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资讯

    有氧运动:永葆青春的秘诀

    2020-06-15

    1826 0

    作者:饭否


    因为疫情回不了学校,宅家的同时加入了运动的大军,每当小编坚持不下去时,就会打开pubmed,用前人的各种研究结果——运动有益身心健康,来激励自己莫要放弃,直到我看到这篇:

    关于耐力、间隔和阻力训练在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的不同效果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我们日常运动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有氧耐力训练(aerobic endurance training, AET),如跑步、游泳、骑车和球类等运动;

    其次是阻力训练(resistance training, RT),又常称为无氧运动或力量训练,明确增强某部位的肌肉;

    最后是屈曲和伸展运动,即运动前后热身准备和放松运动。其中,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是在短时间内进行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可使心率(heart rate, HR)达到最大心率的80-90%,与传统AET相比,HIT被认为可以更好地提高心肺适应性。

    这篇是来自德国的研究团队18年发表在心血管顶刊之一的文献,研究的是AET、HIIT和RT分别对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端粒的影响。

    端粒缩短至临界端粒长度是衰老的细胞关键过程,会导致细胞进入复制性衰老或程序性死亡。

    而端粒的长度受逆转录酶端粒酶的调控,端粒酶可防止端粒的连续缩短。既往的研究发现,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通过诱导端粒保护性表型来减少端粒缩短,从而延缓细胞衰老,最终能预防与年龄有关的疾病。

    之前小编看的多是观察性研究,已知运动与人类健康许多方面的改善相关,包括众所周知地运动能力、肥胖(尤其是啤酒肚游泳圈地腹型肥胖)、睡眠和不良情绪等,还有需检测的血压、血脂、血糖、炎症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

    虽然知道运动能延缓衰老,但是不知道哪种运动才是最能延缓衰老啊!而该文是第一个关于不同运动模式对细胞衰老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这就大大引起了小编的好奇,由于小编身体原因是大多数是只做RT-阻力训练,小编的小伙伴则是坚持做AET-有氧耐力训练(每天跑几公里)+燃脂的HIIT-高强度间歇性训练。

    相较于小伙伴每次的汗流浃背,小编则显得舒爽的多,就是乳酸堆积多了拉伸少了就容易肌肉酸痛。

    同样是做运动,那小编我和小伙伴究竟谁会老得更慢呢,是我该去学学游泳呢,还是小伙伴该用上百变的弹力带呢?

    该研究将30-60岁,BMI<30,在过去的12个月内缺乏锻炼(<1小时/周),最大摄氧量(VO2max<45mL / kg / min),不抽烟的一群健康人分为4组(对照组、AET组、HIIT组和RT组),用性别和VO2max作分层随机化的标准,三个VO2max分层(<30,30-40、> 40mL / kg / min)。

    运动的三组每周运动3次,每次45分钟,共计26周(6个月),最终纳入至少完成70%(55次)运动量的124人进行分析。

    由于该项研究干预目标是运动模式,因此保证组内受试者的运动模式尽可能一致是研究的关键。

    文章中描述总结如下表:对照组:保持以前的生活方式(<1小时/周的运动)。


    AET组

    HIIT组

    RT组

    运动频率和

    时间

    每周3次,每次45min

    每周3次,每次45min

    每周3次,每次45min

    运动方式

    步行或跑步

    4x4方法

    基于器械的阻力训练

    运动标准

    个体训练HR =

    60%HHR+静息HR

    先快走热身10min-跑步到60-75%HHR-接4x44min的80-90%运动+3min65-70%缓慢运动,重复4次-最后60-70%HHR放松10min

    8种训练为一轮,做两轮,包括仰卧起坐、坐式划船等,每个20RM的动作重复16-20次,每6周重新评估,并调整训练权重

    运动监测

    心率记录仪,每周至少一次监督下的训练

    心率记录仪,每周至少一次监督下的训练

    每次都在监督下训练

    HRR: heart rate reserve(心率储备)=最大心率-静息心率

    RM:repetition Maximum(最大重复次数)=在正确姿势和规则下,全关节活动范围能举起的某个重量的最大重复次数。

    总的来说,该研究中RT组是全程监督进行,而AET和HIIT两个有氧运动则是通过HHR来区分运动强度,同时通过心率记录仪和至少一次/周的监督运动都能较好的保证组内受试者的一致性,且完成了至少70%运动计划才纳入分析,因此结果具有可信度。

    纳入人群的各项基线水平是一致的。

    经过6个月的训练后,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对照组,三个运动组均增加了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VO2max)。

    在两个有氧运动组(AET,HIIT)中,受试者血液单核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上调了2到3倍,而RT则没有(血液单核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与血管壁的调节平行一致,并且成年人体细胞组织中端粒的缩短速率相似)。

    同时,在有氧训练组中淋巴细胞,粒细胞和白细胞端粒长度增加,而在RT组中则没有。

    用端粒酶重复扩增实验(MACS-TRAP)进行的磁激活细胞分选显示,单次耐力训练(而不是RT)可以急性增加CD14β和CD34β白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

    最终结论就是AET和HIT,而不是RT,增加了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

    看到这里,小编内心恍惚了一下是不是该赶紧学学游泳保护一下我方端粒。

    那么为什么单纯力量训练没有延缓端粒缩短的效果呢?

    首先是该团队发现同一个青年受试者在AET,HHI和RT的锻炼期间心率测试中,有氧训练方式期间的平均心率和最大心率较高。

    这意味着有氧运动导致了较高的层状血管切应力,因此很可能通过NO潜在地促进了细胞端粒的保护。

    同时,作者还认为从进化角度看,有氧运动可能更符合进化的需求,因为AET和HIIT可能比力量训练更好地模仿了冒险般的旅行,野外战斗和飞行行为。

    是和贝爷一样冒险般的旅行吗?

    其实小编还以为会和心肺功能的提升相关,不过文章没有就此再讨论了。

    看到这里,小编虽然觉得自己不会参加荒野求生的探险活动,但是也想让宝贵的细胞活的久一些。

    看来有氧运动还是得提上日程,毕竟,谁不想老得慢一点呢?

    文字:饭否

    图片:网络(侵删)

    编辑:小黑屋编委会


    本文来自双鸭山科研小黑屋,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小编或zsyyxhw@126.com




    【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 】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