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藏
    X
    肺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135
    1

    十二种非典型肺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临床经常遇到非典型肺转移,就需与其他肺部非恶性疾病相鉴别。 其放射学表现包括:空洞、钙化、瘤周出血、气胸、含气间隙病变、肿瘤栓塞、支气管内膜转移、单发转移、瘤内血管扩张、灭活性转移瘤(sterilized metastases)、良性肿瘤肺转移。
    1空洞空洞较少见,仅占4%,,较原发肺癌发生率(9%)低,其中70%为鳞癌转移。但最近有研究表明,在CT上腺癌和鳞癌发生空洞性转移的几率无显著性差异。此外,转移性肉瘤也可发生空洞,同时合并气胸。化疗也可导致空洞形成。空洞的发生机制常难确定,一般认为是肿瘤坏死或向支气管内侵犯形成活瓣所致。空洞以不规则厚壁多见,肉瘤或腺癌的肺转移可为薄壁空洞。肉瘤转移可伴有空洞,但常合并有气胸

    空洞型转移

    2钙化肺结节发生钙化常提示为良性,最常见于肉芽肿性病变,其次是错构瘤。但有些恶性肿瘤的肺内转移性结节也可发生钙化或骨化,可见于骨肉瘤、软骨肉瘤、滑膜肉瘤、骨巨细胞瘤、结肠癌、卵巢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的肺转移和经治疗的转移性绒癌。
    钙化机制包括:
    ①骨形成(骨肉瘤或软骨肉瘤)。
    ②营养不良性钙化(甲状腺乳头状癌、骨巨细胞瘤、滑膜肉瘤或经过治疗的转移性肿瘤)。
    ③黏液性钙化(胃肠道和乳腺黏液腺癌)。CT是发现钙化的准确方法,但不能区分转移性结节与肉芽肿性病变或错构瘤内的钙化。

    3瘤周出血比较典型的CT表现是结节周围出现磨玻璃样密度或边缘模糊的晕(晕轮征)。但晕征不具特异性,还可见于其他疾病,如侵袭性曲霉菌病、念珠菌病、Wegener肉芽肿、伴咯血的结核瘤、细支气管肺泡癌和淋巴瘤等。胸片上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多发结节。血管肉瘤和绒癌的肺转移最易发生出血,可能因为新生血管壁脆弱而易破裂。
    出血性转移

    4自发性气胸少见,文献报道骨肉瘤的肺转移最易并发气胸,见于5%~7%的病例。其他肉瘤或易发生坏死的恶性肿瘤发生气胸也有报道。发生机制可能是胸膜下转移瘤发生坏死形成支气管胸膜瘘所致。骨肉瘤病人发生气胸时应高度警惕肺转移。

    5含气间隙病变腺癌的肺内转移可以类似细支气管肺泡癌,沿完整的肺泡壁向肺内蔓延。放射学表现类似肺炎,可表现为含气间隙结节、伴含气支气管征的实变、局灶或弥漫的磨玻璃密度、伴晕征的肺结节。可见于胃肠道腺癌、乳腺癌和卵巢腺癌的肺转移。由于这种类型的转移瘤在组织学上与细支气管肺泡癌表现相似,因此在诊断细支气管肺泡癌之前,应先除外肺外腺癌的存在。

    6肿瘤栓塞实性恶性肿瘤病人尸检中有2.4%~26.0%可在镜下见到瘤栓。瘤栓常较小,常位于小或中等肺动脉分支内。
    恶性肿瘤病人如出现急性或亚急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而胸片正常,则常提示肿瘤栓塞的可能。此时行放射性核素灌注扫描常常显示出多发、小的周围性亚段灌注缺损。
    典型的肺动脉造影表现为段肺动脉充盈延迟及三、四级肺动脉分支突然截断和扭曲,偶可见亚段肺动脉内充盈缺损。瘤栓的CT表现为周围亚段肺动脉分支多处局限性扩张、串珠样改变,并可见肺梗死所致的以胸膜为基底的楔形实变影。
    CT和肺动脉造影能发现主、叶或段肺动脉内的较大瘤栓。原发瘤常见于肝癌、乳腺癌、肾癌、胃癌、前列腺癌及绒癌。

    48岁,男性,肿块样瘤栓(2年前因HCC行肝段切除术,现突然发生呼吸困难)。 CT增强扫描锁骨下 平面在右主动脉及左降叶间动脉有大的栓子(箭);
    CT扫描肺窗在肺底平面多个周围楔形实变区,周围有磨玻璃样影,考虑为肺梗塞,亚段动脉(箭)扩张呈串珠状;
    胸部CT扫描前5天,腹部 CT增强示右肝叶8段弥散性的肝癌(箭),在右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可见瘤栓(箭头);
    与胸部CT扫 描同时进行的腹部CT增强示肝脏病变范围无改变,但下腔静脉瘤栓未见(箭头),患者20天后死于呼吸 衰竭。
    7支气管内膜转移发生率低,肉眼可见的大气道内转移仅见于2%的病例。原发瘤常为肾癌、乳腺癌和结肠直肠癌。多表现为肺叶或一侧性肺不张,CT上可能见到圆形支气管内膜转移灶,但难与原发支气管癌相鉴别。
    支气管内膜转移的途径有:
    ①通过吸人肿瘤细胞、淋巴或血行直接播散转移至支气管壁。
    ②淋巴结或肺实质内的肿瘤细胞沿支气管树生长,并突破支气管壁形成腔内病变。

    8单发转移无恶性肿瘤史的病人单发肺转移的发生率低(0.4%~9.0%)。有胸外恶性肿瘤史的病人发生单发肺结节时25%~46%为转移瘤。其中有头颈部、膀胱、乳腺、宫颈、胆管、食管、卵巢、前列腺及胃癌瘤史的病人发生原发肺癌的几率远多于单发转移性病变;而黑色素瘤、肉瘤和睾丸癌发生单发肺转移较原发肺癌多见。

    9瘤内血管扩张增强CT上转移性肺结节内有时可见到扩张、扭曲的管状强化结构,为肿瘤血管,常见于肉瘤如蜂窝状软部肉瘤(alveolar soft—part sarcoma)或平滑肌肉瘤。

    10灭活性转移瘤有些转移性肺结节经充分化疗后大小不变或轻微变小,手术切除后发现为坏死性结节伴或不伴纤维化,没有存活的肿瘤细胞,称为灭活性转移瘤,常见于绒癌、睾丸癌转移化疗后。这类结节在放射学上难以与残存的有生命力的肿瘤相鉴别。生物学标志物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p—HCG)、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有助于确定其活性。PET检查结节的生物学活性也有助于鉴别诊断,必要时可行穿刺活检。
    11良性肿瘤肺转移肺外良性肿瘤发生肺内转移罕见,在组织学上仍为良性。常来源于子宫平滑肌瘤、葡萄胎、骨巨细胞瘤、成软骨细胞瘤、唾液腺多形性腺瘤和脑膜瘤,在放射学上难与恶性肿瘤肺转移相区分。与恶性肿瘤相比,良性肿瘤的转移性肺结节常常生长缓慢。
    子宫平滑肌瘤转移

    巨细胞瘤转移


    12迟发性肺转移瘤大家在临床上可能经常见到一些肺转移瘤,病人到死,医生也未能搞清原发病灶在那里;还有一些患者肺转移瘤在原发肿瘤出现10多年后才出现。为了强调这些情况。
    肾上腺癌肺转移CT

    可以根据肺转移瘤出现的时间,分为以下类型:
    1.早发性肺转移瘤:原发病灶未发现之前出现的肺转移瘤;
    2.即发性肺转移瘤:原发病灶发现3年以内出现的肺转移瘤;
    3.晚发性肺转移瘤:原发病灶发现3~10年出现的肺转移瘤;
    4.迟发性肺转移瘤:原发病灶发现10年以上出现的肺转移瘤。

    0
    打赏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1
    • Mark VIP会员 2019-10-13 01:19 01:191楼

      不典型肺转移瘤

      肺部是恶性肿瘤转移最多的部位,约 30% 恶性肿瘤有肺部转移病灶,而其中有半数只局限于肺部。肺转移瘤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密度均匀,以两中下肺多见。


      肺部转移瘤可分为血行性转移和淋巴性转移,以血行性转移多见,有时可同时有两种类型的转移。


      血行性转移常见于血管丰富的原发肿瘤,如绒癌、肾癌、甲状腺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表现为大小不一的多发性或弥漫性肺结节。肾癌、绒癌、肝癌肺转移时体积较大,甲状腺癌、胰腺癌肺转移时体积较小。


      淋巴性转移常见于乳腺癌、胃癌、胰腺癌、肺癌等,多表现为癌性淋巴管炎,常伴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



      左上图:细小分支显示(箭),使肺纹理呈「毛刷样」改变;
      右上图:肺纹理不均匀增粗呈「串珠样」改变(白箭);
      左下图:右前胸膜呈花边状增厚,斜裂胸膜增厚呈结节状,近斜裂处肺野内可见密集分布的粟粒样结节;
      右下图:左乳腺癌右肺上叶癌性淋巴管炎(PLC),右上肺门无淋巴结肿大,连续层面观察亦无纵隔淋巴结肿大。


      不典型肺转移瘤具有来源的多源性、病理机制的复杂性、肺血循环的双重性和影像表现的多样性,可以一种形式出现,也可以多种形式出现。以下 8 种不典型肺转移瘤你能鉴别出吗?


      1. 空洞或空泡样转移瘤


      结节性空洞以多发圆形、边缘光整多见,壁厚薄不一,肺门侧较厚,外侧壁较薄;空泡样转移瘤的瘤壁菲薄光滑,质均匀,可与肺纹理相连。



      男性,62岁,左肺腺癌术后4年,两肺多发空洞性转移。


      2. 气胸


      气胸少见,系由肺肿瘤坏死引起。肿瘤以肉瘤特别是成骨肉瘤多见,也可见具有侵袭性和坏死特点的肉瘤样肿瘤。



      男,66 岁,右肺癌胸膜转移伴液气胸。


      3. 结节性钙化和骨化


      肺结节钙化往往提示一个良性过程,常见于肉芽肿和错构瘤等良性瘤变,但结节性钙化或骨化也可发生在转移瘤上,主要见于骨肉瘤、软骨肉瘤、结肠癌等发生的转移瘤。



      男,46 岁,结肠癌术后。肺内多发转移,部分结节内伴有钙化。


      4. 两肺广泛弥散的粟粒状阴影


      与其他粟粒样病变有时不易区别,但肺转移瘤的粟粒状阴影常常较大,且大小不一致,边界较模糊。


      5. 孤立性肺转移瘤


      单个较大的结节肿块性病变,边缘光滑,呈分叶状,密度均匀,与肺肉瘤相似。有时边缘毛糙(如下图),与原发性肺癌不易区别。


      有恶性肿瘤史的患者肺部发生单发结节或肿块时,25%~40% 为转移瘤。原发瘤包括黑色素瘤、肉瘤、结肠癌、乳腺癌。



      男性,68 岁,胃腺癌并肺转移,病灶边缘显示毛刺、胸膜凹陷及血管集束征。


      6. 转移瘤内血管扩张


      增强 CT 检查发现,转移性肺结节内有时可见扩张、扭曲的管状强化结构,系肿瘤血管。常见于肉瘤,如蜂窝状软骨肉瘤或平滑肌肉瘤。


      7. 支气管内膜转移瘤


      占肺转移瘤的 2%,表现为支气管内圆形结节灶,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可合并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8. 肿瘤性栓塞


      与血行性转移瘤不同的是肿瘤性栓塞位于血管内,无血管外增殖,部分位于中小动脉,增强扫描表现为主肺动脉或叶、段肺动脉充盈缺损,小动脉分支突然截断和扭曲,偶可见亚段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大量瘤细胞栓塞肺小动脉或毛细血管时可仅显示肺动脉高压征象。


      不典型转移性结节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典型转移瘤多发、边缘光整的基本特征,可与典型的转移瘤并存。空洞或空泡样转移瘤多见于腺癌及鳞癌,以多发、壁薄、边缘光滑为特点。腺癌转移灶可表现出类似原发性肺癌的毛刺、分叶及含气支气管征。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