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6
(1)烷化剂:
此类药物具有活泼的烷化基团,在生理条件下能形成正碳离子的亲电子基团,以攻击生物大分子中含富电子位点的物质,结果与各种生物学上有重要功能的亲核基团形成共价键。烷化剂的细胞毒作用主要通过直接与DNA分子内鸟嘌呤碱基上的N7或腺嘌呤N3分子形成交叉链接活在DNA与蛋白质分子间形成交联,导致细胞结构破坏而死亡。代表药物有HN2,CTX,DDP;
(2)抗代谢类: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干扰核苷酸代谢而影响DNA、RNA和蛋白质大分子的合成,代表药物有MTX,6-MP,5-FU;
(3)抗生素类: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插入DNA双链邻近的碱基对,引起DNA双链的解离,干扰了DNA的转录和mRNA的生成,代表药物有更生霉素,柔红霉素,阿霉素;
蒽环类药物的抗肿瘤机制:
通过嵌入DNA双链的碱基之间,形成稳定复合物,抑制DNA复制与RNA合成,从而阻碍快速生长的癌细胞的分裂。
抑制拓扑异构酶II,影响DNA超螺旋转化成为松弛状态,从而阻碍DNA复制与转录。
螯合铁离子后产生自由基从而破坏DNA、蛋白质及细胞膜结构。
(4)微管蛋白抑制剂:
这类药物主要与肿瘤细胞核的微管蛋白结合,阻止微管的聚合和形成,令细胞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干扰细胞的增殖。代表药物有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紫杉醇;
(5)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主要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1来阻止DNA复制时双链解旋后的重新接合,造成DNA双链的断裂。
拓扑异构酶I、II参与DNA双链的合成和复制,在肿瘤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I、II可干扰肿瘤细胞的增殖,故可成为肿瘤内科治疗的靶点。
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喜树生物碱的开普拓(CPT-11)及和美新(Topotecan),阻止DNA复制时双链解旋后的重新接合,造成DNA双链断裂。
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鬼臼树毒素的足叶乙苷(Etoposit, VP-16)和鬼臼噻吩苷(Vumon, VM26, 威猛),亦有干扰DNA合成和复制的作用。
(6)激素类:
这类药物主要是受体拮抗剂,通过于相应的受体进行竞争性结合,抑制某些激素的合成,以此抑制某些激素依赖性肿瘤的生长。代表药物有三苯氧胺,氟他胺,法乐通;
(7)分子靶点类:
这类药物主要针对对肿瘤发生,侵袭,扩散与转移有重要作用的特异性分子靶点来实现抗肿瘤作用的,代表药物有伊马替尼,吉非替尼,曲妥珠单抗等。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