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9
1
呼吸之源
肺是身体的呼吸器官,在肺部没毛病的时候,不觉得肺部的重要性,当肺部发生病变时,才发觉它的重要性。
肺分为左右两肺,左肺有2个肺叶,右肺有3个肺叶,两个主支气管进入双肺,并向下分7级,越分越小,直到肺泡,肺泡是外界和血液发生气体交换的场所,两个主支气管向上汇集成气管,向上到达喉、鼻腔。
呼吸系统
气管和支气管(气道黏膜上有很多纤毛细胞,它们纤毛的摆动能将有害物质如粉尘、病菌清除出体外,烟草会破坏这些细胞的功能)
肺泡
肺里除了肺泡,还有穿行的血管和小支气管。肺的外面套着一个“囊”,叫做胸膜,胸膜中间是没有空气的,处于负压的状态,带动肺部一呼一吸运动。
肺的下面是横膈,横膈的上下运动帮助肺部排出与吸入空气。肺外的肋骨形成一个骨性支撑,肋骨与肌肉的活动也帮助肺部气体的进出。
左肺覆盖了心脏的表面,两肺中间的结构叫做纵隔,存在很多大血管、淋巴组织、神经、食管等。
肺部及其周围气管的解剖关系复杂,外科医生和放疗科医生在进行局部治疗前,都会仔细的确定操作范围,目的是只针对病灶,而不损正常组织。
肺癌的危险因素
2
(1)年龄
我们前面指导癌症是一种老年病,也就是说老年人癌症的发生率更高。这是因为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细胞复制的次数比年轻人多,即使没有明显的致癌因素,出错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我们要知道,除了年龄和遗传以外的其他因素,都是我们可以控制和改变的,针对这些因素,我们要充分做好预防工作!
(2)烟草、二手烟
前面也充分提到 烟草的危害了,烟草虽然不是具体的化学物质,但它里面具体的致癌物有100多种,包括多环芳烃类、N-亚硝胺、重金属如铬元素等,这些都是致癌物,其单独地作用,致癌性往往还不那么强,但联合起来就1+1>2了。
这些物质的致癌机制往往不同,如多环芳烃通过代谢物与DNA形成加合物、氧化损伤等机制造成基因突变。铬元素通过直接损伤DNA、氧化损伤、干扰DNA修复等机制造成基因突变。吸烟还会破坏呼吸道粘膜上的纤毛细胞,使其清除功能减弱,不能将病原微生物、有害颗粒等物质清扫出体外。
吸烟可以导致肺癌发生风险增加20倍,如果吸烟仅仅导致肺癌的发病上升,而不是让人必然患癌,就有人会侥幸地吸烟,毕竟后果是很久以后才知道的事,而吸烟带来的愉快是当下的。考虑一下,吸烟后即使戒烟,患肺癌的概率仍然较高,只有完全戒烟15年后才与非吸烟者患癌概率相同。另外,肺癌只占吸烟造成的健康威胁的1/3,其他的健康威胁还包括心血管事件、慢阻肺、其他器官癌症(膀胱、胰腺)等等,这些都是致命的,不致命的健康威胁还未列出,如性功能减退、精神障碍等。
图片来源,三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课件
我们常说的尼古丁不是致癌物质,它能在体内代谢转化为一种神经递质,让人觉得愉快和放松。
(3)油烟
油烟当中,致癌性最强的还是多环芳烃类,多环芳烃也是一大类化学物质,最著名的要属苯并(a)芘了,它是迄今为止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
苯并(a)芘的致癌机制是形成自由基氧化损伤DNA,另外就是与DNA结合形成加合物,造成基因突变。
多环芳烃类物质最常存在于厨房炒菜时,油遇到热锅的时候,滋啦滋啦冒起来的烟,造成室内空气污染,所以家庭主妇会从中吸入大量的致癌物,这也可能是中国不吸烟女性患肺癌的重要原因。
解决方法是装一台好的抽油烟机;尽量少用爆炒、油炸的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煮、炖、小火炒等方式。
除了厨房,烧烤产生的烟雾中含有的多环芳烃更高,食物表面也会附着更多多环芳烃,大家应减少参加烧烤的频率。
(4)职业性因素
焦炉逸散气体、石棉、氯甲醚、毛沸石、无机砷化物、金属铬等。
以上列举的是职业病目录中,职业性肺癌的危险因素,它们对不少工人造成很大潜在的健康威胁。
焦炉逸散气体主要成分还是多环芳烃;石棉和毛沸石是通过机械损伤肺泡,肺部细胞反复分裂增殖,基因抄写错误而发生突变;氯甲醚属于烷化剂,可直接损伤DNA,致癌性极强;砷是通过DNA的甲基化影响抑癌基因的功能等多种机制致癌。
这些职业性因素导致肺癌,完全是一种人祸,大家在工作中一定要留心这些危害因素,做好防护措施,例如使用通风设施、防尘口罩、湿式作业,遵守工作中的操作规程,远离那些没有职业保护措施的岗位。
(5)放射性物质
氡气、医源性辐射。
氡气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气体,它衰变时会发出γ射线,这种辐射会直接损伤细胞内的DNA,使DNA直接断裂或结构改变,导致基因突变的产生。它最主要的来源是我们的家里的装修石材、建材等,若地下、土壤氡气浓度较高,冒出后仍然会威胁健康。(PS:氡气是肺癌的第二大致癌因素,仅次于烟草,放在第五位也像它的名气一样低调)
美国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数为15万人左右,据报道,美国每年有1-2万人死于氡气引起的肺癌!人体长期摄入较高氡气时,氡气甚至会在体内持续地发出射线。国外文献报道,1870年斯尼伯格铀矿650名矿工,2年后150人死于肺癌,在此后死亡人数中,肺癌占75%。(注意:这与影像学检查不同,影像学检查的射线是一过性的像光一样,剂量也是安全的,部分检查如甲状腺摄碘,若使用了含放射性碘显影剂,机体能在短期代谢排出体外,不会留存)
氡气可谓,低调的无形杀手,那么我们要如何应对呢?
装修时,不要追求那些不了解的材料,购买正规厂家的产品;避免长期居住在地下室,地下室可能聚集了很多土壤内的氡气,氡气浓度比外面空气高数十到数百倍,很多人防工程的地下空间也是;最可靠排除氡气风险的方法还是请专业的室内检测团队来测量室内氡气的浓度,价格不贵。
医源性辐射指的是在医院检查和治疗时,接受到的辐射,主要是在影像学检查中受到的电离辐射。可以说普通检查如X线胸片、低剂量螺旋CT中受到的辐射剂量是很小的,是安全的。我们看到,医院里总是有厚厚的玻璃板和铁板来为医生防护,真的没有危险吗?这之中的区别就是医院放射科医生天天都要接触这种低剂量的辐射,积累起来的效应当然就强了,而只接受几次的检查是安全的。
下面展示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辐射剂量值:
本底辐射指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辐射,来自自然界如阳光,地球等,剂量是每年2-3mSV,肺癌筛查的低剂量螺旋CT只相当于正常生活中6个月的剂量,胸部X线更低,只有10天。放射性最强的检查是PET-CT,相当于8年正常生活的剂量,当然目的是更好地发现全身的转移病灶、治疗患者,延长生存期,付出这个代价也值得,因为诱导癌症发生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衡量利弊之后,对于高度怀疑肺癌、以及确诊肺癌对肺癌进行分期的患者能够获益,还是建议进行PET-CT检查。
有些体检机构鼓动普通人群用PET-CT作为筛查手段,我们要警惕,一是PET-CT假阳性率(有很多是非肿瘤的良性病变)很高。二是,辐射剂量较大,价格昂贵7000到上万元。因此,不推荐普通人群去做PET-CT筛查。
(6)遗传
我们的印象中,肺癌似乎不是一个遗传病,确实,肺癌是我们在后天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了多个基因突变,最后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那么上一代的基因扮演者什么角色呢?
肿瘤科医生在询问病史的时候一定会问患者家里有没有患相同肿瘤或者其他肿瘤的亲属,有些癌症相关的基因确实会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基因主要是活化的癌症基因(前面说过也是正常细胞控制生长分裂的基因),癌症抑制基因的缺失,这两种变化可能遗传给后代,因此后代患癌的可能性增加,就好像迈向癌症的路上本来要走4步路,一些人一开始就走了一步了,而没有遗传到这两种基因的就还没走一步。
当然,后天的预防也很重要,所以,上一代患癌,不意味着下一代就一定会患癌,癌症是需要多个基因突变、免疫逃逸等多个步骤共同配合才完成的过程,就算走出了一步,学会避开烟草、避开危险因素,保持健康,就可以不走剩下的3步。反之,没有获得肿瘤相关遗传基因的人,如果经常接触危险因素,经过长期地积累,也能走完4步路发展为癌症!癌症不是注定的,避开以上那些危险的因素。
(7)雾霾
雾霾是前不久才火起来的,这个媒体指数也可以看出来在13年冬季,报道与雾霾相关的新闻头条达到7005条,PM2.5的概念更是传遍大街小巷,随后受到人们重视,空气质量也有所改善。雾霾主要来自机动车、工业排放、扬尘、居民排放等。
毫无疑问雾霾里面含有很多致癌物,可以含有以上所提及的所有致癌物,如致癌重金属、多环芳烃(苯、苯并芘)、放射性氡等,而且有些物质可以附着在PM2.5颗粒上,这种颗粒有多小?2.5微米直径的颗粒相当于45微米直径头发丝的1/20,进入肺部之后就一直停留在肺部或进入血液中,很难从肺部排出,持续地影响人体健康。
已有相当证据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PM2.5高暴露的人群心血疾病患病率更高。雾霾严重的时候也是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发生明显提高的时候,还有雾霾与妊娠不良事件的关系研究正在开展。
有全球性的大型流行病研究指出雾霾越严重可能与肺癌发生增加有关,雾霾在中国还不是主要的导致肺癌因素。
根据我们的认识,肺癌的发生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高浓度的颗粒物(及其中的致癌物)下,出现人群肺癌发病升高是不出意料的。
我们要做的是保护好空气,绿色出行,改善老旧工业技术,留给自己和后代一个蓝天。
如何预防肺癌?
3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不用详细解释了,前面已经举出那么多肺癌的高危因素和促癌因素,每个人只需要严格地避免这些危害。不要相信其他任何迷信的方法,只有针对原因的预防才是有效的!另外有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
警告:本手册仅作为科普资料,不作为医疗决策依据!
若所用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参考文献
[1] Clark J. You M. Chemoprevention of lung cancer by tea. Mol Nurtr Food Res, 2006, 50(2):144-151.
[2] 滕建刚,氡气的致癌作用与防护[J]. 环境工程. 1988. 6(2)
[3]https://www.acr.org/Quality-Safety/eNews/Issue-11-September-2015/Radiation-Dose-Chart
[4] http://dxy.com/column/2232
[5]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Air pollution and cancer; Geneva: WHO; 2013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