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资讯 -> 活动信息

    《自然》子刊:安慰剂效应有多强?实验证明,明知是安慰剂,居然也真的起效……

    2020-08-26

    1920 0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一个多世纪以来,安慰剂对照的随机临床试验一直被认为是检验潜在新药的金标准。不过,“安慰剂效应”也是人们常常能观察到的有趣现象之一:在接受没有活性成分的药物或“假”干预手段但对此并不知晓的情况下,由于患者“相信自己接受了有效治疗”,症状也会有所改善。

    更有意思的是,有时候,即便患者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安慰剂,安慰剂效应也仍然存在。那么,这种情况下,会不会是受试者刻意说了“好话”呢?《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带来了证据:安慰剂确实会通过心理因素引起生理作用。

    截图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这项研究由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心理学系学者牵头完成。为了探讨非欺骗性安慰剂(即人们知道自己正在接受安慰剂)能否真正起到生理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两个平行的实验,同时通过主观感受和客观生理指标,来测试非欺骗性安慰剂对改善情绪和大脑活动的有效程度。

    在两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分别向两组独立的受试者展示了一系列图片,包括可能会引起负面情感和中性的图片,两组播放顺序和每张图片播放时间的间隔略有不同。实验1包括68名受试者,在观看每张图片后,都要求受试者通过1-9分评分来反馈心理感受实验2包括218名成员,研究人员在整个图片播放期间对他们测量了情绪相关的脑电波活动。

    两个实验中,受试者都被分为两组。所有成员都同时吸入了研究人员准备的盐溶液鼻腔喷雾剂。不同的是,第一组成员被明确告知,这是安慰剂,不含任何活性成分,但如果他们认为这有用,可能有助于缓解不适感受。第二组成员则被告知,这种喷雾剂能够改善生理指标。

     ▲两项实验中,都有近半数受试者明确知道自己接受了安慰剂(图片来源:Pixabay


    结果显示,在实验1中,当播放负面图片时,非欺骗性安慰剂明显减少了受试者自我报告的情绪困扰。而播放中性图片时,两组受试者的情绪反馈相似。

     ▲实验1中,观看负面图片时,非欺骗性安慰剂明显减少了受试者自我报告的情绪困扰。(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在实验2中,无论是负面图片还是中性图片,都引起了受试者脑电波的明显波动。不过,当图片出现时,非欺骗性安慰剂还是明显减少了受试者与负面情绪有关的脑电波活动。
     

    ▲实验2中,观看图片时,非欺骗性安慰剂组的受试者,与负面情绪相关的脑电波活动整体更轻微(b);在单张图片播放的5000ms期间,脑电波大幅波动的时间更短(c-红色代表波动大,蓝色代表波动小)。(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作者之一,密西根大学心理学教授Ethan Kross博士表示:“这些发现提供了初步支持,非欺骗性安慰剂不仅仅反映了应答偏倚——也就是促进受试者表达研究人员想听到的那些效果,而且具有真正的心理生物学作用。” 

    研究人员提出,这种非欺骗性安慰剂效应在常规临床实践中也有应用潜力,用好安慰剂“心胜于物”的效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不开药物而是提供安慰剂来帮助患者。“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被告知安慰剂的有效效应,每天服用两粒毫无副作用(也没有活性成分)的糖丸,就能让人减轻压力。”研究通讯作者,密西根大学博士后研究员Darwin Guevarra表示,“这些实验结果让这一场景更有可能实现。”


    题图来源:Pixabay

    参考资料(可上下滑动查看)

    [1] Guevarra, D.A., et al., (2020). Placebos without deception reduce self-report and neural measures of emotional distress. Nat Commun,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7654-y

    [2] Placebos prove powerful even when people know they're taking one. Retrieved August 7, 2020, 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8-placebos-powerful-people-theyre.html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微信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推荐阅读

    简化宫颈癌筛查,起始年龄和检查方式都有变化?美国癌症协会发布最新指南

    《柳叶刀》子刊:不必活检“受罪”,识别高危脂肪肝,无创血检技术带来希望

    如何定义生死?JAMA发表脑死亡诊断最新国际共识

    《柳叶刀》:吞下这颗小药丸,发现多达10倍癌前病变!创新检测或改变食管癌诊断

    《柳叶刀》:类风湿关节炎,糖皮质激素能否逐渐停药?大型试验回答常见医学挑战

    点“在看”,分享医学新知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