药物过敏史
过去的出血/凝血病史
怀孕状态:通常来讲孕妇不应进行活检
任何原发性肺部疾病(肺心病等)
通常在活检前进行的检查有:
1、准备近期的胸部CT或X光报告和胶片:虽然肺穿刺活检是由CT引导的,但是穿刺的医生要提前看到这些影像资料判断患者是否有穿刺适应征、确定准确的活检部位并事先规划穿刺手术的路径。
2、近期的血检报告,这包括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能、乙肝五项/感染五项(丙肝、梅毒和艾滋病等)检查:这都是通过验血完成的,当天或第二天就出结果。
3、近期的心电图、肺功能等检查结果。这些检查也是很快就出结果的。
4、如有其他合并症,患者需要提供近期的检查结果。
医生需要这些检查来判断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例如是否有肝肾功能障碍、其他合并症、合并症程度如何等),患者是否能耐受麻醉和手术等操作,并进行相应的手术安排。
例如血常规检查中,血小板计数通常用于检查患者的出血和凝血参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对于计数低于50000/立方毫米的患者,活检前需要用升血小板药物,甚至输注血小板等处理。
例如乙肝五项检查/传染病检查便于医生安排手术,以及医院进行相应消毒措施。用于传染病患者的手术穿刺器械需要额外的消毒措施,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
5、带齐患者所有的病史资料:便于医生了解患者过往病史、评估风险并作规划。患者和家属要确保告诉医生任何最近的疾病,包括是否怀孕或可能怀孕,或是否有任何过敏,包括乳胶或药物。告诉医生患者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特别是阿司匹林或其他影响凝血的药物。
如果怀孕或可能怀孕,那么CT引导可能就不适合了,因为X光辐射对胎儿发育会有影响。
大医院穿刺活检的患者很多,有些患者穿刺活检都要排期一两个星期,这样医生要尽可能合理的利用时间、不浪费病人的等候时间。例如风险高的患者,医生会把手术排在下午快结束的时候。如果把高风险的手术安排在较早的时候,一旦发生抢救,得,这一天就全泡汤了,其他患者今天都不可能穿刺了,各位都明天请早吧。
肺穿刺手术前患者的准备工作:
提前避免服用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或血液稀释剂(如华法林):具体时间和医生确认,可能需要提前3-7停止服用这些药物。但是,患者应该可以服用常规药物。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并注射胰岛素,请提前和医生沟通,看通常的胰岛素剂量是否需要调整。
肺活检前可能要求术前8小时禁食禁酒,根据患者情况和穿刺手术安排,可能安排在下午的患者可以进食少量食物和水。具体细节请和医生确认。
要签署知情同意书。请仔细阅读,确保了解了相关操作和风险。
提前和亲朋好友协商好,至少让一个人陪同完成活检、在医院的观察以及观察期后陪同送回家。这是必要的,因为肺穿刺是要局部麻醉的,除了观察穿刺的并发症还要保证往返途中的病人安全。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医生可能会要求其他特定的准备工作。
肺穿刺活检手术整个过程是怎样的?
CT引导的肺穿刺活检,通常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介入科医生或影像科医生完成。肺的穿刺活检通常在门诊进行即可。患者不多的医院,病床通常住不满,可能可以住院或要求病人住院。
肺穿刺活检大致过程如下,肺穿刺活检通常在60分钟内完成,一般30分钟左右:
患者将被要求摘下任何可能干扰操作的首饰或其他物品。
患者将被要求脱下衣服,并换上病号服。
患者躺在检查床上,医生会给病人摆一个体位。采用的体位应使医生能够方便触及将要取样的部位。
患者接受X射线或CT扫描,定位所需活检部位和最安全的手术入路。一旦确定肿块位置,放射科/介入科医生会用记号笔在患者皮肤上做标记,标记穿刺的部位。
护士将对活检部位的皮肤用消毒液清洗,并铺干净、无菌的手术单。
在患者手臂或手上开始静脉输液。
注射局部麻醉剂时,患者会感觉到针扎。这可能会引起短暂的刺痛感。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平静,避免咳嗽,并需要多次屏住呼吸。每次保持相同的屏气状态,以确保正确的针位,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可能需要几次取样。
在活检部位做一个小切口。医生将把活检针插进肺的肋骨之间。
当医生用针进入肺部时,插入深度取决于肺肿块的位置,然后医生会采集异常组织的样本。患者可能会感觉到不适或压力,甚至有较剧烈的疼痛。
医生取下活检针。在活检部位按压几分钟,直到出血停止。
如有必要,医生会用缝线或胶带封闭皮肤切口,将使用无菌绷带或敷料包扎。
患者可能会被带到观察区几个小时。可能要再次进行X光或CT检查,以监测并发症。
肺部样本被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查。
在肺活检手术后患者和家属要注意什么?
术后需要在医院内监测并发症情况:
活检后进行胸部X光检查,以监测是否漏气,避免肺部塌陷。
4小时的关键观察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此时一般建议患者尽量少动。局部麻醉或静脉注射镇静剂后,一旦血压、脉搏和呼吸稳定,患者可以出院回家。
4小时后或第二天,可以进行第二次胸部X光检查。
如果因漏气而导致X光检查发现异常,医生会在胸壁插入一根管子,以排出胸腔内的空气。
肺部恢复正常后,取下该管。
如有其他并发症或不适,请告知医生并及时处理。
离开医院后:
即使是回家后,医生也会建议至少24小时内患者尽量少动。
穿刺活检后,活检部位可能会在数天内变红或疼痛。按照医生建议服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阿司匹林或其他止痛药可能会增加出血的机会,确保只服用医生处方的药物。
肺活检后建议休息几天。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在几天内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
如果使用了镇静剂,患者可能需要一天左右的时间才能从药物中恢复。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提前计划由朋友或亲戚送回家。一旦患者回家,他们也应该和患者在一起,直到患者完全清醒。
护理说明各不相同,但一般情况下,绷带可能会在手术后一天取下,患者可以正常洗澡。
在活检后的一到两天内,患者不应该锻炼身体(如举重、大幅度爬楼梯、运动等)。此后如果觉得可以,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活动。如果需要在活检后不久乘飞机旅行,请咨询医生。
当局部麻醉逐渐消失时,活检部位可能会感到疼痛,但这应该会随时间改善。患者也可能咳出一点血,但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少量的。这些症状将在手术后的12到48小时内逐渐消失。
肺萎陷的症状,有时在胸部穿刺活检后出现,包括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脉搏加快、呼吸时胸部或肩部剧烈疼痛和/或皮肤发青。如果患者有任何这些症状,尽快去最近的医院急诊室。
向医生报告以下任何情况:
呼吸急促
胸痛
呼吸困难或呼吸疼痛
咳血,且咳出不仅仅是少量血液
发烧和/或发冷
活检部位发红、肿胀、出血或其他渗液。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在手术后给予患者额外的指导。
肺活检穿刺的风险、并发症和局限是什么?
风险和并发症
肺活检风险和并发症包括如下情况,发生概率和患者本身的情况有关,也和医生的经验和水平有关:
肺萎陷或气胸: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可以自行治愈,不需要进一步的治疗。但是,如果漏气量足够大,或者由于漏气而出现症状,可能需要通过皮肤和胸壁插入一根管子,以排出胸腔中的空气。由于活检针意外撕裂肺壁,使空气在肺外空间聚集,可能导致肺部分塌陷。肺萎陷的症状有呼吸短促、心跳加快、胸痛和皮肤发蓝变色。
出血:肺部出血也是很常见的。但很少会发生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出血。
手术后可能发生感染:因为微生物污染导致肺炎,手术后可通过给予抗生素和保持活检部位无菌进行治疗和预防。
心脏不规则跳动
呼吸障碍:活检程序可能导致支气管痉挛,导致呼吸障碍。
麻醉风险: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都有风险。
系统性空气栓塞:空气漏入可进入心脏的大动脉;称为系统性空气栓塞,发生在不到1%的肺针吸活检中。
肿瘤“播种”:即在进行粗针活检时,肿瘤会沿着针活检的轨迹扩散。这种风险是罕见的。在目前,当有必要时,针吸活检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方法。了解更多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可阅读文章穿刺活检会引起癌症扩散或转移吗?
根据患者具体身体状况,可能存在其他风险。手术前一定要与医生讨论任何问题。
如何评估肺穿刺活检的成功?
患者和家属经常想问医生但可能都没有问的问题是:穿刺能保证成功吗?穿刺是一个手术,手术就存在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医生不能保证手术没有风险或并发症,也不能保证病理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如何。水平高的介入科/影像科医生,能保证的是穿刺一定给穿中,即穿刺确实获得了样本—这并不是每个穿刺医生都能保证的。至于其他方面,医生可能什么都不能保证。这就是为什么要进行术前各种评估,要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原因。
肺穿刺活检的局限性是什么?
在一些情况下,活检过程中获得的组织可能不足以诊断。
针活检对于直径为1到2毫米的小病变不能提供足够的组织来进行准确的诊断,也很难定位。这就是为什么对于很小的肺结节,不建议穿刺的愿意之一。
对于某些与肺气肿、肺囊肿、任何类型的凝血障碍、血氧不足、肺动脉高压和某些心力衰竭相关的疾病患者,可能不建议进行针刺活检。
肺活检的替代方法通常包括继续随访、影像学检查和手术切除异常等。
肺活检结果:病理检测报告
肺活检的样本被送到病理实验室,病理医生将处理后的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病理医生能够得到一个好的组织样本,患者很可能会在两到三天内得到结果,有时需要一周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
了解关于肺癌的病理报告,可阅读文章一文读懂肺癌病理报告。
尽管病理医生对病理有很好的诊断,但医生在看到组织样本后给出错误的诊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这就是为什么会有病理会诊的原因,关于这点可阅读文章肿瘤病理诊断为什么重要?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病理会诊?
活检后所有情况中,可能病理报告“见异型细胞”是最坑人的一件事情了:到底是不是癌症啊?不管是“见肿瘤细胞”或“未见肿瘤细胞”,都没有“见异型细胞”这么坑人。做了这么多检查,冒着风险做了穿刺,也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都做好最坏的打算了,但是医生就给我们看这个“见异型细胞”这个“坑人”的结果?
恶性肿瘤的生成并非一蹴而就、肿瘤的异质性、医生穿刺活检的技术、以及病理检测的水平都可能导致“见异型细胞”病理检测结果。关于这点我们以后会发文详细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