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藏
    X
    高钙血症
    130
    0
    1. 高钙血症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过去认为肿瘤骨转移伴破骨性骨溶解是导致高钙血症最常见的机制。但随着研究的 进展,在各种不同肿瘤中,无论是否存在骨转移,均可发生高钙血症,由此发现骨转移并非 高钙血症的必备条件,而是因为转移至骨的恶性肿瘤在转移的局部以旁分泌的形式产生大 量细胞因子。国外报道,15%〜20%肿瘤患者会发生高钙血症,在骨髓瘤和乳腺癌中发生 率最高。其次是非小细胞肺癌,也见于结肠癌,前列腺癌及小细胞肺癌患者,但在我国发生 率似乎很低,我国的具体发生率还不清楚。①骨转移瘤:广泛的骨转移瘤占肿瘤性高钙血 症的80% ;②可分泌具有活性的内分泌激素及递质的肿瘤:如小细胞肺癌、类癌、RCC及甲 状旁腺癌;③血液系统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正常甲状旁腺素和维生素D作用于骨、肾和胃肠道,以维持正常血清钙水平。当有下 列因素之一时可引起高钙血症发生:肠道吸收钙增加,骨再吸收增强,肾重吸收增强或肿瘤 相关体液因子释放导致血清钙水平上升超出肾排泄能力。两种最常见高钙血症的原因是 肿瘤细胞局灶性溶骨性活动和恶性肿瘤体液改变。这两个因素是恶性肿瘤病理变化过程中的一部分。
    (1) 溶骨性高钙血症:溶骨性高钙血症约占全部高钙血症病例的20%,最常见于乳腺 癌、骨髓瘤、淋巴瘤,患者常有骨病。已被证实的破骨细胞活性因子包括淋巴毒素、IL-lcx, TGFa及p、TNF-〇t和IL-6等。在溶骨性高钙血症中,鱗酸盐的水平通常正常,1,25-二羟维 生素D3、肠道钙重吸收和甲状旁腺素偏低,肾对钙的清除率升高。
    (2) 恶性体液性高钙血症:其余80%高钙血症病例是由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 (PTHrP)引起的恶性体液性高钙血症,通常与鱗状细胞癌、RCC、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 癌以及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U)相关淋巴瘤有关。PTHrP释放后,通过增强破 骨细胞活性导致局灶性以及全身性的溶骨性改变,进而出现骨重吸收增加。
    PTHrP与甲状旁腺素的氨基末端具有高度同源性,能够刺激远端肾小管重吸收钙,抑制 近端肾小管磷酸盐转运,其中最重要的机制是使钙重吸收增加。另外,PTHrP对骨转移的发 生发展及肿瘤细胞生长起促进作用。PTHrP和高钙血症的严重程度与肿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
    (3) 其他机制所致的高钙血症:一些罕见病因如1,25-二羟维生素D3(骨化三醇)分泌 型肿瘤,骨转移给予雌激素或雌激素拮抗药(如他莫昔芬)也会引起药物相关性高钙血症, 但只占高钙血症全部病例中的一小部分。

    2. 血清钙的正常值是多少?高钙血症的指标是什么?
    血清锦的正常值为2. 25〜2. 74 mmol/L, 2. 75 ~ 3. 0 mmol/L为轻度增高,3. 1〜 3.7 mmol/L为中度增高,>3.7 mmol/L可能引起高钙血症危象。临床表现几乎可以包括各 个系统,极易与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晚期患者的衰竭症状,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临床 表现想混淆。另外一定要注意,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离子钙增高有关,与结合钙关系不大,多 发性骨髓瘤患者由于产生过量的副蛋白与血清钙异常结合可有血清钙水平升高,但游离妈
    水平并不升高。

    3. 高钙血症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1) 全身症状:有脱水、体重减轻、食欲下降、瘙痒、烦渴等症状。
    (2) 神经肌肉症状:有疲劳、嗜睡、肌张力减退、反射迟钝、精神错乱、感觉迟钝及昏迷。
    (3) 胃肠道症状:有恶心、呕吐、便秘、肠梗阻等症状。
    (4) 泌尿系统症状:有多尿和肾功能不全。
    (5) 心血管系统症状:有心动过缓、PR间期延长、QT间期缩短、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 严重者心脏可停跳于舒张状态。

    4. 高钙血症如何诊断?
    血清钙浓度高于正常值2.75 rmnol/L,结合相应临床表现,即可诊断。直接测量血浆游 离钙(离子钙),排除结合钙(与血清白蛋白结合钙)影响,可更真实反映体内血清钙浓度,由 于临床钙测量值为游离钙和结合钙的总和,故常用校正公式如下:
    Ca(校正值)=Ca(测量值)+ [0. 02 x (40 -白蛋白浓度)]标准国际单位

    5. 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如何治疗?
    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病因治疗即对肿瘤的有效治疗才是最基本的治疗。然而高钙血 症常为晚期肿瘤并发症,可视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措施。治疗包括:减少钙的摄人,增加 钙的排泄,增加骨对钙的结合。当出现症状或血清钙>3.25 mm〇l/L(13 mg/dl),应视为内科急症。
    (1) 一般措施
    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限制钙的摄入量,增加尿钙排泄。停用如噻嗪类 利尿剂(必要时可用呋塞米)、维生素A、维生素D、H2受体拮抗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 非激素类抗炎药等具有促进高钙血症或减低肾血流量影响排钙的药物。
    (2) 控制肿瘤祛除病因:合理选择手术、放疗、化疗和综合治疗。
    (3) 降低血清钙:静脉补液,以输入生理盐水为主,每日2000〜3000 ml;输注足量生理盐水能恢复血容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并抑制近端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呋塞米可进一 步阻断对钙的重吸收,并增加钙的排泄。常用量4〇~80 mg静脉注射。水化期间应注意水、 电解质平衡。磷酸盐治疗,磷酸氢二钠口服或保留灌肠;糖皮质激素可增加尿酸排泄,减少 肠道对钙的吸收,可加强降钙素的作用。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乳腺 癌。一般采用泼尼松1〜2 mg/(kg • d)或相当此剂量的其他制剂。如泼尼松40〜100 mg/d, 糖皮质激素可阻止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引起的骨重吸收,大剂量还可通过增加尿中钙的排 泄,抑制维生素D的代谢,减少钙的吸收而发挥降钙作用。抑制前列腺素E合成的制剂,可 选用吲哚美辛25 mg, 口服,每日3〜4次;水杨酸类亦可降低前列腺素的合成;降钙素,4 ~ 8 U/kg,肌内注射、皮下或静脉给药,每日1〜2次。降钙素作用快,但半衰期短,易引起变态反应,宜先做皮肤实验。对甲状旁腺癌引起的高钙血症,降钙作用较佳。
    (4) 血液透析疗法:静脉注射呋塞米,可减少钙的重吸收,急性高钙血症,尤其是并发严重的肾衰竭时,可选用血液透析疗法。
    (5) 帕米磷酸二钠:进口商品名为阿可达,是目前治疗高钙血症的最常用的药物。常用 60〜90 mg,加人5%生理盐水500 ml中静脉滴注2〜4小时。原发病的化疗很重要,对肿瘤骨转移者,多用含铂类的方案。


    0
    打赏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