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9
2月9日上午,国家卫健委新公布了《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其中显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新型冠状病毒是否能够通过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aerosol),是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通俗地说,气溶胶就是空气中稳定分散悬浮的液态或固体小颗粒,肉眼看不见。比如做饭时几米外能闻到油烟味,实际是人们吸入了空气中的油烟颗粒。这些颗粒可以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而不沉降。含有新冠病毒的飞沫核直径在亚微米到微米之间,若环境适宜,如在静止的空气中可悬浮1小时左右。
气溶胶传播,即带病毒的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长时间稳定悬浮在空气中而不沉降,人吸入后导致感染,使防范更难。
另外,如果病人的大便中带有病毒,冲厕所时也会形成带病毒的生物气溶胶。这些带病毒的飞沫,及蒸发干后形成的飞沫核被易感人吸入,或者接触到眼结膜、鼻黏膜、口黏膜,就有可能形成感染。
气溶胶一般在说话、喷雾或者医院雾化、中央空调的等情况下产生。
气溶胶传染与飞沫传染途径的不同之处在于传播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染,都是在近距离范围内发生(1.5米左右),而气溶胶的传播距离要远一些(因为涉及到病毒的数量等,会远至3米左右),因此会增加了无接触感染的风险。
但是人是具有抵抗力的,病毒需要达到一定剂量才能致病。随着扩散距离增加,飞沫核的密度也会被稀释,其感染风险随着扩散距离增加而降低。患者排放的病毒气溶胶在开放环境中快速稀释,浓度显著降低,活性受到影响,被吸入的几率与剂量都大幅度减少。
在不通风的密闭空间内要格外注意。通风差的场合中病毒浓度会上升,如果暴露时间又足够长,风险就比较高了。
目前,通过临床观察到的少数病例提示新型冠状病毒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为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增加了认识。但对于病毒在何种情况下(包括温度、浓度等)能够形成有效的气溶胶传播还不清楚。相关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不宜过度解读。
我们需要担心气溶胶传播吗?
有研究显示,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这两种传染病都涉及气溶胶传播。但由于大多数传播都是在2米以内的近距离发生的,很难判断是气溶胶传播还是飞沫传播,学界对此还有争议。2004年,有中国香港学者曾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论文称,通过对SARS期间香港淘大花园病例分布研究,发现SARS病毒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
无论是在气溶胶中还是在粪便中发现病毒,均不表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确实通过这两个途径传播。
当然,即使在实验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有气溶胶传播的能力也不希奇。因为,包括某些甲型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H5N1 禽流感病毒在内的病毒在动物实验室和临床观察中都有证据提示这些病毒也有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但难以在临床上证实,而且也都没有能够发现对动物群体和人群中的传播和预防有明确的影响。而甲型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都更为常见。
提示:虽然病毒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但气溶胶传播并不是主要的方式,要达到气溶胶传播的目标所需要的条件高,并不容易形成广泛传播。
目前有关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研究刚开始,有些新名词的出现就引起媒体的炒作,卫生部门的发言容易过度解读,从而导致公众的恐慌。
要知道,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某些甲型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在研究中显示可能出现气溶胶传播,但也未能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生物气溶胶研究专家要茂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指出:“在附近没有近距离患者飞沫时,健康人感染的几率比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都低。”
所以,我们并不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过度担心。气溶胶传播没有那么可怕,所谓“到处飘着病毒”是不严谨的说法。
如何预防气溶胶传播?
普通市民还是基本上继续按照以前的防范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
根据气溶胶的传播特点,另外建议如下:
1.重视对中央空调、集中换气设施的定期消毒和清洗。
2.不要去密闭空间和人多的地方。
3.居室或者工作空间定时通风。如果家里人多,可以增加通风次数。
4.冲洗马桶时建议把马桶盖盖好,冲完马桶后用消毒液擦拭马桶盖。
5.乘电梯时减少在电梯内的说话。电梯应定时消毒。
实时疫情见:https://news.sina.cn/zt_d/yiqing0121
说明:
“启视”:LAMP团队分享健康领域信息,以期达到启发和提供更多视角。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1)
邓峥
2020-02-09 14:50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