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资讯 -> 常见问答 -> 治疗篇

    皮肤不良反应:痤疮样皮疹

    2019-02-03

    3365 0
    作者: 杨学宁(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 LAMP

    在肿瘤内科治疗中,是EGFR-TKI靶向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阿法替尼、厄洛替尼。

    主要分布于头面、颈部、后背和前胸部。

    发生率为41.4%-79.7%(样本量范围31-66例),多在用药后1 周内出现,程度比较轻,为Ⅰ-Ⅱ级,病人都能耐受,无须停药。


    EGFR-TKI减量或停药的专家建议 

    多在用药后1 周内出现,程度比较轻,为Ⅰ-Ⅱ级,病人都能耐受,无须停药。

    减量或停药须作为Ⅲ度皮肤不良反应治疗失败后的最后选择,厄洛替尼可减至100mg Qd,吉非替尼250mg Qod。

    只有皮肤反应持续2~4周无法清除才中断治疗。

    停药期间,对皮疹的治疗不能停止,因为皮疹可能持续很长时间。

    部分患者仅需暂时停药,待皮疹改善后即可继续用药 。

    可以用常规的抗过敏药物如氯苯那敏、阿司咪唑(息斯敏)、氯雷他定(开瑞坦)等加维生素D 处理。


    皮肤不良反应的分级:

    EGFRI相关皮肤损害(丘疹脓疱型病变、皮肤干燥、瘙痒和脱屑):在NCI-CTCAE(3.0版)基础上进行简化

    Ⅰ级:范围较局限,几乎无主观症状,对日常生活无影响,无继发感染征象

    Ⅱ级:范围较广泛,主观症状轻,对日常生活有轻微影响,无继发感染征象

    Ⅲ级:范围广泛,主观症状严重,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有继发感染的可能


    吉非替尼说明书对腹泻或皮肤不良反应处理的规定:

    当患者出现不能耐受的腹泻或皮肤不良反应时,可通过短期暂停治疗(最多14天)解决,随后恢复每天250mg的剂量  


    【编撰】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杨学宁 & LAMP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