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资讯 -> 肺癌知识 -> 肺癌治疗 -> 其他治疗

    肿瘤的放射治疗(3)

    2017-10-05

    1956 0
    作者: 健康全记录


    临床放射治疗学

    放射治疗的实施步骤

    ● 依据患者的病情、病期确定治疗原则和目的

    ● 治疗设计:包括制作体位固定装置(如塑料面膜、真空垫等)、确定放疗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耐受量以及TPS治疗计划设计

    ● 模拟机下准确定位, 并摄模拟定位片

    ● 在治疗机下拍摄照射野片,与模拟机定位片相比较、核准确定无误后,执行


    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45%的肿瘤可以治愈(WHO)

    ● 手术治疗: 22%

    ● 放射治疗: 18%

    ● 化疗: 5%

    ● 50-70%的肿瘤病人在病程中需要做放射治疗


    恶性肿瘤的治疗选择

    ● 肿瘤情况:病理类型,临床分期

    ● 病人情况:耐受性


    放射治疗

    根据治疗目的分类


    ● 根治性放疗--患者可生存较长时间,且无严重的后遗症;目的是根治肿瘤

    ● 辅助性治疗

    ● 姑息性放疗--以解除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如清洁溃疡、解除疼痛或压迫

    ● 减症治疗


    根治性放疗

    放疗可以治愈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疾病

    ● 放射治疗为首选根治疗法
    1. 颜面部皮肤癌
    2. 鼻咽癌
    3. 扁桃体癌、口咽癌

    ● 鼻咽癌的治疗
    放射治疗是根本治疗
    早期患者:   单纯放射治疗
    局部区域晚期患者:   放化综合治疗; 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
    远处转移患者:   以化疗为主
    姑息性放疗为辅助治疗手段,如骨转移病灶止痛治疗

    放射治疗为主要治疗
    口腔癌(除齿龈癌以外)、喉癌精原细胞瘤、乳癌、Hodgkin氏淋巴瘤与非Hodgkin淋巴瘤、宫颈癌、食管癌、肺癌

    ● 肺癌
    NSCLC的放射治疗, 放射野包括原发灶和淋巴引流区,照射40Gy后缩小放射野并避开脊髓
    SCLC极易远处转移,以综合治疗(化疗+放疗)为主, 除胸腔照射外,还应行脑预防性放疗


    辅助性放疗

    以手术或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联合放疗可以进一步:

    ● 提高生存率

    ● 或提高无病生存率

    ● 或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


    姑息性放射治疗(Palliative RT)

    ● 对象: 无法治愈的晚期癌症患者

    ● 目的: 缓解症状, 如止痛、止血、清洁溃疡,改善生活质量

    ● 要点: 不因治疗而增加痛苦、不是简单的推迟死亡, 而是延长有意义的生命

    ● 方法:每次大剂量,减少照射次数


    姑息性放疗的常见指征

    ● 颅内转移:单发或多发

    ● 食管阻塞

    ● 尿道/阴道出血

    ● 骨转移:预防病理性骨折、截瘫、止痛

    ● 肝转移:局限区域

    ● 脊髓压迫症

    ●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


    骨转移疼痛的放疗

    ● 90%骨疼痛缓解率, 54%完全缓解

    ● 不同分割方式的疼痛缓解率和缓解期相同

    ● 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疼痛缓解率和缓解期比肺癌和其它肿瘤高

    ● 高剂量照射单发骨转移时, 骨折发生较多

    (Cancer 50:893-899, 1982)


    脑转移的放射治疗

    ● 很快缓解神经症状

    ● 理想的分割方式不明

    ● 预计生存期长的病人可用长分割

    ● 单发脑转移手术+放疗优于单放


    综合治疗的模式

    手术+放疗±化疗

    放疗与化疗

    放疗与其他

    放疗与生物治疗

    术前

    术中

    术后

    新辅助化疗

    同期放化疗

    辅助化疗

    放疗+热疗

    放疗+分子靶向治疗

    放疗+激素治疗

    放疗+

    生物治疗


    术前放射治疗

    ● 术前放疗的作用
    使原发肿瘤缩小,减少粘连,降低手术难度,提高切除率
    杀灭亚临床病灶,缩小手术范围
    降低肿瘤细胞的活力,从而减少肿瘤种植及医源性播散
    减轻病人的症状,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 术前放射的缺点
    如放疗与手术间隔过长,术后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如细胞分化程度)可能受影响
    肿瘤最初的侵犯范围在放疗后较难确定
    可能影响分期的准确性
    部分病人伤口的愈合延迟
    增加了一定的费用

    ● 术前放射的应用
    多提倡新诱导治疗;剂量一般是根治剂量的2/3,间隔4周手术
    食管癌、肺癌、直肠癌及胰腺癌都可行术前放射
    有时(如直肠癌)给予 1-2 次大剂量分割照射,1-2周内手术


    术中放射治疗

    ● 主要应用于腹部胃肠道肿瘤如胃癌、胰腺癌等

    ● 为避开小肠等放射耐受性差的组织或脏器,利用术中直视的机会,推开这些组织,用电子线对残存肿瘤、瘤床进行单次大剂量照射

    ● 目的:杀灭术后亚临床灶和残留的肿瘤细胞(控制局部复发)

    ● 优点:
    部位明确
    术后肿瘤的负荷减轻
    肿瘤细胞的氧合较好

    ● 缺点:不能预防术中种植

    ● 术后放疗的指征
    1)手术切缘阳性、有癌细胞残留
    2)手术切缘距离肿瘤太近(<0.5cm)
    3)有淋巴结转移而手术不能清除干净,行淋巴引流区照射
    4)对肿瘤行姑息性切除,局部有残留

    ● 术后放疗的应用
    放疗时机:伤口愈合后开始,约术后4-6周
    剂量:接近根治剂量
    指征:常规术后放疗(脑肿瘤、精原细胞瘤);选择性术后放疗(乳癌、肺癌、直肠等)


    放化综合治疗的生物学基础/原则

    ● 空间联合作用:放疗的局部作用和化疗的全身作用

    ● 化疗和放疗独立的肿瘤杀灭效应(最基本的模式)

    ● 增加肿瘤的杀灭效应:化疗药物起类似放射增敏剂的作用

    ● 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

    ● 防止治疗抵抗的肿瘤克隆出现

    ● 降低放射剂量

    ● 抑制再增殖

    ● 减少放疗的毒性


    同步放化疗的理论基础

    ● 优点
    控制潜在或亚临床转移灶
    化疗药物起放射增敏作用
    提高局部控制率
    改善远期生存率

    ● 缺点
    正常组织毒性限制了放化疗同时应用


    器官功能保留性治疗

    器官功能保留性治疗:保留了器官的功能,取得和扩大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 功能保留性手术+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器官功能保留性治疗的一部分

    ● 放射治疗+功能保留性手术
    术前放疗缩小肿瘤体积,使器官保留成为可能

    ● 根治性放射治疗
    根治性放疗取得和手术同样疗效,但保存了器官和功能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