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资讯 -> 常见问答 -> 检查篇

    血液学监测及常见不良反应处理

    2018-07-19

    3386 0


    血清学毒性是化疗中常见的不良事件。

    推荐在化疗期间密切监测血液学。

    对所有化疗患者应经常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检测。

    1. 每次用药前监测;

    2. 每次用药后5-7天监测;

    3.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感染时每2天监测一次,直至T<38℃且稳定(连续12小时) 并且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

    >>>3级或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推荐根据临床实践监测血象。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化疗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多数化疗药物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至最低点的中位时间为7-14天,但此间隔在多次治疗的患者中可缩短。

    1. 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剂量不调整。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至1500/mm3以上时才能接受化疗。

    2. 患者发生重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数目<0.5×10*9持续一周以上,推荐在下一周期化疗剂量调整为标准剂量的75%,或采用适当的对症处理(比如注射G-CSF)。

    3. 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中性粒细胞数目<0.5×10*9持续一周以上,下一周期化疗剂量调整为标准剂量的75%。

    4. 若在调整为标准剂量75%时仍然出现以上症状,停止化学治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肿瘤患者化疗中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少于1.0×10*9,同时伴有38.5℃以上的发热。

    处理原则:

    1. 推荐立即收治入院,住隔离床治疗;

    2. 进行血常规、血培养以及相关体液、分泌物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必要时行胸部CT检查;

    3. 立即使用包括三代头孢在内的广谱的抗菌素,以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4. 立即使用G-CSF集落细胞刺激因子治疗;

    5. 应注意合并机会性感染(真菌、病毒、支原体以及肺孢子虫)的发生;

    6. 除了某些根治性化疗外,下一疗程原则上应考虑减量或预防性使用G-CSF。

    4度血小板降低

    肿瘤患者化疗中出现血小板少于25×10*9。

    1. 监测血小板计数,每日1次,直至恢复正常;

    2. 密切注意出血倾向;

    3. 避免使用有抗凝作用的药物;

    4. 防止出血的发生,尽可能减少创伤性操作、注射针孔需用力久压、女性需注意经期出血,必要时用药物推迟经期;

    5. 血小板计数过低的患者有条件时应输注单采血小板;

    6. 血小板生长因子、白介素11等药物有一定的提升血小板作用。

    7. 其他的止血药物仅在出血时使用。


    作者:杨学宁

    【参考文献】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SOP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